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建議收藏)

成語是約定俗成的一種固定片語,具有形象、譬喻的意義,它用語凝練,言簡意駭,具有深刻的內涵和強大的表現力,在修辭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詩經》中那麼多詩句流傳至今成為成語,足見《詩經》在語言方面的巨大魅力。

【一日三秋】

形容思念的殷切。

語出《詩·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孔穎達疏:“年有四時,時皆三月,三秋謂九月也。”

【一倡一和】

《詩·鄭風·蘀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謂一個先唱,一個和聲,形容兩人感情相通。

後多比喻兩人相互配合,彼此呼應。倡,亦作“唱”。謂鳴聲相呼應。

【不稂不莠】

《詩·小雅·大田》:“既堅既好,不稂不莠。”

朱熹集傳:“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本謂田中沒有野草。後以喻不成材或沒出息。

【丹鳳朝陽】

《詩·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明朱善《詩解頤》卷三:“鳳皇者,賢才之喻;高岡者,朝廷之喻;梧桐者,賢君之喻;朝陽者,明時之喻也。”後以“丹鳳朝陽”喻賢才逢明時。

【他山之石】

《詩·小雅·鶴鳴》:“它山之石,可以為錯。”

毛傳:“錯,石也,可以琢玉。舉賢用滯,則可以治國。”鄭玄箋:“它山喻異國。”又:“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毛傳:“攻,錯也。”本謂別國的賢才也可用為本國的輔佐,正如別的山上的石頭也可為礪石,用來琢磨玉器。

後因以“他山之石”喻指能幫助自己改正錯誤缺點或提供借鑑的外力。

《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建議收藏)

【作舍道邊】

《詩·小雅·小旻》:“如彼築室於道謀,是用不潰於成。”

毛傳:“潰,遂也。”鄭玄箋:“如當路築室,得人而與之謀所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後漢書·曹褒傳》:“諺言:‘作舍道邊,三年不成。’”後因以“作舍道邊”比喻眾謀難成。

【兄弟鬩牆】

《詩·小雅·常棣》:“兄弟鬩於牆,外御其務。”

鄭玄箋:“兄弟雖內鬩而外禦侮也。”鬩,爭吵。比喻內部紛爭。

【出谷遷喬】

從低處移到高處。《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宋王之道《青玉案·有懷軒車山舊隱》詞:“黃鸝休嘆青春暮,出谷遷喬舊家句,天意從人還許訴。”

本指鳥出自深谷,移居高木,後以“喬遷”為祝賀別人遷居之詞。

【出幽遷喬】

語出《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後以“ 出幽遷喬”比喻人的境遇好轉或職位升遷。

【切磋琢磨】

亦作“切瑳琢磨”。器物加工的工藝名稱。比喻道德學問方面互相研討勉勵。

語本《詩·衛風·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建議收藏)

【天作之合】

《詩·大雅·大明》:“文王初載,天作之合。”毛傳:“合,配也。”

本謂文王娶大姒為上天所賜。因用作稱頌婚姻美滿之詞。

【天高地厚】

《詩·小雅·正月》:“謂天蓋高,不敢不局;謂地蓋厚,不敢不蹐。”

《荀子·勸學》:“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

後多以“天高地厚”比喻事物的複雜和艱鉅。形容恩情極為深厚。

【桃之夭夭】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毛傳:“桃有華之盛者,夭夭,其少壯也。”後以喻事物的繁榮興盛。

形容逃跑。桃,諧音“逃”。有時含詼諧義。

【同仇敵愾】

亦作“同仇敵慨”。語本《詩·秦風·無衣》:“與子同仇。”

《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孔穎達疏:“當王所怒,謂往征伐之。”

後以“同仇敵愾”指全體一致地痛恨、打擊敵人。

《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建議收藏)

【寒泉之思】

《詩·邶風·凱風》:“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後以“寒泉之思”指子女對母親的孝思或子女思念母親的心情。

