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鄉之音】浦城閩派古琴 悠悠琴音訴衷情

【桂鄉之音】浦城閩派古琴 悠悠琴音訴衷情

【桂鄉之音】浦城閩派古琴 悠悠琴音訴衷情

朗讀者:倪杉

後期製作:連麗雲

古琴在中國有近3000年的歷史,歷代古琴名家對古琴藝術的追求造就了諸多流派。據《八閩古邑浦城》一書記載:“清代古琴廣為流傳,以吳越為中心,逐漸分出許多流派,影響較大的有四大派別,即浙派、蘇派、閩派、川派。閩派,以浦城祝桐君為代表。”

閩派古琴藝術創始人祝鳳喈,字桐君,浦城人。19歲初始撫琴,由其兄長教授指法,後日習不輟,經三十餘年磨礪,形成自己的琴風。

祝鳳喈任浙江東防同知,宦遊江浙大地,日日琴不離身,以琴交友論道,可謂名噪一時。他有琴數十張,在家鄉浦城建十二琴樓貯藏彈奏,並在古齋接納四方遊人,與天下琴人、詞家、詩客、名士共商音樂、切蹉技藝、增進友誼。相傳林則徐途經浦城時,特意逗留造訪祝鳳喈,兩人在祝家花園推心置腹,吟詠唱和,不覺天亮,成為一時之美談。

祝鳳喈深究律呂,發明音義,在識譜上創造減字譜加工尺,在指法上創指法字母加以繪圖,形成自己的風格。清咸豐五年(1855年)刊行《與古齋琴譜》,隨著這本書的傳播,一大批體現祝鳳喈風格的琴家群體交流切磋,形成閩派古琴流派,並與浙派、蘇派、川派鼎立。

20世紀80年代,福建藝術學校老師李禹賢致力於研究浦城閩派古琴藝術,寫出《初考清代琴派——浦城古琴》、《祝桐君家傳秘譜——風雲際會》、《閩派琴家祝桐君》等文章,在國內刊物上發表。

閩派古琴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和實用藝術價值。經過祝鳳喈的創造、改造,更加易懂、易學、易操作,琴音猶如天籟,聽起來豪放跌宕,又清麗委婉舒展,琴意得之弦外,音有盡而意無窮,頗具神秘藝術魅力。2005年10月,閩派古琴被福建省政府命名為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

近年來,浦城閩派古琴藝術得到了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採取了一系列發掘、搶救、保護措施:選派閩派古琴專案官員進駐文化館專門從事閩派古琴工作;修復、整理、翻譯琴譜古籍;大力培養傳承人,設立閩派古琴研習所和古琴學員班,培養琴手;並派出優秀琴手向古琴名家學習操琴技藝,以解決傳承問題。如今,浦城閩派古琴非遺傳承人們,透過開設公益課、古琴進校園等方式進一步推廣傳播,讓悠悠琴音再次迴響在閩北山城。

浦城縣融媒體中心原創作品,已獲授權的媒體不得修改標題和內容,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浦城新聞”和作者。

主 管 : 中共浦城縣委宣傳部

制 作 : 浦城縣融媒體中心

監 制:王樹瑜

審 核:吳勇君 張依婷

編 輯:王海麗

▽▽▽

浦城縣融媒體中心新媒體矩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