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親看物質條件有錯嗎?

什麼是正確的婚戀觀?

對不同文化和成長背景的單身青年而言,似乎沒有絕對的標準。

吉林省睿哲思心理諮詢聯合創始人崔繼紅,多年從心理學角度研究時下婚戀問題和現象。

在她看來,當今青年男女在對愛情理解和擇偶標準上,存在很多誤區,諸如過分追求激情、感官上的體驗,或是過於追求平穩和物質保障,這些因素都會成為與異性接觸和相處時的障礙。

相親看物質條件有錯嗎?

去年,崔繼紅曾為在政府部門和企事業單位工作的單身青年做過多場婚戀輔導沙龍。

在與單身青年的接觸中,她發現,青年男女擇偶時最看重對方的人品,但在實際相親中,卻以工作、房子、車子等物質條件為參考和取捨標準。

“人品重要,卻沒有可量化和具體參考的標準。”崔繼紅解釋說,對於大齡單身男女而言,觀察瞭解異性的人品,時間成本又太高。

這也導致大家紛紛選擇讓人有安全感的物質條件,兩個人結合產生“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成為相親圈裡競相追逐的標準。

“大部分青年男女在面對婚戀交友時,缺乏專業指導,單憑自己感覺和認知去找。”崔繼紅認為,擇偶中,理性的標準是被大眾所認同的,而單一個體的不理性標準更應該被關注。

這些標準大多與過往經歷有關,瞭解其背後的具體經歷,可以幫助當事人判斷這個“不合理標準”是堅守還是放棄。

在長春一家單身俱樂部創始人劉星冶看來,不同成長和家庭背景的人沒有可比性,設定擇偶標準時,每個人應該與自己的不同年齡段和發展階段相比。

相親看物質條件有錯嗎?

前幾年,在劉星冶的撮合下,一位1979年出生的男士和一位1981年出生的女士組建了家庭。男方在外企工作,車、房均有,女方是一名公務員。但當初,這位男士對另一名90後女生更有好感。

劉星冶給他建議,與90後女生相處未必能走入婚姻,而年齡與他相仿的女士,事業和性格都相對更成熟,能更快進入家庭角色。現在,這對夫妻已經生養了二孩,又新買了別墅,生活幸福和睦。

“但這樣的案例現在已經不多見了。”劉星冶說,目前俱樂部裡1980年左右出生、物質條件優秀的男士,很少會考慮與自己年齡相仿的女生,他們對女方的年齡要求是不超過30歲,這樣才能保證女方處於最佳育齡。

只看重人品和性格等內在優勢的擇偶標準,是婚戀圈中的清流。

生活在蘇州的張鳴和劉露,是朋友眼中的模範夫妻。兩人是大學同學,畢業後租房結婚,一起在蘇州創業。婚後8年,白手起家的夫妻倆換了個更大的房子,私家車也進行了多次迭代。更讓周圍人羨慕的是,兩人雖已生養二孩,每週仍然會單獨約會,為婚姻保鮮。

“敢裸婚也是因為大學期間對張鳴的充分了解,信賴對方的品格。”劉露說,在相親圈子裡,原本陌生的青年男女透過物質條件進行匹配無可厚非,但不必作為必須條件,豐厚的物質生活也不能為婚姻保駕護航。

相親看物質條件有錯嗎?

“女生還是應該把握住黃金婚戀年齡。”31歲的趙萌即將走進婚姻。可5年前她不這樣想。那時,看到周圍女性朋友每天為家庭和孩子勞碌,趙萌對結婚成家有些排斥。趙萌說,一歲年齡一歲心,當而立之年來臨,有了結婚想法時,發現自己“不再吃香”。

趙萌是一名媒體人,用自己的積蓄按揭貸款買了一套長春高檔小區住宅,而未婚夫的職業和收入都比趙萌稍遜一籌。但她感到幸運的是,未婚夫和他同齡。

確定戀愛關係前,趙萌也擔心婚後二人的經濟壓力,可她更憂慮的是,如果錯過眼前的這位有共同語言的男生,只怕“脫單”更難。

在劉星冶看來,既然相親是奔著結婚去的,不斷調整自我認知,讓擇偶標準合理,是明智之舉。

“彼此相愛以及擁有穩定收入來源是青年男女結婚的兩大基本條件。”崔繼紅說,但這些標準都滿足了,結婚後未必就會滿意和幸福。戀愛和結婚是不同的人生階段,情感發展和經營有不同的規律,並非只靠相親的一次選擇就一勞永逸。

(應採訪物件要求,文中的單身青年均為化名)

本文來源:中國青年報,封面圖片來自pexels,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本文意在分享。我們尊重作者的成果,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xiao444hui)及時刪除。非常感謝,支援原創,歡迎投稿。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