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潮丨黑豐:行吟對詩人的意義

文丨黑豐

可以這麼說,詩出於行,沒有“行”,便不可能有真正的詩,沒有“行”,也不能可能有高質量的生命。

一切,都是從“行”開始的。

放逐或流放,是一種行;謫貶,也是一種行;漂泊,旅遊等等與之相關的,都是一種行,不一而足。

藝潮丨黑豐:行吟對詩人的意義

沒有謫貶,便沒有詩人屈原,也就沒有屈原的《離騷》《天問》《涉江》等詩;沒有放逐和流放,便沒有杜甫和李白,更沒有《三吏三別》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沒有放逐和流放,便沒有布羅茨基、曼德爾施塔姆、茨維塔耶娃、阿赫馬託娃、帕斯捷爾納克等詩人;沒有放逐和流放,便沒有保羅·策蘭,便沒有蘭波;沒有漂泊,便沒有本雅明,等等。

由此可以看出,沒有流放和謫貶、沒有漂泊,便不會有真正的詩人。甚至絕大多數藝術家,也都是在某種流放中、在某種漂泊中誕生和成長的。

流放、謫貶、漂泊到底是什麼?

如前文所說,它們是一種“行”,一種意義上的“行”,也是一種境界上的“旅遊”。

沒有“行”,便沒有吟,沒“行”,便沒有詩的生機。一切從“行吟”開始,“行吟”出詩人。

藝潮丨黑豐:行吟對詩人的意義

“行”一字,從對詩人的意義上說是一種苦行、苦難。沒有苦難,是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詩人作家的。反過來說,一切詩人作家、藝術家,都是從苦行和苦難中誕生出來的。詩人就像苦行僧,必須永遠處於苦點,必須永遠處於低點。我認為,如果一個人的詩歌,一個時代的詩歌全是那種頌歌體、全是風花雪月的東西,是不能算作真正意義上的詩作的。

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泰戈爾在詩集《吉檀迦利》中寫道:旅客要在每個人生門口敲叩,才能敲到自己的家門,人要在外面到處漂流,最後才能走到最深的內殿。

藝潮丨黑豐:行吟對詩人的意義

所以,“行吟詩”可以說是一種具有本體論的、徹底的、人之根本的一種詩。“行吟”為時代、為民族、為國家提供了一種邊緣性的、非中心化的、非主旋律非宏大敘事的另類式的覺者眼光。這一目光能穿越生命而超越生命、穿越人的苦難而超越苦難、穿越時代而超越時代、穿越歷史而超越歷史。

如何提高人之存在的意義?

一個字:行。

兩個字:旅遊。

行和旅遊,說得好聽一點,就是到世界各地走走,到與我們的地域相異的地域裡走走,到與我們的文化相異的文化中走走,去踏訪、去觀察、去體驗、去比照、去思考,歸來後貢獻我們的詩、我們思想、我們的精神。

行和旅遊,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漂泊與放逐。自我放逐和被放逐,自我謫貶和被謫貶。

藝潮丨黑豐:行吟對詩人的意義

總之,只有透過“行”,人才能完成昇華,看到以前所不能看到的,理解以前所不能理解的。人是在“行”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而不是在溫室裡、在“盆景”中成長起來的。一生若是沒有經歷,便只能是一張蒼弱的白紙。

所以,“行”和“行吟”對人是有意義的。只有對人有意義,對世界才有意義;只有是人的,才是世界的、全球的。

藝潮丨黑豐:行吟對詩人的意義

作者在安徽宏村

作者單位:《北京文學》編輯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