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鼎盛揭陽城

人文鼎盛揭陽城

揭陽市區榕城,因榕樹而得名。以黃岐山為靠,面向榕江沖積平原。榕江南、北兩河為帶,於古城西門處並行,而後蜿蜒東去,至炮臺鎮雙溪嘴匯合,形成狀若葫蘆的獨有地形,固有浮水葫蘆、水上蓮花之稱。

人文鼎盛揭陽城

黃志輝 攝

如此青山秀水,自然環境得天獨厚,實屬風水寶地,自是大有作為之所。

榕城自宋代闢為縣治、興建揭陽學宮以來,文化教育成效顯著、英才輩出,以宋、明兩代為最。明代洪武年間,榕城還興建城隍廟,移建佛教雙峰寺。自此之後,儒、道、釋三教廟宇並立,香火旺盛。2010年,處於學宮、城隍廟、雙峰寺中間的低矮民居被改造、闢建為學宮廣場,使三處文化古建築圍繞學宮廣場各展英姿,互相映襯,互相烘托,形成榕城獨具一格的文化景觀。

江山自古文人捧。騷人墨客留下不少歌詠、讚美榕城的詩句文章。“城中竹樹多依水,市上人家半系船”等佳句使這座廣東省歷史文化名城顯得如詩如畫。丙申年秋月,廣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著名詩人楊克帶領我省知名作家蒞揭採風。作家們對榕城的文化遺存和文物保護讚不絕口,同時創作、吟誦了不少優美文章和絕妙詩句,為榕城文化史增添了厚重的一筆。本人有幸陪伴省作協採風團採風,感受先哲的智慧,領略現代詩人詞家文士的風采,這是人生極其難得的時光。

好書不厭百回讀,好玉不厭百回玩,好景不厭百回賞。雖然學宮廣場及學宮、城隍廟、雙峰寺在自己的家門口,雖然也曾遊覽、觀光多次,但之前的遊覽觀光,都是走馬觀花式的,沒有駐足多久,沒有仔細欣賞各自的建築結構,雕刻、漆畫、鑲嵌技藝,更談不上從思想內涵方面去品味了。學宮廣場及學宮、城隍廟、雙峰寺詮釋了榕城乃至揭陽尊儒尊孔、崇道敬神、敬佛禮佛相互交融的文化現象,的確值得細細回味。

步進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揭陽學宮,讓你為之驚歎的是大氣磅礴的建築構架和古色古香的氣韻。揭陽學宮採用三軸五進佈局,中軸為高臺基殿堂式結構;主要建築物有照壁、欞星門、泮橋、泮池、大成門、大成殿、東西廡、東西齋、崇聖祠、尊經閣等;現存總面積超過二萬平方米,僅次於山東曲阜孔廟,是廣東現存同類建築規模最大、儲存最完好者;很多專家學者都認為揭陽學宮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和藝術水平,是“嶺東古建築的明珠”。

window。DATA。videoArr。push({“title”:“航拍揭陽學宮”,“vid”:“f0321x2wrmq”,“img”:“http://puui。qpic。cn/vpic/0/f0321x2wrmq。png/0”,“desc”:“”})

人文鼎盛揭陽城

陳潔榮 攝

人文鼎盛揭陽城

學宮外觀,飛桷凌空,嵌瓷造型栩栩如生;廊廡,紅瓦綠簷,雕樑畫棟; 大成殿,富麗堂皇,金碧輝煌,聖賢與先哲相得益彰;崇聖祠,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

有學者提出疑問,唐朝到北宋時期,潮汕地區的行政中心在潮州不在揭陽,為什麼揭陽能夠建立如此規模宏大、比周邊縣城甚至府城大出幾倍的學府?對於這一問題,未有史料提及。但個人認為,這應該可以從五方面解釋:一是揭陽尊儒蔚成風氣,二是倡建者縣令孫乙重教育興學育才的眼觀超前,三是部分單體建築物為明清兩代始建,四是揭陽曆任領導人重視文物保護的功效,五是榕城山水的靈氣所聚。

揭陽的崇道敬神文化與中華的崇道文化一樣,源遠流長。揭陽的崇道敬神文化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專事修行的場所,如華陽觀、娘宮觀等;另一方面是信神、敬神文化。信神、敬神文化最突出表現為逢年過節祭拜神明。在諸多祭拜神明的場所中,揭陽城隍廟香火的旺盛程度可說是數一數二的。

人文鼎盛揭陽城

塗英鵬 攝

揭陽城隍廟早在明清時代便已聞名遐邇。這,一方面是揭陽民間信仰由來已久,另方面是唐以後尤其是民朝初期皇封的影響。方史載,揭陽城隍廟城隍神能扶正壓邪、庇佑眾生,還能在古代地方官偵破、斷奇案時助一臂之力。基於如此顯赫的神力,邑人朝拜者絡繹不絕,逢年過節,更是人山人海。

