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流眼淚,他竟被判死刑?

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流眼淚,他竟被判死刑?

不知你是否遇到過類似這樣的指責:

你為什麼不讓座?你為什麼不捐款?XX都去世了,你竟然還在朋友圈曬美食?

當一個人不媚俗、不盲從,不按常規出牌,不隨著大流痛哭流涕或欣喜若狂,而是選擇忠於自己真實情感,那麼他就會引起別人的不適,甚至不滿。

法國存在主義文學大師阿爾貝·加繆的小說《局外人》,就講了一個包圍我們現代人的“從眾”困境。

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流眼淚,他竟被判死刑?

點選新增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故事的主人公默爾索是一個對一切都默然置之的人,他在一次意外的殺人事故中被推上法庭,最終被判處死刑。荒謬的是,判處死刑的原因是他在母親的葬禮上,竟然沒有哭!

加繆說自己可以用一句話概括本書,那就是:“在我們這個社會,要是在母親的葬禮上哭不出一滴眼淚,是會被判處死刑的。”

我們都知道,哭不過是一種指代,那麼其背後到底蘊含著什麼?為什麼不哭就會被判死刑?

1。 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

故事主人公默爾索是一個對一切都默然置之的人,在母親的葬禮上無動於衷,對待愛情、友情、事業等都懷著“怎麼樣都行”的態度。

作者加繆把默爾索塑造成一個對自己、他人、親情、友情、愛情、事業甚至生命都冷漠超然的局外人形象,表達了人對荒誕世界的抗爭。

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流眼淚,他竟被判死刑?

“人生在世,永遠也不該演戲作假。”這句話其實就是默爾索的人生信條,是他種種看似荒誕行為的源頭。

媽媽死了,他風塵僕僕趕到養老院,又困又累,這種身體上的疲累已經佔據了他,“生理需要常常干擾情感”的天性使他無力再產生強烈的感情。況且,在他看來,媽媽的死是很正常的,每個人都會死,死亡是一種解脫和重新開始,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哭她,於是,他確實不想哭,他也確實沒有哭。

聯想到我們現實生活中,平時對老人不聞不問的“孝子賢孫”們,在老人去世後,大辦葬禮,在眾人面前哭天搶地,更有甚者,還去請專門哭喪的人來嚎哭,這種完全沒有感情的表達,越強烈越諷刺,把葬禮完完全全變成了一出鬧劇。

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流眼淚,他竟被判死刑?

默爾索沒有在眾人面前表露出哀傷,就表示他對母親冷漠無情嗎?

趕到養老院,他想立刻見到的就是媽媽,看到周圍的田野,他會想象在傍晚散步的媽媽,聽到丟狗的鄰居深夜哭泣時,他還是想到了媽媽,把媽媽送到養老院,是因為自己確實沒錢僱人照料她的生活起居,並且他和媽媽也都不期望從對方那裡索取什麼。

對待愛情、友情、工作也一樣。你開心也好,不開心也好,如果不愛,我就說不愛。你聲名狼藉也好,行為不端也好,如果覺得在一起舒服,我就和你做朋友。巴黎也好,這裡也好,如果覺得在哪都一樣,我就沒必要去改變。

2。創作背景:世界處在戰爭的恐慌之中

這本書寫於二戰時期,這個時期,西方世界正處於戰爭的恐慌之中,人們對社會充滿迷惘,精神沒有歸宿。戰後科技對社會生活的滲透,又使人們受到機械的控制和管理,人被平均化、整體化,個人的獨立性和自主創造性被泯滅。失去了生存的精神支柱而感到空虛和惶惑不安的人們,需要重新思考生存的目的和意義。

默爾索們正是生活在這樣一個環境中,他們不甘於被現實的世界異化,於是他們變成了世界的局外人。

《局外人》出版後的第二年,加繆的哲學著作《西西弗神話》出版,在《西西弗神話》中,加繆指出:“當人對世界的理性和幸福的熱望,碰到了這個非人的毫無意義雜亂無章的世界,荒謬就產生了。”

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流眼淚,他竟被判死刑?

