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王安石作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詩歌風格在北宋詩壇上也自成一家,被稱為“

王荊公體

”。

這得益於他在“

錘鍊字意

”一事上的成就,比如很多人都非常熟悉的“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

”字,就是形神兼備,生動異常。

但他在改動、化用前人詩句上,卻也被出身江西詩派的黃庭堅嘲笑過。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王安石的《鐘山即事》與王籍的《入若耶溪》

我相信,很多讀者都聽說過“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這一句詩,以反襯的手法,用蟬鳴幽林、鳥啼深山的景象,將山林間的靜謐寫得愈發生動。

這句詩出自南北朝時期梁朝詩人王籍的《入若耶溪》,其他詩句不甚出名,這也是魏晉南朝詩歌“有句無篇”的弊端。而“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一句正是此詩的亮點,歷來被諸多詩家推崇。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王安石晚年罷相歸隱之後,作了一首《鐘山即事》,所化用的就是“蟬噪鳥鳴”一句:

“”澗水無聲繞竹流,

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簷相對坐終日,

一鳥不鳴山更幽。”

王安石認為,“鳥鳴山更幽”是不成立的,真正的“幽寂”應該是“一鳥不鳴”才對。

據馮夢龍《古今譚概》記載,王安石“改”寫王籍詩歌后,黃庭堅直言:

此“點金成鐵”手也。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雖然《古今譚概》是一部筆記體小說,但《鐘山即事》既然出自王安石之手,馮夢龍所記之事也未必便為虛造。

實話實說,王安石的這手“改動”確實不好,也有人也對它進行了“強解”,認為其所用手法和王籍並不一樣。王籍是以蟬噪鳥鳴來反襯山林幽靜,而王安石是以“一鳥不鳴”來影射讒佞消匿,畢竟王安石曾因為變法而遭到諸多抵制和攻訐。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這樣的說法並不能讓人信服,有強行攀附之嫌,畢竟“一鳥不鳴山更幽”與“鳥鳴山更幽”的關係再明顯不過了。而諸如杜甫等詩家也曾化用過此句,如“伐木丁丁山更幽”等,可見個中差異就是

審美理念

的不同。

出身江西詩派的黃庭堅對此給出“點金成鐵”的評價是準確的,也符合他對於詩文“化用”層面的一貫標準,即“

點鐵成金

”與“

奪胎換骨

”。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江西詩派的作詩理念,讓作詩變得更為有章法

熟悉古典文學的讀者,對“江西詩派”一定不陌生,這是古典詩壇裡影響最大也最深遠的詩歌流派,直至晚清還有餘響。

這一詩派有“

一祖三宗

”的說法,即奉杜甫 為“祖”,以黃庭堅、陳與義、陳師道為“宗”,提出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詩歌創作理念,並得到了當時以及後世諸多文人的響應。

黃庭堅評價王安石的“點金成鐵”一語,就是反用了其所提出的“點鐵成金”,譏諷其“畫虎不成反類犬”。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答洪駒父書》

中,黃庭堅曾說道:

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

黃庭堅認為,寫詩作文,不必因害怕思想與前人重合便棄而不用或翻新出奇。在立足文章本意的基礎上,可將古人陳言嵌入其中,既能使得作品變得厚實,也能更好地抒發己意,達到“

點鐵成金

”的效果。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對古人陳言進行改寫或重組,“

奪胎換骨

”後,使得作品在形制上更渾然天成,在表達上更自然順暢。

所謂“奪胎”,即“窺入其意而形容之”;所謂“換骨”,即“不易其意而造其語”。

這一方法要求創作者深刻體會古人的原意,領略其思想精髓,然後用自己的語言來重新描繪,使其能與自己的作品更為契合。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比如說“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一句,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這句詩其實是對《孟子》中“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

”等語句的另一種描繪。無論這個“臭”字是表達腐爛變質,還是香味四溢,都不影響人們對“榮枯咫尺異”這一強烈對比的感知。

黃庭堅認為,杜甫寫詩,韓愈作文,都是

無一字無來處

,只不過很多人讀書太少,往往認為他們的作品都是自作語。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這一觀點並非是說杜甫等人“洗稿”、“抄襲”,而是說先賢對於某些事情的感知是相通的,所以由此而生髮出來的情感也是相似的。而

重點在於

,如何將這種情感以更為完美的形式表現出來。

黃庭堅的目的是,勸誡後來的學習者,多讀先賢作品,以獲得間接經驗,補充自己的修養,達到和眾多先賢共鳴的程度。

惟其如此,才能使得創作出來的作品更具有厚實感,也更具有靈活性。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就像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實是從《孟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一句翻出;李白寫“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實際上是出自《莊子·說劍》。

這些內容要麼被稍微改寫,要麼被原文采入,安置在新作品中時,非但沒有使得作品變得滯澀,反而成為了毫無違和感的點睛之筆。

這便是“點鐵成金”與“奪胎換骨”的神奇之處了。

王安石改動前人詩句,卻被黃庭堅嘲笑:真是“點金成鐵”

至於王安石將“鳥鳴山更幽”一句改寫成“一鳥不鳴山更幽”,只不過是在翻新的過程中失敗的案例而已,“點金成鐵”的評價也算恰如其分。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