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竟不能原諒自己的孤陋寡聞

這是廬山面目的真面目第674篇原創內容,2021年第71篇。

本篇的主題是有時竟不能原諒自己的孤陋寡聞。

不知道朋友們有沒有過這種感受。當第一次聽到、看到一些什麼的時候,驚呼為什麼我現在才知道。

我經常會有這種感受。

最近的這一次,來自於這幾天剛剛讀完的一本書《自下而上》,作者馬特·裡德利,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馬特·裡德利是英國記者、科學家、科普作家,英國上議院議員,紐卡斯爾英國國際生命中心的創始主席與終身總裁。先後在《經濟學人》、《每日電訊》、《華爾街日報》、《時代》擔任記者。

《自下而上》是一本很有名的書,讀完之後最大的收穫就是:不能原諒自己的孤陋寡聞。

這本書中最重要的一個人物和線索,就是盧克萊修和《物性論》。

盧克萊修(約公元前99-55年),羅馬共和國末期的詩人和哲學家,以哲理長詩《物性論》著稱於世。

《自下而上》這本書共有十六章,每一章都節選《物性論》作為開篇。所以可以認為作者在向盧克萊修致敬。

盧克萊修和《物性論》的影響有多大?

哈佛大學歷史學家斯蒂芬·格林布拉特曾經有這樣的評價:盧克萊修在《物性論》提出的各種主張,可以看做是現代性的推進議程。他主張,在虛空中運動的、種類有限的無形粒子透過不同的組合,構成了萬事萬物,這是對現代物理學的預言。他提出,大自然不斷進行試驗,只有能夠適應和繁衍的生物才能興旺發展,這預見了達爾文的學說。他認為,宇宙沒有造物主,上帝是幻想,生存沒有目標或目的,只有不斷的創造和毀滅,完全受偶然支配。他說,宇宙並不是為人類創造的,也不是圍繞人類創造的,人類並不特殊。他認為,人生的最高目標是提升快樂,減輕痛苦。

在兩千年前的歐洲,這樣的思想是大逆不道的。歷史一度長達1000多年隱匿了盧克萊修和他的著作。直到1417年,佛羅倫薩學者布拉喬利尼,在丟掉教皇秘書的工作後,偶然間在一座修道院碰到了《物性論》的完整抄本。他匆忙抄了一本,送給自己的藏書家朋友尼科利。然後傳抄了50多次。到1473年,《物性論》印刷出版。

盧克萊修熱情堅持的理性主義、物質主義、自然主義、人文主義和自由精神,在西方思想史上佔據了特殊的地位。文藝復興、科學革命、啟蒙運動和美國大革命,都是由受了盧克萊修一定程度啟發的人所發動。

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波提切利,在畫作《維納斯的誕生》中,就像是描繪盧克萊修詩作的開篇;

布魯諾引用盧克萊修原子重組、人不是萬物之目的觀點,被教會斥為異端邪說,成為了他的罪名。

牛頓在劍橋讀書時,偶然間瞭解到了盧克萊修和原子論。後來牛頓找到物性論的拉丁文版,這本書現在還儲存在他的圖書室中,顯然有反覆閱讀的痕跡。牛頓在自己的著作中,響應了盧克萊修“原子之間隔著虛空”的設想。

伏爾泰對自然神學的蔑視,很明顯直接來自盧克萊修,管穿一身,伏爾泰都在引用盧克萊修的觀點,甚至自稱“盧克萊修轉世”。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開篇第一句話就引出了盧克萊修:最廣義的法,是指源自物之屬性的必然關係。(物之屬性指代物性論)

狄德羅在《哲學思想》中呼應盧克萊修,認為自然無目的,並從《物性論》中摘抄了一句話作為這本書的座右銘:我們要在光明裡,才看得見什麼是黑暗。

馬基雅維利年輕時謄抄過《物性論》,莫里哀、德萊頓和伊夫林翻譯過。

托馬斯·傑弗遜收藏了《物性論》的五種拉丁語版本以及其他三種語言的譯本。

盧克萊修和《物性論》成為了西方思想史的線索:一位古典作家,在文藝復興時代被人們重新發現,啟發了啟蒙運動,影響了浪漫主義運動,接著又為最著名的哥特小說點燃了靈感。

看到這裡引發了我的許多思考。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和答案是這樣的:

盧克萊修偉大到預言了現代化的世界嗎?不,盧克萊修只是偉大到影響了締造現代化的人們。被他影響到的那些人,按照他的設想一步步創造出了科學和現代化。

人世間第一偉大的是思想,一種無形的力量。無形到看不見、摸不著,被很多庸人無視存在、棄如敝履。卻偉大到可以穿越時空,影響到千年之後的世界。

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不是盧克萊修設計出來的,卻是被他的思想引發出的。

說到這想穿插一段對現實的思考:

就科學和現代化而言,中國和中國人過去兩三百年對世界貢獻很小。雖然現在經濟發展得非常好,已經到了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但歸根結底是在他人科技革命的基礎上模仿、學習、運用。模仿是不能成為第一的,最多隻能成為第二。想要引領世界,需要在科技上有自己的原始創造和創新。從盧克萊修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想要在科技上有真正的突破,對中國來說,最難做到也是最需要做到的,其實是鼓勵和容忍異端。真正能夠帶來巨大價值創新的思想,一定是不能被大眾所接受的。我們有這樣的寬容度來包容偉大思想家的橫空出世嗎?如果還沒有,那就不會出現,至少不會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穿插完了,回到本文的主題:

我之所以不能原諒自己的孤陋寡聞,就是因為如此偉大的思想家,我到了現在才第一次聽說和知道。

我想有很多朋友恐怕也不一定是第二次知道盧克萊修吧。

慶幸自己可以透過讀書更多的瞭解世界,也希望朋友們可以透過這個公眾號至少收穫一些聞所未聞。說不定未來那個橫空出世的思想家就在我們身邊。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