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事上磨練,破猶豫之賊;安心靜坐,破焦慮之賊!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事上磨練,破猶豫之賊;安心靜坐,破焦慮之賊!

王陽明說:“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如果你覺得諸事不順,也許你該將眼光投向自己的內心,去檢索心裡的陋習,跨越自己的心坎。

學業不成、事業失敗,有人將之歸罪於周圍環境的影響。彷彿只要換個客觀環境,改造了外緣條件,就能水到渠成地走向圓滿的人生。但是,如果問題出在自身,一味挑剔外部環境也於事無補。

俗話說:“勝人者力, 自勝者強”。破山中賊是勝人之事,是容易的;破心中賊是自勝之事,是困難的。將眼光投向自己的內心,去檢討內心的貪慾,去發現這些心中的賊。那麼如何來破解這些心中賊呢?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事上磨練,破猶豫之賊;安心靜坐,破焦慮之賊!

安心靜坐,破焦慮之賊

焦慮是損耗人生能量的最大殺手,攀附於外在的物質與環境,六神無主,身心的凝聚力就會大大下降。

王陽明說:“靜坐能使心清靜收斂,從而向人欲發動攻勢,克服自我私慾的產生,透過靜坐能頓悟明心見,得道成真。”

我們生活在一個物慾橫流的年代,每天各種各樣的事情也會擾亂我們生活的節奏,使我們很難得到空閒。即便稍有時間,很多人便拿起手機,在資訊爆炸的資訊流中尋找自己感興趣的東西,這樣便會分散我們的心神。每天靜坐一刻鐘,可以讓我們心神得到安定,在浮躁喧囂的塵世中找到最美好的初衷。

靜坐並非是修道者的專利,普通人每天堅持靜坐,可以讓我們身心全面放鬆,心情也會變得愉悅,思考問題也會更加全面和具體,焦慮的情緒也就會慢慢遠離。可以說靜坐,是破除焦慮之賊最好的辦法。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事上磨練,破猶豫之賊;安心靜坐,破焦慮之賊!

事上磨練,破猶豫之賊

道是平常心,脫離了現實生活的道都不是真道。人生最好的修行,就是在事上磨,在繁重的工作中提升心性。

王陽明的弟子陸澄曾問過這樣一個問題:靜守時感覺不錯,但遇到事情就感覺不同。為何會如此?

王陽明的回答是:這是因為你只知道在靜中存養,卻忘了在努力剋制私慾上下功夫。這樣一來,遇到事情就會動搖。而人必須在大事小事上磨鍊自己,才能站得穩,才能達到動靜皆定的境界。

一個人只有在事上不斷磨練自己嗎,才能真正達到“也無風雨也無晴”的人生至境。無論是春風得意,還是深陷低谷,一個時時懂得精神回收、豐富自己靈魂的人,一定會放射出安定的光芒。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事上磨練,破猶豫之賊;安心靜坐,破焦慮之賊!

心懷感恩,破抱怨之賊

抱怨是一種強大的負能量,人如果不斷抱怨,那麼那些不好的人、事、物將不斷進入你的生活,成為你的生命。

王陽明被貶龍場,隨從相繼病倒,他一方面要照顧隨從,一方面要抵禦瘴毒,還要和當地的鄉民打交道。

他從未抱怨,反而心懷感恩,積極快樂地面對困境。在他的努力下,隨從相繼痊癒,瘴毒也得到控制,鄉民也成了他們的朋友。

感恩意味著財富,抱怨意味著貧窮,這是我們一生的黃金法則,無論是在健康、工作、人際關係亦或是在金錢方面,這條規則都在發揮著重要作用。

你擁有的感恩之情越強烈,即便你並不富裕,也會因此獲得越多的財富。相反越抱怨,越不滿,將會變得越發貧窮。

感恩不僅是一種心態,更是一種頂級的人生智慧與能量。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事上磨練,破猶豫之賊;安心靜坐,破焦慮之賊!

精神極簡,破貪慾之賊

王陽明說:“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

王陽明所謂減“人慾”,並不是要求我們做一個無慾無求、超凡脫俗的人。而是要了解自己的真實需求,不被虛假的慾望所矇蔽。與其在財富、地位與成就的壁壘中迷惘,不如嘗試以一顆簡單的心,追求一種極簡的身心生活。

大道至簡,是宇宙萬物發展之規律,是中華文化之精髓,是中華道家哲學,是大道理極其簡單,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所謂“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經》。大道至簡,不僅被哲學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視,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簡,大道無形,大道無法,這是一種大道自然、返樸歸真的高階功態。在這種清淨無為、忘我無私、天人合一的狀態中,不求長功,功力自然上長;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調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顯現;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脈自然暢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簡單最普通的真理。把最複雜的變成最簡單的,才是最高明的。最偉大的人僅僅因為簡單才顯得崇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開悟,深奧了就簡單,簡單了才深奧,從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樣,從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就是昇華。生活的意義在於簡單,人修煉到一定程度,會淡泊一些事,會簡單,你可以理解別人,但別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實人不在理解,在認同。