【履薄臨深】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後以“履薄臨深”比喻身處險境,必須十分謹慎。

【如履如臨】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後以“如履如臨”形容做事極為小心謹慎。

【臨深履尾】

語出《詩·小雅·小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又《易 ·履》:“履虎尾,咥人,兇。”後以“臨深履尾”喻危險恐懼。

【臨深履薄】

《詩·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謂面臨深淵,腳踏薄冰。

後因以“臨深履薄”喻謹慎戒懼。

《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建議收藏)

【如日方升】

《詩·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

後以“如日方升”比喻事物有廣闊發展前途。

【未雨綢繆】

語本《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原謂趁天還沒下雨,就把窩巢纏捆牢固。後以“未雨綢繆”喻事先做好預防、準備工作。

【綢繆未雨】

《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孔穎達疏:“毛以為自說作巢至苦,言己及天之未陰雨之時,剝彼桑根以纏綿其牖戶,乃得成此室巢。”

後以“綢繆未雨”或“未雨綢繆”比喻事前作好準備工作。

【松茂竹苞】

《詩·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後遂以“松茂竹苞”比喻興盛繁榮。

【杼柚其空】

形容生產廢弛,貧無所有。語本《詩·小雅·大東》:“小東大東,杼柚其空。”

鄭玄箋:“言其政偏,失砥矢之道也。譚無他貨,維絲麻爾,今盡杼柚不作也。”

《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建議收藏)

【桃李之饋】

《詩·大雅·抑》:“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原謂互贈禮品,後引申指送禮,賄賂。

【桃來李答】

語本《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以“桃來李答”比喻互相酬贈。

【桑土綢繆】

《詩·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朱熹集傳:“土,音杜。桑土,桑根皮也……我及天未陰雨之時,而往取桑根以纏綿巢之隙穴,使之堅固,以備陰雨之患。”

後遂以“桑土綢繆”喻勤於經營,防患未然。

【梧鳳之鳴】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毛傳:“梧桐盛也,鳳凰鳴也,臣竭其力,則地極其化;天下和洽,則鳳凰樂德。”

後因以“梧鳳之鳴”比喻政教和協、天下太平。

【敬恭桑梓】

語出《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朱熹集傳:“桑、梓,二木。古者五畝之宅,樹之牆下,以遺子孫給蠶食、具器用者也”。

因桑梓為父母所種,故應恭敬。後用作熱愛故鄉,尊敬故鄉之人的典故。

《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建議收藏)

【敵愾同仇】

《詩·秦風·無衣》:“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左傳·文公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杜預注:“敵,猶當也;愾,恨怒也”。

後以“敵愾同仇”指抱著無比仇恨和憤怒共同一致地對付敵人。

【日升月恆】

旭日冉冉上升,月亮漸漸盈滿。比喻事物興盛發展。

語出《詩 ·小雅·天保》:“如月之恆,如日之升”。毛傳:“恆,弦;升,出也。言俱進也”。

鄭玄箋:“月上弦而就盈,日始出而就明”。後常用為祝頌之詞。

【日居月諸】

日月。居、諸,語氣助詞。

《詩·邶風·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毛傳:“日乎月乎,照臨之也。”後用以指歲月流逝。

【明哲保身】

原指明智的人不參與可能給自己帶來危險的事。後多指生怕有損於自己,迴避原則鬥爭的處世態度。

語本《詩·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孔穎達疏:“既能明曉善惡,且又是非辨知,以此明哲擇安去危,而保全其身,不有禍敗。”

【暴虎馮河】

典出《詩·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

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冒險行事,有勇無謀。

【求之不得】

追求或尋找不到。本謂不遂所欲。

《詩·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後多用於意外地遂願。

【河山之德】

《詩·鄘風·君子偕老》:“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陸德明釋文:“《韓詩》雲:德之美貌”。

