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華:美,離不開生命的表現

作者簡介

宗白華(1897年-1986年),籍貫為江蘇常熟。中國現代新道家代表人物、哲學家、美學大師、詩人。主要著作有《美學散步》、《藝境》等。宗白華先生在《美學散步》中指出:“主觀的生命情調與客觀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滲,成就的靈境是構成藝術之所以為藝術的“意境”。他將意境稱為中國古代畫家詩人“藝術創作的中心之中心”。

宗白華:美,離不開生命的表現

啊,詩從何處尋?

在細雨下,點碎落花聲,

在微風裡,飄來流水音,

在藍空天末,搖搖欲墜的孤星!

—— 《流雲小詩》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遍隴頭雲,

歸來笑拈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 《鶴林玉露》中載某尼悟道詩

詩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藝術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們都是從目觀耳聽的世界裡尋得她的蹤跡。

某尼悟道詩大有禪意,好像是說“道不遠人”,不應該“道在邇而求諸遠”。好像是說:“如果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麼,你就沒有地方可以發現美的蹤跡。”

然而梅花仍是一個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過程裡,在感情、情緒、思維裡找到美;而只是“透過”感覺、情緒、思維找到美,發現梅花裡的美。美對於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觀的物件和存在。

宗白華:美,離不開生命的表現

你如果要進一步認識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結構、形象、組成的各部分,得出“諧和”的規律、“節奏”的規律、表現的內容、豐富的啟示,而不必顧到自己心的活動。你越能忘掉自我,忘掉你自己的情緒波動,思維起伏,你就越能夠“漱滌萬物,牢籠百態”,如此既豐富了自己,也豐富了文化。

那麼,你在自己的心裡就找不到美了嗎?我說,如果我們的心靈起伏萬變,經常碰到情感的波濤,思想的矛盾,當我們身在其中時,恐怕嚐到的是苦悶,而未必是美。

只有莎士比亞或巴爾扎克把它形象化了,表現在文藝裡,或是你自己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把你的歡樂表現在舞蹈的形象裡,或把你的憂鬱歌詠在有節奏的詩歌裡,甚至於在你的平日的行動裡、語言裡。

一句話,就是你的心要具體地表現在形象裡,旁人才會看見你心靈的美,你自己也才能真正的、切實的、具體的發現你的心裡的美。

王羲之在《蘭亭序》裡說:“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這是東晉大書法家在尋找美的蹤跡。他的書法傳達了自然的美和精神的美。不僅是大宇宙,小小的事物也不可忽視。

我們的感情是要經過一番洗滌,克服小己的私慾和利害計較。礦石商人僅只看到礦石的貨幣價值,而看不見礦石的美的特性。我們要把整個情緒和思想改造一下,移動方向,才能面對美的形象,把美如實地和深入地反映到心裡來,再把它放射出去,憑藉物質創造形象給表達出來,才成為藝術。

中國古代曾有人把這個過程喚做“移人之情”或“移我情”。這裡我所說的“移情”應當是我們審美的心理方面的積極因素和條件,而美學家所說的“心理距離”、“靜觀”,則構成審美的消極條件。女子郭六芳有一首詩《舟還長沙》說得好:

儂家家住兩湖東,

十二珠簾夕照紅,

今日忽從江上望,

始知家在畫圖中。

自己住在現實生活裡,沒有能夠把握它的美的形象。等到自己對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相當的距離,從遠處來看,才發現家在畫圖中,溶在自然的一片美的形象裡。

宗白華:美,離不開生命的表現

但是在這主觀心理條件之外,也還需要客觀的物的方面的條件。在這裡是那夕照的紅和十二珠簾的具有節奏與和諧的形象。宋人陳簡齋的海棠詩云:“隔簾花葉有輝光”。簾子造成了距離,同時它的線文的節奏也更能把簾外的花葉納進美的形象,增強了它的光輝閃灼,呈顯出生命的華美,就象一段歡愉生活嵌在素樸而具有優美旋律的歌詞裡一樣。

這節奏,這旋律,這和諧等等,它們是離不開生命的表現,它們不是死的機械的空洞的形式,而是具有豐富內容,有表現、有深刻意義的具體形象。

形象不是形式,而是形式和內容的統一,形式中每一個點、線、色、形、音、韻,都表現著內容的意義、情感、價值。所以詩人艾裡略說:“一個造出新節奏的人,就是一個拓展了我們的感情並使它更為高明的人。”

但是心的陶冶,心的修養和鍛鍊是替美的發見和體驗作準備的。創造“美”也是如此。

捷克詩人里爾克在許許多多的事物裡、經驗裡,去蹤跡詩,去發見美,這是多麼艱辛的勞動呀!他說:“詩不徒是感情,而是經驗。現在我們也就轉過方向,從客觀條件來考察美的物件的構成。改造我們的感情,使它能夠發現美。”

宗白華:美,離不開生命的表現

我們上面所引長沙女子郭六芳詩中說過:“今日忽從江上望,始知家在畫圖中”,這是心理距離構成審美的條件。但是“十二珠簾夕照紅”,卻構成這幅美的形象的客觀的積極的因素。夕照、月明、燈光、簾幕、薄紗、輕霧,人人知道是助成美的出現的有力的因素,現代的照相術和舞臺佈景知道這個而儘量利用著。中國古人曾經喚做“移世界”。

“移我情”、“移世界”,是美的形象湧現出來的條件。

美不但是不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存在,反過來,它影響著我們,教育著我們,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

我們尋到美了嗎?我說,我們或許接觸到美的力量,肯定了她的存在,而她的無限的豐富內含卻是不斷地待我們去發現。

千百年來的詩人藝術家已經發見了不少,保藏在他們的作品裡,千百年後的世界仍會有新的表現。每一個造出新節奏來的人,就是拓展了我們的感情並使它更為高明的人!

宗白華:美,離不開生命的表現

源於《美學散步》開篇《美從何處尋》,版權歸原作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