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閩北是朱熹故里

他在這裡“琴書五十載”

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產

這裡有140多處朱子文化遺存

得到立法保護

曾經“沉睡”的優秀傳統文化

正在徐徐甦醒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武夷山朱熹園內的朱熹雕像(新華社記者 姜克紅攝)

今天,跟著小編一起打卡

部分國家、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子文化遺存

體驗穿越古今的理學名邦之旅

朱熹墓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熹墓,又稱“朱子墓”,是宋先賢朱熹及夫人劉氏合葬陵墓,坐落在南平市建陽區黃坑鎮後塘村大林谷。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朱熹墓為鳳字形,墓地面積200平方米,墓園共分三層,頂層為墓室,中為穹隆圓形墓堆,周圍用小鵝卵石砌成,石碑立於墓後,高約2米,寬0。8米,上刻“宋先賢朱子、夫人劉氏墓。”二層為墓園,設有長方形石香爐,石供案各一,石燭一對;三層為長形草坪,原不“順寧庵”等建築,今無存。透過這質樸無華的佈局,我們彷彿感受到朱子“君子固窮”的好風範。

屏山書院遺址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屏山書院是朱熹幼年從師苦讀的學堂。它坐落在武夷山市五夫裡屏山麓,即今之五夫鄉府前村,肇建於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創始人為朱熹的啟蒙老師劉子翬,因他號屏山,故書院也以屏山名之。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屏山書院初建於屏山下的桂巖傍,前臨潭溪之傍的海棠洲,背靠屏山腳下鬱郁蒼蒼松桂林,環境極其秀麗清幽。

《劉氏宗譜》記載:淳祐二年(1242年)劉子翬逝世近百年後,朝廷為褒揚他的教育業績,特欽命興建屏山書院,使它由私創書院成為國學,進一步擴大了屏山書院的建築規模。當時按正規書院擴建,門前有坊,入門有廡,迴廊曲折,屋分三進。正門懸朱熹撰書的“屏山書院”四個大金字的匾額,內設杏壇、書廡、六經堂,東為“夏齋”,西為“蒙齋”、書坊以及膳廳、伙房等,莊重雄偉。元初毀於戰亂。明初洪武二年(1369年)再建,以後又多次修葺,最後毀於民國初年,現遺址尚可尋。

朱森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森墓,位於政和縣鐵山鎮鳳林村護國寺西側。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朱森(1075年—1125年),字良材,號退翁、退林,宋理學家朱熹之祖父。朱森墓表用鵝卵石依山勢砌築,坐西北朝東南;墓體磚石結構,平面呈“鳳”字形,佔地面積130平方米。墓碑為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重修時所立,長1。4米,寬0。6米,碑文陰刻楷書“宋承事郞朱公墓”,1993年重修。

李侗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李侗墓位於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瓦口村。

始建於宋代,外觀呈“風”字形,坐西南向東北,用花崗岩塊石砌築,龜狀墳丘,前有墓埕3層,現存墓為民國初重修。“文革”期間及近年修公路中連遭破壞。殘存墓碑系楷書陰刻,正中文書“宋始祖太師越國公文靖延平李先生墓”,右旁書“大明正德己卯仲秋吉旦”,左旁書“十五世嫡派承嗣孫昂重修立”。李侗為“延平四賢”之一,朱熹的老師,孔廟叢祀的“先儒”之一。

蔡元定墓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蔡元定墓位於建陽區莒口鎮上布村。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南宋慶元三年(1197年),蔡元定因偽學之禁,被貶湖南道州,翌年卒於貶所,靈柩歸故里,葬於此。陵園總面積約2400平方米。墓體用卵石砌成,後置墓碑,高3米,寬85釐米,刻“宋太子太傅蔡元定公之墓”。

蔡元定(1135年~1198年),字季通,號西山,建陽人。南宋著名理學家、律呂學家、堪輿學家,朱熹理學的主要建立者之一,被譽為“朱門領袖”、“閩學干城”,著述甚豐。卒後封太子太傅,諡文節。

