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宰相李紳《憫農》組詩三首,其二道出農民的辛苦

憫農 其二 李紳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記得小時候,老師給我們講《憫農》這首詩:讓我們要懂得節約糧食,不能鋪張浪費。後來大人們經常也用這兩句來教育我們:要我們明白珍惜糧食,不要浪費。所以大家每次在談到節約糧食的話題時,我們自然而然脫口而出的就是《憫農》這首詩。尤其詩中的“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兩句已經深深印在腦海裡,那是因為我們耳熟目染的結果。

《憫農》是組詩,一共有三首,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我們課文中學過和比較熟悉的是第一首和第二首,而第三首被傳到皇宮少為人知,直到近代,人們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詩卷中發現。

根據唐代《云溪右議》和《舊唐書。呂謂傳》記載,這組詩大概是公元799年(唐德宗貞元十五年)所作。

詩的開頭兩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作者先交代農民從事的活動、時間和天氣情況。“日當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陽當頭照著,是一天最熱的時候。在炎熱的夏天,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們依然拿著農具在田裡給禾苗鋤草鬆土。因為正是農忙時節,天氣又非常熱,所以農民們幹活累得滿頭大汗,身上的汗水都浸透了衣裳,並且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裡。

詩的後兩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詩人緊接著上句觀察到農民辛勤勞作的情景抒發出心中感慨:“有誰知道碗裡的飯,一粒一粒都是農民辛苦勞動得來的呀!”盤,盤子,這裡指餐具碗筷。這句詩的話外之意提醒我們:農民們種田這麼辛苦,難道我們不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尊重農民的勞動嗎?

這首詩作者所描寫的內容是農村農忙時節經常遇見的事情,所以對於生長在農村的孩子們來說已是平常所見,有時還要幫忙做農活。其實現實生活中有許多熟視無睹的現象,如果一旦有人指出所包含的某種道理,就會覺得恍然大悟,從而加深了認識。而李紳的這首婦孺皆知的《憫農》就因為語言樸實無華卻又深含蘊理,所以不斷地被人們所經常吟誦或再三提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