精於心,簡於形。拷問靈魂這是人的終極問題,簡不僅是一種至美,也是一種能力、一種境界。看透了不說透,高境界;朦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徹;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徹後的不透徹,明白後的不明白,難得糊塗是真境界。

“大道至簡”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將一件複雜的事情化為簡單,那是需要智慧的。將繁雜的事情迴歸到簡單,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決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歡大道至簡,因此,功和利,不可趨之若鶩;名和財,不可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我們要簡簡單單的做人,踏踏實實的做事,用智慧化難為簡。

為名利盡拋寵辱,清純似兒時天真的童貞,樸實如父輩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靜的人方能視見“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的悠閒,聽聞“荷風送秋氣,竹露滴清響”的天籟,感受那“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的空曠。陶淵明就是這樣的人,所以他能夠吟出“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絕句;歐陽修也是這樣的一個人,所以他在謫居時仍能悠然自得的寫出《醉翁亭記》。

大道至簡,人生亦簡。簡不是物質的貧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簡不是生命的空虛,而是心靈的單純。大道至簡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簡明的,人要學會簡單、簡樸生活、簡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當超出自我慾望的牢籠,當真正忘記自己的思想,忘記自己的意識,進入忘我忘物的狀態。

人生的繁出於惑,以“仁”抗拒誘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簡的標誌。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人生百態,須當從一而終。樂以忘憂,簡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簡”。

有個大道至簡、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個行者問老道長:“您得道前,做什麼?”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問:“那得道後呢?”老道長:“砍柴擔水做飯。”行者又問:“那何謂得道?”老道長:“得道前,砍柴時惦記著挑水,挑水時惦記著做飯;得道後,砍柴即砍柴,擔水即擔水,做飯即做飯。”老道長和行者的對話讓我們開悟,許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蘊在一些極其簡單的思想中。

大道至簡,人生易簡。一千個人有一千種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過歲月、走過生活,心裡有許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當下放下,當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問題並不需要放在心裡,人生的很多負擔並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簡單生活的樂趣,才能感受到心靈飛翔的快感。要想改變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給找回來。我們都有潛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習慣所掩蓋,被時間所迷離,被惰性所消磨。我們應該記住該記住的,忘記該忘記的,改變能改變的,接受不能改變的。我們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天地之道,簡易而已。人生苦短,諸事不想太複雜,簡單生活。人生這部大戲一旦拉開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場,都得演到戲的結尾。成長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靜地走,快樂工作、簡單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樂,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裡的一個過渡,你跳過了就可以變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簡單生活,一盞茶,一張桌,一處清幽,日子平淡,心無雜念。可是簡單的生活卻需要百般的努力,這樣才會無憂無慮欣然享受生活。生活總的來說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態,不懂得欣賞的人,就會用挑剔把一切變得有殘缺。簡單做人,率性而為,把握分寸,隨遇而安,坦然接受現實;簡單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場漫長對抗,有些人笑在開始,有些人卻贏在最終。試著微笑,試著回眸,放鬆自己,不強求、不萎靡、不浮躁。簡單生活,隨心、隨性、隨緣,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堅持往前走,屬於自己的風景終會出現。

生活容不容易,關鍵看你怎麼活。處境在於心境,心境改變了,處境也會改變。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會變得越緊張、越複雜,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對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滿足,越容易快樂。江山明月,本無常主,得閒便是主人;大道至簡,活在當下,知足便能常樂。

悟入無懷之靜境,一輪之心月獨明,盡顯心靜之境界;心靜自然從容灑脫,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現心靜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靜默才是最美,生命裡最持久的不是繁華,而是平淡,不是熱鬧而是清歡。保持一顆童心,不開心的時候,心無遮攔地向朋友傾訴煩惱,開心的時候,肆無忌憚地開懷大笑,也許所有的憂愁會在傾訴中流走,所有的緊張會在大笑中釋放。像孩子一樣,簡單生活,快樂生活,保持心靈原生態,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裡總有一個故事,想講述卻難以開口,就這樣在心底,漸漸譜成了曲。人就是這樣,得不到的永遠嚮往,失去了的,才會覺到珍貴。所謂的,得失、情緣、風景、驛站,都在時光的塵煙中,慢慢淡散。雖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難,但是,不屬於自己的東西,終究會走遠。

人的一生,註定要經歷很多。紅塵路上,有朗朗的笑聲,有委屈的淚水,懵懂的堅持著,有成功的自信,有失敗的警醒,每一段經歷註定珍貴。生命的豐盈緣於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緣於擁有一顆平常心,生活簡單讓人輕鬆快樂,想法簡單讓人平和寧靜。因為簡單,才深悟生命之輕,因為簡單,才洞悉心靈之靜。

曾國藩講:“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現,不因功名而貪慾,不因感極而求妄。”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既要積極進取,也要懂得適可而止,當行則行,該止則止,真正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真正的精神極簡,是超越物質的追求,開啟人生的格局,力求在人生的價值與使命上下足功夫,更好地去實現生命的意義。

點一下「在看」分享給更多道友,福生無量天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