朱熹題刻

歷代理學題刻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武夷山國家公園境內有450多方摩崖石刻,其中朱熹題刻13方。這些題刻字型有楷有隸,字形大小不一、篇幅長短不定,既有“武夷第一峰”直白的讚美,也有“道南理窟”富有哲理的思辨,堪稱中國古書法藝術寶庫。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遊玩在山水之間,古人的摩崖石刻作品與山水相融合,構成了武夷山歷史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成為遊人打卡的地方。

劉子羽神道碑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神道碑是舊時立在死者墓道前記載死者生平事蹟的石碑,用於封建統治階級上層人物。“劉公神道碑”就是記載南宋著名的抗金將領劉子羽的生平事蹟的石碑,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碑原置於五夫鎮府前村蟹坑劉子羽墓前,1981年移至武夷宮,現移入武夷書院(武夷精舍舊址)內儲存。

劉子羽(1096年~1146年),字彥修,南宋崇安縣五夫裡(今武夷山市五夫鎮)人。官至右朝議大夫、徽猷閣待制,贈少傅。劉子羽是朱熹之父朱松好友。朱熹幼年喪父後,在劉子羽的關照和教育下成長為一代大儒。淳熙六年(1179年)十月,劉子羽去世33年後,其長子劉珙在病危中囑託朱熹撰文立碑。

這是現存朱熹撰並存的碑刻中,內容最完整,字數最多的一塊,共3631字,現存約3200多字。碑由張栻篆額,直下計7行,每行3字,黑色頁岩製作,高3。7米(其中底座高0。23米),寬1。46米,厚0。1米。

遊定夫祠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遊定夫祠,位於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區城東28公里的南山鎮鳳池村,建於元延祐三年( 1316年),祠堂外“立雪程門”格外顯目,記憶體有明清牌匾和元明清各代重建祠堂碑證多件,建有宋代理學家遊定夫(遊酢)紀念館。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附近有遊定夫書院,建於延祐四年(1317年),現存建築為清嘉慶年間所建,穿頭括梁式結構。存有各級領導、全國、省書協著名書法家的題詞、橫匾、楹聯,楷、行、草等琳琅滿目。

李綱祠堂

李綱,字伯紀(1083年-1140年),號梁溪,祖籍福建邵武,祖父一代遷居江蘇無錫,中政和二年進士(1112年)。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邵武李綱祠堂位於邵武市區李綱路。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朱熹在邵武講學時倡建,並撰建祠碑記,題匾“一世偉人”,書聯“至策大猷,奠宗社於三朝;孤忠偉節,垂法戒於萬代”。始建址在軍學講堂之東;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移建於樵溪書院;明正統四年(1439年),復建於府學大成殿之東;成化六年(1470年),遷建樵溪四曲之濱;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復建於今址,為古“昭陽八景”之一的“五曲精廬”。清乾隆、道光年間及民國時期,曾數度修葺。道光年間,林則徐興工重修宋李綱祠,由原址越王山麓移建至西湖荷亭,同時在新祠旁建屋三楹,屋前植桂樹兩株,補以李綱舊宅桂齋的舊額並題“進退一身關廟社,英靈千古鎮湖山”的楹聯。佔地面積1800平方米。祠內尚存宋高宗、宋徽宗御筆手書二匾,明學士王直、柯潛撰重建碑記2方。該祠堂現闢為李綱紀念館。

閩北

“縣縣有朱子,處處有遺存”

追尋朱子理學

還有這些地方可以打卡

朱子文化遺存名錄

1

朱子文化不可移動遺存

共61處,其中國家級保護1處、省級保護11處(含附屬)、縣級保護40處、未定級9處。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朱子文化可移動遺存(共8件/套)

這裡是福建丨與朱子同行!穿越時空,走進理學名邦

編輯:餘靜

值班主任:陳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