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1982年,我們在秦牧家吃晚飯、談文學

文/郭小東

3月上旬,我到汕頭參加一個文旅座談會,會上有人呼籲要重視發掘文化名人資源,我多次參觀過的位於澄海的秦牧故居,同樣也有待進一步修繕保護開放。不禁想起40年前拜訪秦牧的情景——

花地|1982年,我們在秦牧家吃晚飯、談文學

著名作家秦牧,曾任羊城晚報副總編輯、廣東文聯副主席、中國作協廣東分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全國文聯委員。主要作品:長篇小說《憤怒的海》、散文集《花城》《長河浪花集》、文藝隨筆《藝海拾貝》《語林採英》等。

1982年5月18日日記:

吳周文老師從揚州來,經廣州去海南參加全國現代文學學術研討會。昨晚八時許,我與葉良鈞去機場接他。

下午與吳周文老師一起到秦牧家(位於華僑新村),在門口遇紫風幼年時朋友王老師,我們誤為紫風。她便自我介紹,窘甚。秦牧去人大開會未歸,紫風在家、尤為熱情。恰好中國社科院文研所創研室的林非和李大姐,《花城》副總編輯李士非也在座。各位陌生,略述一番。

已到晚飯時分,林非等見秦牧未歸,便先告辭。紫風和我們雖未曾謀面,但我們的文章她是早已讀過的。可謂早從文字上相互認識。她一定要請我們吃晚飯。只好從命。

紫風予人印象,既有慈母風度,又是細膩清新的女作家。她已退休在家,暇時寫作養花。她特意請我們去陽臺上觀花,逐一介紹。桂花米蘭、活化石石當山柏(已有五萬年生命)、奇異的仙人球,等等。她笑說,醫生要秦牧儘量少些勞累,多養花,養魚,而秦牧哪裡有心思養花!說是買來花種,卻讓它自生自滅。她開朗,風趣,全無龍鍾之態。

秦牧歸來時,紫風忙做介紹。他十分高興,握著我的手:你這麼年輕,剛大學畢業?我說今年31歲,在大學工作六七年了。他十分驚訝。

談到他的小說。特別是《憤怒的海》。他興致勃發地說:“這是我花最多時間和精力寫的一部書。上半部曾在1962年的《羊城晚報》連載,現在連載的是後半部分,單行本很快可以出來。”

1962年他去古巴,回來後寫了這一部小說。我問道:“現在做了一些修改嗎?”紫風說:“將卡斯特羅的一些情節改了一下,這是後來的形勢發展使然。”可以理解。我說我看過連載。秦牧很吃驚,十分高興的樣子。

吃飯時,談到評論文章寫法,他主張必須有散文的文采,優美的筆調,這是方向。他讚揚吳周文老師的文章寫得好,並十分感慨地說:“文筆好壞,並非年齡所能決定。有些作家、文學教授,文筆並不好,有些人年紀輕輕卻寫得一手美文,何故?”吳老師說:“要有些天賦。”他表示同意。

說到語言,他說:“現在出版部門有一半以上的人,語言文字未過關,報社更甚。至今未有一本專門談語言的書闡述這個問題。”我說:“秦老在《作品》連載的關於語言的文章讀來很受益,何時能出版成書?”秦牧說:“預計八月可定稿,交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全書共十二萬字。”主張用優美的文學語言,來寫關於語言修養的書,這是秦牧的一大貢獻。他還談道,劉白羽的語言功力,遠未及楊朔。

六時五十分,秦牧夫婦要去友誼劇院看戲,小車在樓下鳴叫。他們便邀我們一同坐車出去。在車上,吳老師突然說:“小東他們兩位(包括陳劍暉)文筆也很優美。”秦牧表示贊同。紫風說:“他們兩位提出了有一個嶺南派,很大膽。”

我說:“後來根據秦老的意見,還是改了過來,不過,散文流派還是存在的,待以後立論充分,再重新樹起來。”

在30路公車站,我獨自下車、告別秦牧夫婦。他們的車往友誼劇院馳去,約好20日下午再去他家會晤。

紫風和李士非還談到《春天的童話》,紫風持否定態度。

1982年5月20日日記:

下午三時,去藝邨會同吳周文老師一起往秦牧家,秦牧早已在家等候。

談了一個下午,收效甚大。這個作家之家,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紫風之於秦牧,既是賢內助,又是事業的同志,“文革”後重新煥發青春生命,是一份極有意義的訪問記素材。

六時半,紫風盛情相邀,只好又在秦牧家用餐,紫風同志特意準備了鮮魚和蠔等特產招待。席上,紫風還講了秦牧的童年故事:他很調皮,大膽,自稱楊頑石;十一歲時,在新加坡,獨自到西餐館吃西餐。

七時十五分,告辭秦牧夫婦。

花地|1982年,我們在秦牧家吃晚飯、談文學

原文載於2022年3月22日羊城晚報A11花地版

(更多新聞資訊,請關注羊城派 pai。ycwb。com)

責編 | 吳小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