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聊聊

這個彙集清潔與汙穢、靈感與解放的地方

最近,“網際網路公司廁所難”又上了熱搜,正好 11 月 19 日是“世界廁所日”,關於廁所的話題又一次進入了所有人的視線。

據說,每人平均一年上廁所 2500 次,一生中有三年的時間是在廁所裡度過的。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廁所過於司空見慣,很難在普通人的生活裡激盪起什麼浪花,我們也無法在這個節日裡做一些有儀式感的事情。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Sarah Lucas

但,還是有幾個相關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與廁所掛鉤的關鍵詞是怎麼演變的,廁所如何與藝術掛鉤,它又是如何發展成為當代忙碌生活的一片綠洲的?

當我們提到廁所

我們在說什麼?

儘管廁所已經嵌入我們的日常生活,但它仍處在一個尷尬的地位:在空間上,往往登不上大雅之堂,在話語中,也被人們用陌生化手段抹去,用更文雅的詞衛生間、洗手間來代替。

是什麼導致了這種重要卻難以啟齒?第一個關鍵詞是

骯髒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Trainspotting

廁所總是由於其基本功能而和難聞的氣味、髒物、細菌聯絡起來,往往被認為是人類活動環境裡最不衛生的地方,儘管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發展正在全力解決這個問題:旱廁逐漸被沖水馬桶等更環保衛生的廁所代替。以日本為代表的馬桶文化更是在這方面做足了文章,從熱水沖洗到烘乾、清潔、殺菌,馬桶蓋的各種功能,大有與“骯髒”標籤決裂之勢。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Kraftwerk

儘管如此,廁所與骯髒仍無法解綁。美國人類學家瑪格麗特·道格拉斯在《潔淨與危險》中提到,“骯髒是個系統,是我們將事物系統地秩序化並加以分類的副產品。”我們傾向於相信,自己是乾淨的,家人其次,而陌生人是骯髒的,所以,即使是消過毒的公共廁所,也比疏於清理的家庭廁所要髒,而廚房和臥室,當然也比消過毒的家庭廁所更乾淨。可以說,廁所的“髒”,在現代語境下更多體現在觀念上,而非事實上,這在某種程度形成了一個無關理性的鄙視鏈。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The Conversation

第二個關鍵詞是

羞恥

心理學家尼可·哈斯拉姆在《廁所裡的心理學》中說到,“我們很早就給廁所貼上了羞恥和遮掩的標籤,部分的原因是人類的社會化,要控制排洩,並且被告誡,控制失敗是窘迫和恥辱的事情”。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Mike Osborne

有研究顯示,廁所的使用者同樣會面臨性別議題,小男孩和男性容易患上“膀胱害羞症”(pareresis,境遇性排尿障礙,患者在有他人在場的情形下,出現排尿困難的情況),而女性更容易患上“腸道害羞症”(parcopresis,境遇性大便障礙)——某些觀點認為,這是因為前者源於小便池邊同伴的壓力、同性之間的競爭和自卑心理有關,而後者則被歸因於社會對女性更高層面的要求。對此,哈斯勒姆說,“這是衛生和文明方面的雙重標準,只有女性被苛求乾淨、純潔、無異味”。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Viktor Naumovski

和廁所有關的尷尬和微妙心思實在很多。紐約時報記者傑西卡·本尼特和阿曼達·麥卡考在《女人也會大便,工作中也會,放過她們吧(Women poop。 Sometimes at work。 Get over it)》這篇報道中,就提出“糞便對峙”(scatological standoff)的現象:

兩個或者更多女性靜靜坐在相鄰的馬桶上,等待對方打破沉默、率先排便,否則就乾脆放棄,回到自己的工作隔間,一個小時後再來新一輪的“糞便對峙”;為了掩飾尷尬,女性有時還會嘗試製造一些噪音(比如沖水聲、手機音樂等)來掩蓋自己的聲音,甚至願意從自己的宿舍或辦公室衝到附近無人的公共廁所,不願被外人、尤其是日常生活中的熟人發現自己如廁的細節,所以才會出現日本馬桶的“音姬”功能,作為化解這種尷尬的手段。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Mike Osborne

第三個關鍵詞是

偷窺

廁所離不開身體和隱私,因此也少不了凝視與被凝視,女性對非法攝影的恐懼也在這裡蔓延。

2019 年 8 月,年輕裝置藝術家 Adultboy 就在 Instagram 上發起了“這只是貼紙”(It’s just a sticker)的活動,呼籲人們在男廁所裡貼上眼睛形狀的貼紙。Adultboy 說,“我覺得男性根本沒有感受過非法拍攝的恐懼,這個專案的目的就是讓他們透過這些貼紙來體驗一下女性的恐懼”。這種低成本低風險的體驗活動是否能激起男性的共情尚且存疑,但至少更明確了一點——同樣作為資訊傳播的場域,廁所不僅能張貼無良小廣告,也能協助做出一些微小舉動,來讓社會產生一些向好的改變。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Olimpia Piccolo

