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語花香與“泥”有約 何家樓村讓“非遺”活起來

鄉村有記憶,“非遺”有傳承。位於平度市鳳台街道何家樓村,土陶燒製技藝已有600多年曆史,被譽為“中國土陶第一村” 。土陶有紅陶和青陶兩種,分為生活、建築、工藝品三大類別,1000多個品種。2018年何家樓村的陶器燒製技藝,被列入青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

陶”語花香與“泥”有約 何家樓村讓“非遺”活起來

據何家樓村第十九代製陶傳人、平度市陶藝博物館館長張永偉介紹說,何家樓土陶最大的特點是“會呼吸”,完全靠手工製作、柴草燒製、成為綠色環保最佳商品,其原料採用地下深層特殊陶土,不新增其它任何材料,土陶產品成為人們相互贈送的生活用品。2015年7月,在當地黨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門的關心支援下,歷時3個月在朝陽小區內建起了平度市陶藝博物館,佔地面積81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餘平方米。2017年,被青島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未成年人“青島社會課堂”。

“製陶這門祖傳手藝不能失傳,要留住我們的‘根’和‘魂’,代代傳承,源遠流長。”據製陶傳人、民間陶藝師張茂林說,近幾年來,陶藝博物館在鳳台街道黨工委關心支援下,陶藝博物館除免費向公眾開放、舉辦展覽展示外,還從娃娃抓起,開展了“非遺”進校園研學互動活動,讓非遺”活起來。

陶”語花香與“泥”有約 何家樓村讓“非遺”活起來

從2015年開始,每年“六一”兒童節都組織開展“非遺”進校園,傳統文化代代傳活動,發揮了“社會課堂”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傳承文化教育效果。自2O21年以來,鳳台街道“非遺”進學校,走進平度市第二實驗小學、平度經濟開發區小學、廈門路小學、鳳台幼兒園等8所學校,舉辦陶藝、麵塑技藝講授現場製作培訓9期,受訓學生1751名。

“陶”語花香,與“泥”有約。為大力傳承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效陶冶學生審美情操,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平度市第二實驗小學放眼未來,全面籌劃,於2O21年11月建起了平度市教育系統首家陶藝館並投入使用。陶藝館佔地面積400餘平方米,分設教學區、電動拉坯區、手工捏製區、作品展示區、陶瓷製品燒製區、陶泥攪拌區六大區域。為愛好陶藝的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提高技能的大舞臺。

在做好“非遺”傳承的同時,平度市陶藝博物館製陶傳人於2O19年研發了香薰爐,所用香粉由艾葉、山菊花等16種中藥合成,具有殺菌消毒、防流感、淨化空氣等作用,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李媛 通訊員 宗緒昌 報道)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