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你以為他只是文弱書生嗎?其實他身材魁梧!

前言:論語這本書相信大家都知道,而寫論語的人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是孔子他老人家。對於孔子,除了語文課本里的那些介紹之外,大家又都瞭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孔子吧。

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你以為他只是文弱書生嗎?其實他身材魁梧!

一、他名字的由來

我們都知道孔子原名孔丘,相信大家都不知道他名字的由來吧?

《史記》中有這樣一句話“禱於尼丘得孔子”,這句話的意思也很好理解,就是說,孔子的父母在尼丘山祈禱,然後得到了孔子這麼個兒子,然後,他們就覺得既然兒子是因為尼丘山而來,不如就取尼丘山一個字做名吧,於是孔子名丘,字仲尼,巧的是倆字都有了。不過孔子名字的由來,從古至今都是眾說紛紜,不過史記裡說,孔子是因為他父母去尼丘山祈禱得來的。

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你以為他只是文弱書生嗎?其實他身材魁梧!

說起尼丘山和孔子,還有一個更有趣的故事,如果孔子真的是因為尼丘山得名,那就有趣了,後來尼丘山因為名字跟孔子本名重了,然後作為聖人的孔子,肯定不會因為一座山而改名的,這就苦了尼丘山,因為要避諱孔子的名字,這山改名了,現在叫尼山。你想想,孔子因這山得名,這山卻因為孔子改名,足以見得孔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

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你以為他只是文弱書生嗎?其實他身材魁梧!

二、名副其實的大個子

眾所周知的,

孔子身高九尺有六寸

,如果是按照現代的尺寸來計算,這孔子的身高不得有三米多了?!這有點嚇人啊!再者,孔子這個身高是《史記》這本書裡寫的,那麼司馬遷作為西漢的史官,用的會不會是漢朝的尺寸呢?仔細一算,不得了!這也得兩米多,比姚明都高,這是不是也不對?那我們再換一種計算方法,孔子是春秋時期魯國人,而魯國則是保留了之前周王朝的文化,那麼我們就用魯國的尺寸算一下,九尺六寸換算下來也一米九以上了,那麼孔夫子是個大高個沒跑了!那這就有趣了,孔子周遊列國,收了那麼多徒弟,你想想作為一名一米九以上的山東大漢,孔子拎著拳頭跟你講道理,你敢不聽?敢反駁?

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你以為他只是文弱書生嗎?其實他身材魁梧!

作為大個子的孔夫子,講起道理來,也頭頭是道,最主要的是,他說的幾乎都是至理名言。不過試想一下,一個山東大漢儒雅的和你講道理,是不是很有畫面感了?

三、"傻"徒弟顏回

玩笑歸玩笑,迴歸正題,大家都知道,孔子的徒弟眾多,其中顏回最得孔夫子之心。

但是顏回也是最讓孔夫子"煩心"的徒弟,

為什麼呢?因為顏回這個人不喜歡問問題,孔子曾在《論語》為政篇中提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這時候孔子覺得自己的徒弟顏回,怕是個傻子,自己跟他講知識,傳授學問,也不知道他聽懂沒聽懂,不說也不問,更不會反駁自己,難道是一點沒聽懂,不知道怎麼問嗎?

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你以為他只是文弱書生嗎?其實他身材魁梧!

後來孔子又提到“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等到後來,孔子悄悄觀察了一下顏回的私下生活,這時候才發現,其實顏回這人特別聰明,只要是自己說過的話,講過的知識,他聽一遍就能懂,有時候還能舉一反三,所以沒什麼可問的,這時候他才知道自己這個徒弟不傻,而個是十分聰明的主。

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你以為他只是文弱書生嗎?其實他身材魁梧!

四、仕途平生

孔子年輕的時候就想步入仕途,魯昭公十年,孔子妻子官氏為孔子生下一子,又逢昭公賜孔子錦鯉,於是孔子給自己的兒子取名孔鯉。由於想要入仕,孔子對天下大事,諸國動向都十分關注,對治理國家這種事情,更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同年,孔子被委以為吏一職,管理倉庫。這雖然是入仕了,但官職不大,讓孔夫子的才學完全無法發揮,第二年,孔子又被換了職業,跑去管理畜牧,種地去了,雖然孔子小時候貧苦,會幹農活,但是這樣依舊不能讓他施以拳腳,完全無法體現孔子的真正價值。孔子就這樣度過了七年,魯昭公十七年徒子來魯國拜見魯昭公,孔子從他口中瞭解了古代官制,自此他回家創辦私學,開始收學生傳授自己的學識,三十歲的孔夫子已經小有名氣,也是在這時結識了齊景公。

孔子作為儒家創始人,你以為他只是文弱書生嗎?其實他身材魁梧!

魯國二十五年,魯國亂了,孔夫子無奈只能去齊國,在齊國孔子受到了齊景公的賞識,第二年齊景公便因為孔子學識淵博,而問政於他。當時孔子對齊景公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齊景公覺得孔子說的很對,對他的話更是上心。然而好景不長,孔子學識淵博,深受帝王喜愛,這下有的大臣就心中不甘了,三年後,孔子得知齊國有大臣想害他,向齊景公求助無果,又回了魯國。

魯國二十八年,晉魏獻子執掌朝政,推舉選用賢才不論親疏關係,孔子覺得這個人是賢君。但是,第二年冬天,晉國鑄刑鼎,孔子又認為晉國的滅亡跟其君主的治理不當有關。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孔夫子此時看問題還有些片面,畢竟人比較年輕,看問題難免會單一片面。魯定公六年,朝臣季氏一家獨大,這時候孔子覺得自己在朝中也說不上什麼話,就退隱了,回家修書去了。定公十一年,孔夫子榮升大司寇,在朝中也算是有了話語權,熬出頭了啊!定公十三年,皇帝沉迷美色,孔子勸他他也不聽,後來,皇帝也不打算重用孔子了,此時五十五歲高齡的孔子一氣之下,帶著自己的徒弟們跑路了,自此開始周遊列國。

總結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的一生並不順遂,可謂是多番坎坷,但是孔子作為一個心有大志,什麼道理都懂得聖人,他知道躲避鋒芒,而他帶出來的徒弟,大多都是有名的人物。這些徒弟們的成就也間接的說明了孔子本人的才能,孔子不僅影響著當時的社會,更是對中國往後幾千年的歷史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