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弘揚南拳中的中華武術精神?李朝旭示教“虎鶴雙形拳”

9月25日,由廣東省志願者聯合會指導,南方非遺傳播志願服務隊主辦的南方非遺學堂第三期:“南派武術的技法、風格及其精神核心”講座在海珠區新時代驛站·會展東舉行。

廣州體育學院武術學院教授、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帶頭人李朝旭,分享新時代下如何科學認識南派武術,領會嶺南武術的精神核心,並現場示教南派武術經典套路洪拳之“虎鶴雙形拳”中的技法內容。

南派武術的精神核心是什麼?

講座伊始,李朝旭從佛山詠春拳、北勝蔡李佛拳和莫家拳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專案名錄講起,與市民談起南派武術的典型代表與歷史淵源。

中國功夫素有‘南拳北腿’之分,李朝旭表示,北腿重腿法,南拳擅拳法。“南拳”的特點是多以拳法進攻,有“手是銅錘,腳是馬”的特色。

李朝旭認為,南拳的精妙招式中,蘊含著南方武術的武德。中華武術中包含著的深厚人文精神內涵,表現為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有著對全面發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習武者,講究忠孝節義。尚武崇德”的核心是“止戈為武”,既要謙和忍讓、立身正直,也講究見義勇為、江湖義氣。也正是這樣的精神核心,讓“南拳”得以和“北腿”分庭抗禮,拿下中華武術的半壁江山。

隨後,李朝旭以南派拳法最基礎的“抱拳禮”為例,闡釋了武德在南拳中的體現。行抱拳禮時,行禮者遮住拳頭,表示來者友善而“非攻”,但與此同時,抱拳的姿勢也能迅速地防禦住對方的攻擊,行禮者的謙遜並不意味著逆來順受。

講座現場,李教授解析並展示了廣東洪拳之“虎鶴雙形拳”的基本打法、技法及其原則和規律。現場市民熱情高漲,踴躍參與其中。經過李朝旭教授指點,不少人在講座結束時已基本掌握拳術的練習技巧。

如何弘揚南拳中的中華武術精神?李朝旭示教“虎鶴雙形拳”

如何弘揚南拳中的中華武術精神?李朝旭示教“虎鶴雙形拳”

李朝旭示教

“南派武術是粵港澳大灣區民眾同根同源之技”

李朝旭認為,南派武術是粵港澳大灣區民眾同根同源之技。其一,在粵港澳大灣區,舞獅、武術不分家,有南獅的地方就有南派拳法。其二,嶺南各地武學的運動原理都十分一致:步不穩則拳不發,動作講究“闊幅扎馬,蓄勢待發”。

李朝旭指出,南派武術具有強烈民俗性、民間性和民族性,粵港澳“三地”山水相連、文化相系、唇齒相依,這是灣區體育實現“三化”的基本保障,即:國策體育大眾化、群眾體育生活化、青少年體育制度化。

對於傳承與創新,李朝旭講到,今日的南派武術在技術招式、傳承方式上不能固步自封,要不斷地與時俱進,同時也要堅守初心,堅守南派武術的本質屬性與技法原理。

在李朝旭看來,“武術進校園”要考慮到學校教育培養人的需要,循循善誘,由淺入深,針對孩子們的興趣愛好,對南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進行最佳化改良,同時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培育一批拳術過硬、長於教學的武術老師。

據主辦方介紹,南方非遺學堂是南方非遺傳播志願服務隊的一項品牌活動。接下來,南方非遺傳播志願服務隊將繼續邀請廣東省內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專家學者加盟,透過提供公益性非遺講座、培訓、演出、展覽、體驗活動等服務,為廣大群眾提供認識非遺、瞭解非遺的多元渠道。

採寫:南都記者許曉蕾 實習生豐奕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