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如山凝然而重,如河淵然而深,皆以狀德容之美”。

後以“河山之德”形容婦人德容之美。

《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建議收藏)

【泮林革音】

《詩·魯頌·泮水》:“翩彼飛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懷我好音。”

鄭玄箋:“言鴞恆惡鳴,今來止於泮水之木上,食其桑黮。為此之故,故改其鳴,歸就我以善音。喻人感於恩則化也。”後用“泮林革音”比喻在好的影響感化下而改變舊習性。

【流離瑣尾】

語出《詩·邶風·旌丘》:“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毛傳:“瑣尾,少好之貌;流離,鳥也。少好長醜。始而愉樂,終以微弱”。

後以“流離瑣尾”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

【清渭濁涇】

《詩·邶風·穀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孔穎達疏:“涇水以有渭,故見其濁。”

古以為渭水清,涇水濁,後因稱“清渭濁涇”。亦以喻兩相比較,是非好壞分明。

【濁涇清渭】

語本《詩·邶風·穀風》:“涇以渭濁,湜湜其沚。”

孔穎達疏:“言涇水以有渭水清,故見涇水濁。”古以為涇水濁,渭水清。比喻是非善惡分明。

【投木報瓊】

《詩·衛風·木瓜》:“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原謂男女相愛互贈禮品。後用以指報答他人對待自己的深情厚誼。

【投桃報李】

《詩·大雅·抑》:“投我以桃,報之以李。”後以“投桃報李”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

【燕爾新婚】

形容新婚的歡樂。語出《詩·邶風·穀風》:“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陸德明釋文:“宴,本又作’燕’。”孔穎達疏:“安愛汝之新昏,其恩如兄弟也。”

原為棄婦訴說原夫再娶與新歡作樂,後反其意,用作慶賀新婚之辭。

【燕燕于歸】

謂女子出嫁。語本《詩·邶風·燕燕》:“燕燕于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

《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建議收藏)

【必恭必敬】

十分恭敬貌。必,通“畢”。語本《詩·小雅·小弁》:“維桑與梓,必恭敬止。”

【必躬必親】

謂凡事都要自己經手。《詩·小雅·節南山》:“弗躬弗親,庶民弗信。”後轉為“必躬必親”。

【愛莫能助】

雖然同情,卻限於條件無從幫助。

語本《詩·大雅·烝民》:“我儀圖之,維仲山甫舉之,愛莫助之。”

鄭玄箋:“愛,惜也。仲山甫獨能舉此德而行之,惜乎莫能助之者。”

【甘心如薺】

《詩·邶風·穀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

鄭玄箋:“ 荼誠苦矣,而君子於己之苦毒又甚於荼,比方之荼,則甘如薺。”

後因以“甘心如薺”謂事如樂意為之,雖苦亦甜。

【碩大無朋】

《詩·唐風·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

鄭玄箋:“碩,謂壯貌佼好也;大,謂德美廣博也;無朋,平均不朋黨。”後用以形容物體巨大,無與倫比。

【生不逢時】

謂生得不是時候。常作時運不濟之嘆。語出《詩·大雅·桑柔》:“我生不辰,逢天僤怒。”

【秋水伊人】

《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後以“秋水伊人”謂對景懷人。

【蒹葭伊人】

《詩·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本指在水邊思念故人,後常用來表示對人懷念。

【白駒空谷】

《詩·小雅·白駒》:“皎皎白駒,在彼空谷。”謂白駒在空谷。

比喻賢人在野而不出仕。後亦以“白駒空谷”比喻賢人出仕而谷空。

【老馬為駒】

御老馬如駒。喻失敬老之禮。《詩·小雅·角弓》:“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

鄭玄箋;“比喻幽王見老人反侮慢之,遇之如幼稚,不自顧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己亦將然。”一說比喻年雖老而猶有壯心,不慮後之難及。朱熹集傳:“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不顧其後,將有不勝任之患也。”故亦以喻不以老邁為嫌。

