師傅和師父,一字之差,用法差別很大,很多人不懂裡面的區別

中國是個非常講究傳統禮儀的國家,不論時代如何的變遷,最簡單的禮儀都是不會變的,那就是對“天地親師”的一個尊重,簡單地理解為儒教的封建思想,未免太過於簡單,這裡面蘊含著尊敬自然的思想和人倫道德,而這個理論更是早於儒教而先出現的,其中的師更是人生路上傳道授業解惑的人,只是發展到現在,有“師傅”和“師父”兩個詞,大家真的瞭解怎麼區分嗎?

最早的師傅

很多人可能分不太清楚“師傅”和“師父”,這兩個詞語除了字不相同以外,到底區別在哪裡?本著求真的務實精神告訴大家,這兩個詞語的基本屬性都是指老師的,側重點不太一樣,

後來出現的“師父”一詞可能還包含“師傅”的含義。

師傅和師父,一字之差,用法差別很大,很多人不懂裡面的區別

很多人一看見“師傅”,除了想到老師這個職業外,還會想到那個著名的泡麵康師傅,很多人還會想象到,這個是不是就是簡單的繁體字啊!其實完全不是這樣的。

師傅最早出現在《轂梁傳》裡,裡面寫到“

羈貫成童,不就師傅,父之罪也。

”,最開始是對老師的尊稱,後來在《史記》中再次出現的時候,就出現了特殊尊稱的情況,書裡寫道“

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遊諸侯,大者為師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

”這個時候,“師傅”這個詞語開始作為皇帝老師的身份,有了尊稱的意思。

這之間的變化,可能和秦始皇有關,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對於很多字做了規範,比如說“朕”字,之前一直就是我的意思,始皇帝讓這個字成了皇帝的專屬名詞

,秦漢以後,太師太傅為皇帝的老師,師傅也就成了皇帝老師的專有名詞。

師傅和師父,一字之差,用法差別很大,很多人不懂裡面的區別

師父的出現

在唐朝以後,儒家積極入世的態度,包括皇帝以孝治理天下的理念,讓天下百姓要做到“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只有這樣的思想,才能維護統治的穩定。

宋朝的《文苑英華》中寫道“

臣雖駑劣不才,竊服師父之訓

”,這裡的師父就是老師的意思,卻不限於皇帝老師的範圍,說明師父一詞作為對老師的尊稱,開始進入尋常百姓的家裡。

《元史》中說

“諸僧道盜其親師祖、師父及同師兄弟財者

”,《古今小說》中說“

離此間三十里,有個白鶴山,最是清幽仙境之所,朕去建造個寺剎,請師傅到那裡去住

”,可見在元明以後,兩個詞語有了第二個相通的意思,就是對修行之人的稱呼。

然而古代畢竟是封建社會,師傅還是多指皇帝的老師,而師父更加側重在民間流傳,是會各種技藝的百工業者,只有這樣的詞語,才是符合當時身份的傳承。

師傅和師父,一字之差,用法差別很大,很多人不懂裡面的區別

師傅和師父在新文化運動以後,界限就越來越模糊了,然而帶了現在,兩個詞語似乎有著不一樣的境遇。師傅更多時候是一種尊敬別人的稱謂,而不是專指老師了。

師父這個詞語帶有非常濃厚的儒家色彩,是古代統治者孝道思想的延續,然而發展到今天,那種孝道的思想更多的是尊敬的含義,大家也就對師父和老師之更加的認可,畢竟那是傳授給你知識的人,生你者父母,傳授本事的人是你老師。

結語

師傅和師父發展到今天,基因還是老師的意思,“師傅”現在更多時候是對於陌生人的尊稱,“師父”更多的是傳授你技藝的老師,在感情上面來講,肯定是第二個更加受你本人的尊敬,當然了,這兩個詞語,更加地體現著中國人的那種溫良的精神,禮儀深重的傳統中國,應該好好的宣揚這種文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