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書上的《賣油翁》課文為何少了一句話?加入這話後,意思變了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課文為何少了一句話?加入這話後,意思變了

“賣油翁”和“賣炭翁”大概是我們最熟悉的兩個在中國古代做生意的老人,他們一個生活在宋朝,一個生活在唐朝,作者記述他們的故事時寫作方法不一樣,但他們都給學生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其中,“賣油翁”的故事更通俗易懂些,傳達的道理也更簡潔明瞭。

當然,這是針對教科書上的《賣油翁》課文而言的。這篇文章的作者是歐陽修,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歐陽修遭到中傷,請求外出赴任,出知毫州時,他記下了這個以康肅公陳堯諮為主角的故事,故事的情節非常簡單,就是說陳堯諮箭術高超,卻迎來了挑戰。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課文為何少了一句話?加入這話後,意思變了

陳堯諮射箭時,十發九中,他為此相當得意,經常在眾人面前表演,不料有個賣油的老頭兒看到後,卻一臉不以為然的表情——“賣油翁……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陳堯諮很不高興,問他為什麼輕視自己,賣油翁輕描淡寫地說:“無他,但手熟爾。”

之後的劇情很老套,賣油翁給陳堯諮表演了自己倒油的技藝,油穿過葫蘆口的銅錢,從小孔中落入,整個過程中銅錢分毫不溼。賣油翁總結道:“我亦無他,唯手熟爾。”陳堯諮認識到其中道理(也是課文要我們明白的道理),笑著送他走了,課文上的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課文為何少了一句話?加入這話後,意思變了

所以很多人讀完後,只記得那句“無他,唯手熟爾”,卻不知道最後還有一句類似司馬遷評歷史一樣的作者結語:“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歐陽修說這話自然是在表達他的看法,至少“庖丁解牛”、“輪扁斫輪”這兩個典故,表面講的都是手熟匠人技藝之高超。

去掉這句話後,《賣油翁》的中心思想就變成了鼓勵大家努力學習,因為勤能補拙,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件事情做了千百遍,總會有所成就。不單是課文,很多讀物上也都少了這句意味深長的話,可能是怕學生難以理解,也可能是怕這話改變要傳達的中心思想。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課文為何少了一句話?加入這話後,意思變了

值得一提的是,發生在陳堯諮身上的軼聞並不止這一樁,還有他賣兇悍惡馬給商人、以及他母親聽說他整天射箭、自比古代神箭手養由基之後,拿著家法打了他一頓等。陳堯諮為這兩件事捱了父母雙親的批評,批評內容主要是他“不忠不義”,不夠仁厚,在職沒做出實事。

教科書上的《賣油翁》課文為何少了一句話?加入這話後,意思變了

那麼陳堯諮擅長射箭這事,在歐陽修看來恐怕也沒什麼了不起,最後這句話看不出任何讚美的意思,反而透著一股平淡的輕視。加入“此與莊生所謂解牛斫輪者何異”後文章的意思完全變了,不再是強調熟能生巧,倒像是否定陳堯諮,或者否定熟能生巧這個表面上的道理。

不管是陳堯諮還是賣油翁,他們所做的事情都沒有很大實際意義,只是日復一日的修煉得來而已,少了些頭腦智慧。小編猜測,歐陽修的原意是這種“絕技”不足為奇,最難得的是靠自己的創新突破錶面功夫,取得有意義的成就,而不是摸索出古板規律,拿來現弄那麼膚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