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辦喪事,可別小瞧了香案旁主管祭香的人

喪葬文化是孝道文化的一部分,這也是活著的人盡其最後的一次孝道。為了讓先人走的放心,因此,人們都非常的重視,入土以前的一些禮節都要盡其做到,雖然有“入土為安”的說法,但入土前的祭拜,更是喪事的主題。

農村辦喪事,可別小瞧了香案旁主管祭香的人

按照農村的習俗,一般情況下,人過世後穿好壽衣就要裝棺入殮,一切細節做好後,通知所有親友,在外面搭上靈棚,以便所有客人前來祭拜,等所有客人祭拜完畢,就按定好的日子下葬,也就可以入土為安了,祭拜的目的就是寄託哀思,追憶思念之情,讓過世之人安息。

這種祭拜方式有人說也是迷信,其實,是錯誤的。因為人不同於別的動物,人是有感情的,是一種有思維能力、有語言交流、有文明舉止的高階動物。更何況我國又是一個文明古國更是禮儀之幫,傳統的孝道文化才得以延續,所以,後人追憶已故之人,進行祭拜也是天經地義的事。

祭拜的禮節通常靈棚搭好後,就把棺木移入靈棚內,孝子的任務也就是守靈和為前來祭拜的人行答謝禮了。棺材前面放一香桌,主管祭香的人就站在香桌前主持祭祀的禮儀,可別小瞧主管祭拜禮儀的人,這也大有講究,稍有不慎就會引起客人的不快,引發沒必要的矛盾。

農村辦喪事,可別小瞧了香案旁主管祭香的人

主管祭拜禮儀的主事,可不是每個人都能幹得下來的,這樣的人要具備豐富的文化知識,熟識傳統風俗習慣的各項禮儀,並具有正確地聽覺判別能力,不僅僅如此,而且多數也是德高望重之人。

比如說,有客人來祭拜亡靈,總不能問對方你行什麼禮呀,我什麼時候該喊結束的詞語呀,這不但不禮貌,也容易讓客人感覺什麼都不懂。農村的跪拜禮有四拜,八拜,十二拜,二十四拜之說,為了節省時間,二十四拜已很少人用此禮節。

在跪拜禮中作揖叩頭這為一拜,比如行八拜禮,也就是作揖八次叩頭八個為八拜。第一步來到香案前適當距離,不要太近,作揖叩二個頭站起再作揖為一拜,然後向前邁一步距離香案近些,作揖跪下,香案旁主管禮儀的人,遞香上香,遞酒、把酒灑到地上,哭祭亡魂三聲,然後磕四個頭,站起作揖,最後迴歸開始的位置作揖磕二個頭站起作輯,八拜禮就此結束。所以,主管祭祀禮儀的人要懂得這些禮節。

農村辦喪事,可別小瞧了香案旁主管祭香的人

看似很繁瑣的禮儀,其實也很講究並參雜了一部分的孝道文化元素。當然了,祭祀所用香,也不是燃香,而是用木棍特製的重複可使用的香,酒也是以水帶酒,只是個象徵意義,不然就太浪費了,也就違背了初衷。只所以祭拜的客人要哭上三聲,一來是對亡者的尊重,二來三聲也能讓主持禮儀的人聽清楚客人和亡者的關係,從而主持禮儀的人作出正確的判斷,讓孝子謝孝,民間稱“謝客”。

正常情況下,孝子謝客謝的是孃家人,以及和孃家有血緣關係的姨父母家客人和外村朋友,本村如果年長亡者該謝,其餘的不謝,孝子跪著伴靈就行了。像姑夫,姐夫是不謝的,年齡再大,畢竟和本家血緣關係的親戚。

作為一個主持禮儀在香案前站的人這些都要懂,如果該叫孝子謝,而沒提醒孝子去謝,客人心裡肯定彆扭和不快;如果不該的人,讓孝子去謝,孝子肯定心裡不滿,認為亂了禮節。所以,當主持禮儀之人一定要懂得這些。

農村辦喪事,可別小瞧了香案旁主管祭香的人

當然了,“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一個地方一種規矩,無規矩不成方圓。總之,不管什麼樣的禮節,都是一個目的,都是為了尊重先人寄託哀思。也正因為有了這些民俗禮儀的規矩,才讓後人們更為尊重,才讓孝道文化更好地得以了傳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