俗話說,神靈顯,香客眾。揭陽城隍廟自明洪武年間建立,雖然幾經毀損,又幾經修葺,明清多任縣令親自主持重修。因為有了萬萬信眾,又有官方支援,揭陽城隍廟歷久彌新,且結合各個時期信眾的心理需求和審美特點在修葺時不斷在建築規模和裝飾上予以擴大和完善。從而形成一座富於潮汕民間建築風格的兼有欣賞性和民俗性的廟宇。

揭陽城隍廟為三進院落式佈局,主要建築有牌樓、大門、大殿、鐘鼓樓、後殿等。整座以石、木為主,穿鬥式和拾梁式混合構造,抗風、防震效能良好;屋脊綜合泥塑、嵌瓷等藝術飾以“龍鳳呈祥”“鰲魚吻脊” “雙龍戲珠”等圖案;殿內神像端莊穩重,神龕龍、鳳、獅、象、花草、壽桃等雕刻活靈活現、千姿百態、栩栩如生。值得一提的是,由各地名士撰文、省內外著名書法家書寫,懸掛於廟裡各個廳、各尊神祇兩側的對聯。這些對聯的聯語,或勸人從善懲惡,或明喻哲理,頗有教化民眾的意義,為城隍廟增添不少文化色彩。鑑於該廟的建築藝術和文化特點,1989年,揭陽城隍廟被省政府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揭陽學宮廣場東南方的雙峰寺與潮州開元寺、潮陽靈山寺並稱“潮汕三大名剎”。雙峰寺始建於宋紹興十年(1140年),舊址在磐溪都雙山(今桂嶺鎮雙山村),為法山禪師所創。明初,石山禪師移建於此。寺內主建築大雄寶殿、天王殿、藏經樓、觀音閣等壯觀雄奇,佛相莊嚴。庭院曲徑通幽,聳竹、修篁、垂蔭,姿態萬千。每當夕陽西墜,鳥雀歸巢,伴之鐘鼓聲聲,木魚篤篤,梵經陳聞之際,別具一番情趣。此景被譽為“雙峰晚鐘”,為揭陽古八景之一。雙峰寺是揭陽市文物保護單位,為揭陽規模最大的古寺院。

學宮廣場按照“古意、風情、人文”的理念設計,依託學宮、城隍廟、雙峰寺三處文物單位,廣場與三處文物有機聯結,渾然一體。成為了揭陽一個新的文化景觀。雕刻著“萬世師表”大字,高十餘米的牌坊在高臺上凌空聳起;杏壇上的石雕塑像,孔聖人從容淡定,胸有成竹,審視現代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正思考著新一輪的教誨課程。弟子子路、顏回分立兩側稍後站立,手託書卷,為孔聖人教化大眾不辭辛勞,隨時聽後調遣;杏壇後面,以孔子生平事蹟為題材的十二根文化圖騰石柱象徵著參天立地的儒家精神深深地紮根在榕城這片古老而美麗的土地上。以孔子的思想精華“仁、義、禮、智、信”為題材的十二卷石雕書卷自然開啟,充分展示日月經天的智慧。

儒、道、佛三家文化雖然有區別,但相互聯絡相當緊密,從人生觀價值觀上來說是相同的,都是倡導和諧,與人為善,實現最大人生價值。儒家主張在仁、義、禮、智、信的為人處事基礎上積極進取、建功立業,在創造物質財富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道家認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環境,主張領悟道、修養德、求自然、守本分、淡名利,以完善的自我帶動和諧的社會;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境界。佛家認為相由心生,世界就在自己心中;一念之差,便可決定下地獄或往生極樂世界;倡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運用智慧,在為他人獻愛心、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實現個人價值最大化。從哲學傾向看,儒家文化是入世哲學,道家文化是出世哲學,佛家文化是以出世思想做入世事業的哲學。

無論入世哲學、出世哲學還是以出為入的哲學,儒學、道學、佛學在揭陽能夠同時以文化遺產的形式擁有且互相裨益,這足以值得孔孟故鄉的人感慨,足以為國內外學者所重視。難怪揭陽、潮汕有“海濱鄒魯”之美譽,難怪明代京都曾經“御街講白話(潮汕話)”,難怪潮州(潮汕)後七賢中,揭陽居其大半。生為揭陽人,生為榕城人,我由衷感到自豪!

願此鼎盛的人文風氣綿延千秋萬代,不斷髮揚光大!

宣告:本文不代表我們的觀點,僅供讀者參考。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進行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