廁所內外的藝術

儘管廁所被賦予太多標籤和成見,但也不妨礙、甚至更加促使它成為藝術家們鍾情的創作物件,與之相關的藝術作品和行為實驗不勝列舉,這要從最出名的1917 年的《泉》說起。

美籍法裔藝術家馬塞爾·杜尚使用了在連鎖店購買的陶瓷馬桶,命名為“泉”(fountain)並署名“r。mutt 1917”,將其作為挑釁提交給獨立藝術家協會。作品在當時因“不道德且粗俗”和“抄襲而來的現成品”被協會拒之門外,但是它的象徵意義轟動了世界,這件作品和杜尚將其送交展覽的行為被認為是 20 世紀藝術發展的重要里程碑。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Marcel Duchamp

1961 年,義大利藝術家皮埃羅·曼佐尼聲稱把自己的糞便放在 90 個罐重 30 克、大小為 4。8x6。5 釐米的罐頭中,每個罐頭皆有編號,寫有義大利文、法文、德文、英文介紹字樣:藝術家之糞/重 30 克/新鮮儲存/製作和存放在罐頭中/1961 年 5 月。出格又諷刺的《藝術家之糞》被美國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法國龐比度博物館、英國倫敦泰特不列顛收藏,但仍然無法確定罐頭內是否真的為糞便。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Piero Manzoni

2016 年,義大利藝術家莫瑞吉奧·卡特蘭的作品《美國》也與廁所有關。這件黃金馬桶作品陳列在紐約古根漢美博物館廁所中,可供參觀者使用。作品傳遞了在本能的生理需求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諷刺美國消費主義的紙醉金迷。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Maurizio Cattelan

廁所給予了藝術家們生動的創作靈感,反過來,藝術家把廁所這一日常但又尷尬的場所從固有觀念中解放出來,提供另類的視角來觀察我們生活的世界。此外,廁所作為一個生活化的建築,在當下越來越多地閃現著文化、科技、美學等創意元素,成為日常生活中獨特的藝術點綴。

廁所怎麼就成了

當代生活的綠洲?

在英國作家伊恩·麥克尤恩著名的短篇小說《立體幾何》中,一個男子研究了曾祖父的日記,發現了他所寫下的建構“無表面的平面”的方法,能讓一個東西成為“無表面”的,進而消失,男子最終用這個物理方法殺死了與他矛盾重重的妻子。二人矛盾的導火索便是發生在廁所。男子在安靜的廁所彙編曾祖父的日記,妻子知道他沒有在用廁所,讓他趕緊出來,兩人因此大打出手,先後用鞋跟砸向對方的頭。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Wessel Baarda

類似的事情也在現實生活中發生,工作的壓力和無趣把越來越多年輕人逼進衛生間,享受一個人一個隔間的清靜時刻。廁所成了“職場避難所”,帶不帶薪是次要的,避難才是他們的初衷。與之相對應的是有些公司無法忍受員工名正言順的懈怠,開始規定員工如廁時間,遏制“帶薪如廁”的現象。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Aleia Murawksi

除了躲避外界施加的壓力之外,人們還會在廁所裡緩解內在的焦慮與不安,這就不僅限於職場了。在這個每分鐘不做點什麼事來提升自我就是一種罪過的時代,折騰自己是多數人的行為準則,而只有在廁所的時間我們能短暫放自己一馬,享受心安理得的、清醒狀態下的斷片。生理的召喚演變成了逃離逼迫的出口,製造出“明明什麼都沒做但卻感覺很累”的一天中為數不多的可愛時刻。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Dmitry Kostyukov

一度被邊緣化處理的廁所,成為了當代忙綠生活的綠洲,就像享譽國際的建築師雷姆·庫哈斯在 2014 年威尼斯雙年展上對衛生間的定義,“一個身體得以完善、檢查和培養的地方,人們獨自在這裡進行私人的思考,進而發展和確認身份”。

廁所怎麼就成了我們當代人生活的綠洲?

Tomislav Marcijuy

廁所不僅僅是建築,也是一個空間,人類建造了廁所,廁所也在塑造著人類。曾經我們在廁所看廁所讀物,《讀者》《故事會》或是洗髮水的成分表,現在我們在廁所刷朋友圈、逛淘寶,或者發呆流淚,在廁所中,我們見證了科技的迅速孵化,也經歷了自我緩慢的成長。

來聊

除了上廁所,你在廁所時還會做什麼?

撰文

/三三

編輯

/Svet

排版

/Wuli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