點選新增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西西弗斯日復一日推石上山,用默默忍受來對抗命運,“他的命運是屬於他的,他的岩石是他自己的事情”,而默爾索同西西弗斯一樣,他重申個體存在的意義,注重當下的感覺,選擇遵從自己的本心而不是社會賦予的既定規則來行事,從而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加繆這樣評價默爾索:“他不耍花招,拒絕說謊,是什麼他就說是什麼,他拒絕表演自己,矯飾感情,他是坦誠的人,是無任何英雄行為而自願為真理而死的人”。

3。我們活著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不被世界改變

被判死刑後,神甫一次次過來,勸默爾索皈依上帝,勸默爾索為自己“有罪的”靈魂進行懺悔,面對神甫的喋喋不休,默爾索終於不堪忍受,喊出了自己的心聲:

“我好像兩手空空,一無所有,但我對自己有把握,對我的生命,對即將到來的死亡,都有把握,是的,我只有這份把握,但至少我掌握了這個真理,正如這個真理抓住了我一樣,我以前有理,現在有理,將來永遠有理。”

在這個高度程式化的社會,人人都被裹挾著前進,小心翼翼的恪守著社會的道德準則以尋求安全感,害怕被排斥被孤立。因此,不惜違背自己的真實情感,不惜磨光自己的鋒芒,說著言不由衷的話,進行著程式化的表演。

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流眼淚,他竟被判死刑?

點選新增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母親死了,要哭得死去活來,表現得痛不欲生;

每逢節日,定期秀恩愛,以展示自己過得很幸福;

每天鬥志昂揚,雞血滿滿,在領導面前表現的幹勁十足;

要有信仰,要高尚,要脫離低階趣味,要在眾人面前,極力塑造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員工、好公民的光輝形象……

但是默爾索卻毅然決然得跳出這個世界的既定模式,不惜和這個社會疏離,他完全遵照內心本性,選擇以沉默、以無所謂來對待這個荒謬的世界,選擇做一個冷眼旁觀、我行我素的局外人。

我們一路奮戰,並不是為了改變這個世界,而是為了不被這個世界改變。不按社會規則行事的默爾索雖然被這個社會無情絞殺,但是能殺死的只是他的肉體,他始終保全了自己精神上的自由,他以自己的方式過了一生,至死都沒有被這個世界所改變。

4。當眾人都哭的時候,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莫言透過文字告訴讀者:“當眾人都哭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時,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

這句話裡,包含了兩方面的含義,一是個體有真實表達自己的自由,二是社會要寬容這種真實感情的表達。

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流眼淚,他竟被判死刑?

點選新增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個體有真實表達的自由”什麼意思呢?

正如羅素所說,須知參差多型才是幸福的本源,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有自己的個性和思想,當自己的思想與社會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的時候,在不妨礙他人的情況下,我們每個人都有保持自我,做自己的權利。

像默爾索那樣,雖然同這個世界疏離,但從始至終沒有違背過自己的本心,以自己的方式對抗這個世界的荒誕,活出了自我。所以,當人人都在表演的時候,我們能夠保持清醒,勇敢追隨自己的內心。

因為沒有在母親葬禮上流眼淚,他竟被判死刑?

點選新增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

那麼“社會則要寬容這種真實情感的表達”又是什麼意思?

默爾索之死,與其說個人出了問題,不如說是社會出了問題。因為在母親的葬禮上沒有哭而被判決死刑,背後反映出的恰恰是對默爾索挑戰現有社會秩序和社會道德的不滿。

從更深層次講,這種以排除異己來維持正常運轉的暴行,則反映了社會的不寬容。寬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寬容就沒有自由。寬容是容忍不同的主張,承認世界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存在,承認可以有不同行為方式。

在我們每個人希望得到社會容忍的時候,也試著將心比心的去寬容別人,你做一件事,別人不跟著附和的時候,試著去尊重;你不同意別人觀點的時候,試著捍衛人家說話的自由。

當眾人都哭的時候,應該允許有的人不哭,當哭成為一種表演的時候,更應該允許有的人選擇不表演。

願作為獨立個體的公民能自由的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願社會能夠更多的為個人創造自由選擇的機會。

編輯|涼山

排版|涼山

路上讀書:全球名校博士30分鐘精讀一本好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