【耳提面命】

《詩·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孔穎達疏:“ 非但對面命語之,我又親提撕其耳,庶其志而不忘。”後以“耳提面命”謂教誨殷切,要求嚴格。

【聊勝於無】

比沒有稍好一些。語本晉·陶潛《和劉柴桑》:“弱女雖非男,慰情聊勝無。”

【蛾眉螓首】

彎彎的眉毛,方廣的前額。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豔。語本《詩· 衛風·碩人》:“螓首蛾眉。”

【蜩螗沸羹】

《詩·大雅·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後因以“蜩螗沸羹”形容聲音嘈雜喧鬧,好像蟬噪、水滾、羹沸一樣。常以喻紛擾不寧。

【逃之夭夭】

《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後因“桃”、 “逃”同音,故以“逃之夭夭”作詼諧語,形容逃跑得無影無蹤。

《詩經》中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經典(建議收藏)

【雀角鼠牙】

本謂強逼女子成婚而興獄訟。後泛指獄訟,爭吵。

語本《詩· 召南·行露》:“誰謂雀無角,何以穿我屋?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獄?”

又:“誰謂鼠無牙,何以穿我墉?誰謂女無家,何以速我訟?”

孔穎達疏:“此強暴之男,侵凌貞女;女不肯從,為男所訟,故貞女與對,此陳其辭也。”

【風雨不改】

語出《詩·鄭風·風雨序》:“《風雨》,思君子也。亂世則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比喻處於惡劣環境中不變其節操。

【風雨飄搖】

語本《詩·豳風·鴟鴞》:“予室翹翹,風雨所漂搖。”

謂在風雨中飄蕩搖擺。後用以比喻動盪不安。

【高山仰止】

語出《詩·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後用以謂崇敬仰慕。

【高山景行】

語出《詩·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高岸深谷】

指幽僻的處所。形容幽峭深邃。《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後因以“高岸深谷”比喻事物的巨大變化。

【鵲巢鳩佔】

佔,亦作“居”。《詩·召南·鵲巢》:“維鵲有巢,維鳩居之。”

毛傳:“鳲鳩不自為巢,居鵲之成巢。”舊謂女子出嫁,以夫家為家。亦用“鵲巢鳩佔”比喻佔據他人的居處。

朱熹集傳:“鵲善為巢,其巢最為完固。鳩性拙不能為巢,或有居鵲之成巢者。”

本喻女子出嫁,住在夫家。後以“鵲巢鳩居”比喻強佔別人的房屋、土地、妻室等。

【鳶飛魚躍】

《詩·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魚躍於淵。”孔穎達疏:“其上則鳶鳥得飛至於天以遊翔,其下則魚皆跳躍於淵中而喜樂,是道被飛潛,萬物得所,化之明察故也。”後以“鳶飛魚躍”謂萬物各得其所。

【鳴於喬木】

《詩·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後以“鳴於喬木”比喻仕進達於高位。

【鳴野食蘋】

語出《詩·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毛傳:“鹿得蓱,呦呦然鳴而相呼,懇誠發乎中,以興嘉樂賓客,當有懇誠相招呼以成禮也。”

後以“鳴野食蘋”比喻誠心待人,同其甘苦。

【鳴鳳朝陽】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鄭玄箋:“鳳皇鳴于山脊之上者,居高視下,觀可集止,喻賢者待禮乃行,翔而後集。梧桐者,猶明君出也。生於朝陽者,被溫仁之氣,亦君德也。”

後因以“鳴鳳朝陽”比喻賢臣遇明君。

【鳳鳴朝陽】

《詩·大雅·卷阿》:“鳳皇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後因以“鳳鳴朝陽”比喻賢才遇時而起。

溫馨提示:《愛北文學》推廣的內容如有侵權請您告知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撤銷;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共享的生態圈,我們崇尚分享。

知您在看,我心甚安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