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訊】粵講粵有古丨俗語“畫虎不成反類犬”竟和廣州花市有關?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李煥坤 譚錚

圖/羊城晚報資料圖

音訊/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譚錚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 audio 標籤。

1月7日,廣州市白雲區“雲上花市”正式開市;1月11日,番禺區2022年線上花市上線……今年的廣州花市活動已徐徐開啟。正所謂“行過花街先過年”,每年春節前夕,廣州都有逛花街、賞年花、買年花的民俗。鑑古知今,“行花街”年俗從何而來?廣州最早的一條除夕花街在哪裡?本期《粵講粵有古》帶你瞭解。

【音訊】粵講粵有古丨俗語“畫虎不成反類犬”竟和廣州花市有關?

1954年的廣州花市

廣州的花市,最早可以追溯到什麼時候呢?據記載,早在西漢時期,陸賈作為跟隨漢高祖劉邦打天下的辯士,兩度出使南越國。他到了當時南越治所在(今廣州境內),已經是百花生長之地。而且移植了來自西域的具有特殊芳香氣味的素馨花、茉莉花,當時廣州婦女已經懂得用“綵線穿花心,以為首飾”。由於人們愛花和栽花,於是出現專門買賣花的市場,稱為“花市”。

廣州的花都來自哪裡?一方面,隨著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逐步興起,大量異域花卉飄洋過海來到廣州。唐代詩人張籍在《送侯判官赴廣州從軍》中就寫到“海花蠻草連冬有,行處無家不滿園。”

另一方面,廣州自漢代開始就形成種花產業,四郊都有花田供應花卉。當時,河南(如今的海珠區),有莊頭村種植素馨花。清代《廣東圖說》記載:“河南堡有莊頭花市,為南漢花田故址。”此外,芳村花地從隋唐開始,也大面積種植花卉,在廣州東郊遠至蘿崗,靠種花養家的人,亦為數不少。清代學者屈大均說:“自小坑、火村至羅崗,三四十里,多以花果為業。”

【音訊】粵講粵有古丨俗語“畫虎不成反類犬”竟和廣州花市有關?

憑藉天時地利,鮮花深入廣州人生活方方面面,為花市的形成創作良好條件。據瞭解,一開始,花市為常年開設。除了種花人家門前賣花,成行成市,明代時在廣州府城的七個城門,即東門、小北門、大北門、西門、歸德門、大南門、定海門都設有經常性的花市。

而廣州的除夕花街歷史至少可以追溯至清代。清代《粵遊小志》有記:“每屆年暮,廣州城內雙門底賣吊鐘花與水仙花成市,如雲如霞,大家小戶,售供座幾,以娛歲華。”雙門底在哪裡?其實就是如今北京路的一段。當時雙門底除夕花街從年廿四一直開到除夕,足足開六天。雙門底上街主賣吊鐘和桃花,下街主賣水仙。

【音訊】粵講粵有古丨俗語“畫虎不成反類犬”竟和廣州花市有關?

說起雙門底,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一句俗語“畫虎不成反類犬”? 這句俗語與雙門底花市一件趣事有關。話說某年除夕,雙門底花街正旺,畫檔前掛起不少作品。忽然,有個小孩說:“譁!這隻貓好大,爸爸買給我玩啦……”話音未落,周邊群眾已經大笑,正提筆畫畫的檔主更是臉如豬肝。原來,小孩指著那幅畫畫題是《老虎》,但由於圖中的老虎毫無氣勢,加上其腳下的草叢畫得如屋脊,致使小孩以為畫的是瓦面上的貓,開口便要買貓。檔主覺得無地自容,立即收檔而去。由此,廣州市井中流傳起一句歇後語:雙門底賣貓——丟假(丟臉),這句歇後語的意思類似“畫虎不成反類犬”。

【音訊】粵講粵有古丨俗語“畫虎不成反類犬”竟和廣州花市有關?

數百年來,春節前夕“行花街”成為了廣州人必不可少的年俗。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項傳統變得更固定和規範化。2021年,“春節(行花街)”這項年俗更是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如今,它已是廣府地區春節前夕規模最大的一項民俗活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