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選民|秦韻秦腔

文學愛好者的創作平臺

散文 / 詩詞 /小說 / 情感

張選民|秦韻秦腔

秦韻秦腔

盈鑑

說起這秦韻秦腔,還就不由得使人想起了大西北,正如人們常形容的“百八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兒女喜氣洋洋”,因為這畫面,真是太唯美了……。其實秦腔,也是因為著其粗曠的腔調,符合了秦人簡單、憨厚的個性,也就在秦地地面上生根發芽,茁壯成長的了。近些年,這秦腔,如同是其它的劇種一樣,還都不太景氣著,因為是年輕人,還就不太愛著這“吼大頸”般的戲種了,所以,慢慢的只有這些子上了年紀的人才愛了,不是有句話就說,秦腔是“臺上皺紋滿臉,臺下滿臉皺紋”嗎,其實,是老年人有了生活的歷練,更懂得了生活,才是會喜愛著這古老的戲種――“秦腔”了。

我接觸秦腔,還是在恨小的時候。那時的我們村上,也是有著秦腔劇團的了,演的也是風生水起,響便了四面八方了,還多次被縣劇團邀請去參加匯演了,但那時的我,還就是小的不懂著秦腔,只是有了熱鬧就去看著,至於這唱唸做打的深邃,還就囫圇的看著,只是覺得這秦腔的說話,和我們大家差不了多少,也是能聽進去一點點了,故事也就熟悉了不少。我上初中的時候,我還就“蹭”了我們學校張老師的一張戲票,專門是去縣劇團看了一場秦腔的《十五貫》,看完後,我們是連夜回的家,一路上,我都是沉浸在戲中,即為婁阿鼠的狡詐殘忍而痛恨不已,也為知府況鐘的機智靈活,而拍手叫絕著。慢慢的,我也對這秦腔,有了些子瞭解,但後來還就因為著工作和閱歷的關係,而沒了情趣和時間去深入的瞭解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是慢慢的沉澱了很多,也就對這些植根於三秦大地的古老文化,有了一些子興趣,就時不時的聽聽這秦腔了。尤其是這秦腔的板胡、二胡一響,還就能勾引著我,也就去湊湊熱鬧了。但說實話,我的“秦腔”知識還就是“白丁”了,我只是會聽著,品味著,這秦韻秦腔的字字入耳了,但我即是不懂著戲名,更不懂著這樂器,說實話,開始的時候,我連這板胡與二胡都分不清了,總以為就是個“胡胡”子而已,也沒有著細分了。後來,我也是耳濡目染著板胡、二胡,就想去分清了這秦腔的二胡和板胡了,專門去了公園裡,看看這些子給唱秦腔伴奏的人手裡的胡琴,我看這胡胡,都“長”得差不多著,也就更分不清這二胡和板胡了,只是看滿臉皺紋的伴奏人,不但是搖頭晃腦,而且是右手拉來送往,左手上下翻飛的沉醉其中,耳朵裡聽著的是時而纏綿委婉,時而高亢激昂的響聲,我也就陶醉了,也就不管它是二胡,還是板胡的了,去年的時候,我還為此寫了一篇叫《樂在戲中》的文章,發到了網上,被《騰訊網》等都給轉載了,但我對這秦腔,還的確是瞭解得不多了。

最近也是春暖花開的了,雖還沒有到繁花似錦的時候,但這逐漸暖和了的氣候,還就勾引著不少的人們,來到這公園了,就把個公園給餡得是滿滿當當的了,散步閒轉的,打牌曬暖的,唱戲跳舞的等等,還就各行其是,互不干擾著。唱戲的人,依然還是年齡大的老頭、老太太了,拉著孫女閒轉的我,還就被這秦腔是聲音給吸引著,也就把孫女拉了過去,看看這些子人們的“表演”,他們還就像模像樣的唱著,神情專注,而旁邊拉二胡或板胡的人,也是全情投入的了,並且是每個人的樂器上,還都戴一個耳麥了,就把這樂器的聲音給傳得很遠、很遠的了。唱戲的人,也是你方唱罷我登場,還就不閒著了,旁邊更是圍著一堆的老頭、老太太了,興趣盎然的觀看著,時不時的還拍打著節拍,我也是在外圍看著、聽著,但我的孫女,還就是拉著我的手,不斷的要去玩了,尤其是聽見小火車“嗚……!”的叫聲,她就不能自擬的非要去坐了,沒辦發的我,只能是先讓她媽領著她去坐小火車了,我這才靜下心來,繼續著我的“探究”了。

這時的這場秦腔,也好像是唱完了,就在散夥著了,我趕緊是給拉二胡或是板胡的師傅說“你好!能不能把你的板胡讓我看看!”,他到是很大方說“沒問題,看吧!”,我就把這“板胡”拿過來,仔細的看了看,他也在說著“這板胡的下邊是半圓形的,用的松木板做的。二胡的下邊是六邊形的,是用蛇皮蒙的!”,我這才猶如醍醐灌頂一般,明白了這二胡和板胡的區別。這板胡,音調高亢,契合了秦腔的特點,也就成為了秦腔的“主湊”樂器,也就是說,唱秦腔,簡單的需要著一把板胡,就能開唱了,這板胡,還就因為著取材便捷,製作簡單,音調合適受到了廣大秦腔愛好者的喜歡。板胡的發音裝置,就是其下邊的發聲部了,是個半圓形的球形,在球形的一面切掉了一部分,還就這麼的開著,以供著傳聲了,而在另一邊的上面,就覆蓋了松木的薄板,所以它發出的聲音,就清脆高亢了,而且這松木,還是要著山裡松木的根部切成的板子,根部以上的松木,還就因為著“嫩”了的不適合。二胡,是京劇等其它劇種的“主湊”樂器了,在秦腔裡只能算是個伴奏樂器而已,這也因為是二胡的製作工藝,有些子“複雜”了,而且是個“中音”的樂器了,音調有些子低了,不適宜著秦人的吼秦腔了,所以,還就不太為秦人所接受了。二胡的發音部位,也是靠著下邊的發音部了,這個發音部以六邊形的居多,一邊是蒙著蛇皮的蒙面,以供著發音了,另一邊則是做成些鏤空的造型了,即為著好看,也為著傳聲了,異曲同工了。只有這板胡和二胡的配合,才能造就一曲不一樣的動靜,也才能讓這秦人陶醉其中了。

下午的公園,陽光明媚,暖日融融著,高大的國槐樹、皂莢樹等都是鮮潤了不少,就連這牡丹、月季、芍藥枝等也是綠了不少,因為著馬上就要破枝開花了,柳樹更是依著春風在不停的搖曳,新生向上了,女貞、冬青更是綠油油的可愛著,草地上也是綠了不少,就是這迎春花,好像還是沒開放一樣。公園裡,無論是吼秦腔的人,還是打牌曬太陽的人等,都是悠閒自得著,就連推著娃娃,轉轉悠的爺爺奶奶,也是相互交流著帶娃的經驗,說得是不亦樂乎,只有這小火車,還是不一會兒的,就會轉上一圈,“嗚……!”踢哩哐啷的吸引著人,也讓這公園,顯得是活躍了不少,我也是趕緊是抱下了我孫女,又快樂的玩開了!

張選民|秦韻秦腔

作者簡介:張選民 ,陝西藍田人,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

---鄉土藍田平臺---

創作不易,歡迎鼓勵點評!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