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田記憶】關於“藍田”得名的種種說法|張怡文

冬樹丫

藍田的來歷

文 | 張怡文

張怡文

,漣源人,現居邵陽。作者更多文字,請點選最上方#張怡文說藍田#。

本文1100餘字

小時候看到“碧玉種藍田”的婚聯,心想藍田怎麼和美玉扯上關係了?後來讀到李商隱的“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才知道此藍田非彼藍田。

上次寫《藍田記憶 老電影院》時,有陝西藍田的讀者留言,說據統計全國有72個以藍田命名的地方,問我這個藍田在哪裡。

【藍田記憶】關於“藍田”得名的種種說法|張怡文

我的家鄉藍田是一個地處湘中的千年古鎮,古屬安化,今屬婁底漣源。清嘉慶《安化縣誌》載:藍田市在常安,地接新邵界,連湘鄉,溪環綬帶,岫列錦屏,兩岸閭閻撲地,樓閣凌宵,商客騷人,往來雲集。張栻遊學於此,稱此地宜藍,其後果然蓼藍遍野,因而得名。宋熙寧5年(1072年)開梅山,安化置縣,下屬五鄉,藍田屬常安鄉,藍田的叫法應該會在此時或更早。張栻(1133一1180)來藍田時,安化置縣已有百年,說藍田之名因張而名,估計是藉助名人效應,和現在的形象代言差不多。

民間的說法又不同,相傳茶頭衝,田凼裡(虎形山至水晶閣雙江口)一帶的農民,曾用水田種植蓼藍,秋後收割蓼藍葉拌點石灰沉澱後,將沉澱後所得藍靛出售,根和葉還是藥材,經濟收入比種稻田多,故此,種植蓼藍是這一帶農民的傳統耕作,人們把種水稻的叫稻田,種蓼藍的稱藍田,久而久之,人們就習慣性稱這裡為藍田了。種植蓼藍的習慣不會因張南軒一句話而來,這是藍田的特產,是藍田人的衣食。

【藍田記憶】關於“藍田”得名的種種說法|張怡文

小時候聽父輩們又是這麼說的,藍田四面環山,中間一個小盆地,形同一個“臥子氹”(土話,鍋子底的意思),且經濟繁榮,需求量大,外面不論進來多少物資都能消耗掉,如同一個呑口,似乎永遠也填不滿,故而叫“難填”,久而久之叫成了“藍田”。

還有一個版本是神話故事。虎形山南面山腳下有一窪地,叫“豬形山” 和“羊牯堖”,正對著虎口。一神仙見豬和羊在虎口下苦苦掙扎而不得脫,心生憐憫,於是於湘鄉那邊挑來一擔泥土,欲填滿窪地,當擔到楊家灘時雞叫了,馬上就要天亮了。天廷有規定,天亮前各神仙都得歸位,無奈神仙只能棄擔上天去了,現在楊家灘太和那還有個叫神仙堆的地方,就是當年神仙留下的擔子。故人們嘆曰:連神仙也難填,真的是難填呀。“難填”和“藍田”為諧音,久了也就成了“藍田”了。

【藍田記憶】關於“藍田”得名的種種說法|張怡文

藍田是一個吉祥美好的代名詞,當時取名時又揉合各種因素進去,也是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一種表達。當年安化知縣趙尺璧來藍田時,曾賦有《藍田市》:

採藍欣得地,種玉古藍田。

翠靄雙橋外,青紆十畝邊。

天高雲簇錦,雨霽竹和煙。

在昔南軒語,菑畲不浪傳。

現在的藍田辦事處樓頂,懸掛的就是“採藍欣得地,種玉古藍田”十個大字,也是藍田人民對過去的懷念和對未來的展望。

— 本期完·歡迎分享朋友圈 —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