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考古2021:鞏義稍柴遺址

河南考古2021:鞏義稍柴遺址

河南考古2021:鞏義稍柴遺址

稍柴遺址發掘區1航拍照

河南考古2021:鞏義稍柴遺址

F2

河南考古2021:鞏義稍柴遺址

稍柴遺址出土的卜骨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李一丕的報告題目是《鞏義稍柴遺址2021年度考古工作收穫》。稍柴遺址2021年度考古發掘專案是我院和鞏義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承擔的“考古中國·夏文化研究”專案。2021年度,採用普探和重點勘探相結合的方法,對遺址進行了全面勘探,共計勘探49萬平方米,發掘500平方米。透過本年度考古工作的開展,使我們對稍柴遺址核心分佈區的佈局及功能分割槽大的框架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在稍柴夏商遺址分佈區外圍邊緣地帶首次發現拐折明顯的方形大型圍溝,在村南及東南發現了大片的墓葬區,遺址上發掘出土了包括白陶鬹、大型卜骨在內的一批重要遺物,再次表明稍柴遺址是伊洛河流域夏商時期等級較高的聚落遺址,對於夏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地位。

【該報告發表於2021年12月17日下午在河南南陽舉辦的“2021年度河南考古工作成果交流會”上】

擴充套件資料:

鞏義稍柴遺址:在村莊底下探尋夏的密碼

河南日報客戶端 2021-09-09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張體義 胡春娜

循著的“夏的軌跡”,9月4日一大早,記者一行從鄭州驅車一路向西,到了鞏義市芝田鎮稍柴村。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考古人員正在這裡進行考古鑽探、調查工作。

和常見的以姓氏以方位命名的村莊不同,稍柴雖然有點土氣,卻透著別樣的氣息。

詢之村人,大家說法並不一致,有人說可能與北宋時期建設宋陵在當地用柴火燒製陵寢建築材料有關,當時可能叫“燒柴村”,因為同音,後來訛寫為“稍柴”,芝田境內有宋陵三座。也有人說,唐代鞏義一帶燒製唐三彩、白瓷的窯口很多,稍柴可能與燒唐三彩有關。

河南考古2021:鞏義稍柴遺址

稍柴遺址

唐宋雖然輝煌,我們此行的目的卻是更古老的夏代和夏人。

史書中記載夏人在今河南豫西地區活動甚多。《竹書紀年》中載“帝太康即位,居斟鄩,畋於洛表;羿入居斟鄩;……”《括地誌》曰:“故鄩城在洛州鞏縣西南五十八里。”《汲冢古文》載:“太康居斟鄩,羿亦居之,桀又居之。”《史記》載:“自洛汭延至伊汭,有夏之居。”此外《汲冢周書》《施郡志》《前漢書》《漢志》《水經注》《河南府志》《鞏縣誌》等多有記載。夏都斟鄩位於伊洛之間,鞏義地區即成為史書記載中夏人的主要活動地域之一。

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稍柴遺址發掘領隊李一丕的指點下,我們在遺址的路邊看到了兩塊“稍柴遺址”保護碑,一塊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立於20世紀80年代,一塊是2013年立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碑。保護碑背面,書寫著稍柴遺址的簡介。

河南考古2021:鞏義稍柴遺址

稍柴說明牌

文獻記載中說夏都斟鄩。稍柴村附近和斟鄩有關的地名不少,有鄩溪、有上鄩、下鄩,這裡是尋姓的起源地之一。塢羅河的名字來源也是值得研究的,人們常說“水往東流”,塢羅河的水是向西北流淌。稍柴遺址附近的伊洛河兩岸分佈著不少夏商時期的遺址。

也正是有這些線索,考古工作者經過調查發現了稍柴遺址。

李一丕介紹說,稍柴遺址位於小訾殿村東1。5公里處的稍柴村,北面緊臨伊洛河,塢羅河從遺址東南向西北流入伊洛河,遺址即在塢羅河與伊洛河交匯的臺地上。1959年,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今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前身)在調查夏文化遺址時,發現這處古文化遺址。依據當時的調查工作情況看,該遺址東西長約2000米,南北寬約500米,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文化層堆積為南面薄,向北逐漸增厚,一般在3米以上,最厚處可達4米。

李一丕說,1960年、1963年曾對稍柴遺址進行過兩次發掘,雖然只發掘690平方米,但發現的遺蹟數量較多。遺址包含有二里頭文化、二里崗文化等時期遺存,文化內涵十分豐富。以二里頭文化遺存為主,核心堆積是二里頭文化一期、二期、三期的堆積,已經發現的遺蹟型別主要有房基、灰坑和墓葬等,出土陶、石、骨、蚌等各類遺物500餘件。尤其是大型卜骨和原始瓷的發現表明稍柴聚落在伊洛河下游地區二里頭文化時期和二里崗文化時期的聚落群中等級較高且佔有重要地位,被列為夏商周斷代工程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重要研究物件和我國夏文化研究的重點遺址之一。

河南考古2021:鞏義稍柴遺址

稍柴遺址出土陶壺

李一丕說,目前的重點工作是對遺址進行全方位的勘探,前一段的考古鑽探工作進行得很辛苦,不僅是天熱、雨多,更因為遺址被現代村莊覆蓋,到處是民居和硬化的道路,在硬化道路上鑽探還得先使用工程水鑽機把水泥路面打個窟窿,再用探鏟進行鑽探。好在經過鑽探收穫頗豐,首次在村北部夏商遺存分佈區的邊緣發現了長達數百米的大型圍溝,因為遺址北部被伊洛河沖毀,圍溝的具體長度尚不清楚,圍溝的性質目前還不能確定,但也足以證明這裡是夏商時期一處等級較高的聚落。

河南考古2021:鞏義稍柴遺址

稍柴遺址陶豆

談到稍柴遺址和偃師二里頭遺址的關係,李一丕說,稍柴遺址距離偃師二里頭遺址很近,距離鄭州西部望京樓夏代城址、東趙夏代城址、大師古夏代城址也不遠,恰好在偃師、鄭州二者之間。學界普遍認為二里頭遺址是夏代晚期都城,稍柴遺址地處洛陽盆地東向與外界交往的交通要道之所在。稍柴遺址等級較高,地處文獻記載的夏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和考古學上夏文化分佈的核心地帶,位置異常重要,對於夏文化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和地位。

李一丕透露說,稍柴遺址所處的伊洛河流域古文化發達,歷年調查表明,伊洛河流域仰韶至二里頭文化時期遺址眾多,分佈密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將是擴大鑽探調查範圍,理清稍柴遺址本身的範圍和功能佈局,探尋稍柴遺址與周邊遺址的關係,在更大的空間和時間座標中思考稍柴遺址的價值和地位,為夏文化探索、國家起源、文明起源研究做出貢獻。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