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邊界感”是成年人的必修課題

“建立邊界感”是成年人的必修課題

樸素的樹、秋裡、米茶 | 編輯

最近有一部懸疑劇特別火,雖然沒上熱搜,但在豆瓣已經收穫7。5分的高分好評:

《江照黎明》。

其中馬姓女星的演技驚豔到了很多人。

依稀記得兩年前,她還被全網吐槽“要演技沒演技,

做作

玻璃心

”。

至於前不久爆出的戀情,更是被說成是“戀愛腦”作祟。

男生在大眾面前的形象並不是很好,是典型的“壞男孩”。當時,大多數人都覺得她肯定逃不了男朋友的“控制”,最後肯定一身傷。

沒想到,時隔許久,當她再次出現在熒幕上時,充滿了能量,不僅演技取得了十足的長進,在劇外也重新找回了微笑。

以前

的她

小心翼翼,害怕別人不開心,更怕給朋友帶來麻煩。

現在她生氣會說出來,有脾氣會發出來,不再那麼在乎別人看法。

以前她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遵守每一位長輩定下的規則。

現在她不僅會向姥姥勇敢表達“要養狗”的意願,甚至能站到《吐槽大會》的舞臺上,狠狠吐槽別人。

玻璃心?早就蕩然無存了。

其實,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她找到了

利於自己健康成長的關係邊界

心中有“蛇”,

才會看到“杯弓蛇影”

和大家分享一段之前讀者的留言:

我男朋友總說我想控制他。

我問他,“為什麼朋友圈不給我點贊,卻給別的女生留言”,他就說我想控制他;

他和我說工作不順心,我給了一些建議,他也說我在控制他;

連意見不和引起的吵架,他都覺得是我發脾氣是在控制他。

幹個啥都說我控制他,我都快不認識“控制”這個詞兒了。

他到底是怎麼想的?

關係中,當一方有被控制的感覺時,一定代表另一方在實施控制嗎?

不一定。

可能只是玻璃心在作祟。

“建立邊界感”是成年人的必修課題

何為玻璃心?

舉個“杯弓蛇影”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一個客人看到酒杯中有蛇,飲酒離席後,因此病倒。

後來,主人家上門拜訪才揭開了謎底,所謂杯中蛇影,其實是牆上彎弓的倒影。

故事中,客人真切感受到那種被害感與難受,甚至還病倒了。

但真的是主人家故意投蛇欲加害他嗎?並非如此。

這也就是心理學中著名的

投射理論

。客人心中有“蛇“,才會看到杯中的蛇。

這裡心中的“蛇”,隱含著他的不安全感、對於被迫害的焦慮與提防。

回到這個讀者的問題。

為什麼男友經常感覺被控制?很可能在他的心中,

就有一個十分想要控制他的人。

所以,他對此十分敏感,並且處於極力抗拒中。

過分敏感,且產生抗拒,是玻璃心的一種表現。

玻璃心是怎樣形成的?

大多數情況,

玻璃心與氣質型別有關。

氣質是指心理活動在強度、速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的表現。

心理學家南希·麥克威廉斯指出,氣質是一個嬰兒生來就有的對這個世界的體驗。每個嬰兒來都有一定的傾向性,而且各不相同。

大多數人認為,嬰兒的氣質就是遺傳決定的。

另外,有一些氣質源於在母親子宮裡的一些經歷。例如,母親在懷孕期間經受了太多的壓力,她體內的糖皮質水平就比較高,使得胎兒對刺激的反應比其他胎兒更大。

這部分氣質內容儘管不具有遺傳性,但很難以改變。

因此,神經型別+子宮經歷,為每個人鑄造了初始的性格模型。

Thomas和Chese根據氣質理論和氣質9維度(活動水平、規律性、趨避性、適應性、反應強度、情緒本質、堅持性、注意力分散度、反應閾),將嬰兒的氣質分為

易養型、難養型和啟動緩慢型三種

情緒易喚起,又不容易被安撫的嬰兒,就屬於難養型。

與易養型嬰兒比起來,難養型嬰兒更容易遭到父母的嫌棄甚至懲罰,更難以形成穩固的內聚性自我,自尊水平更低,慢慢地就成為擁有一顆玻璃心的人。

“建立邊界感”是成年人的必修課題

玻璃碎了會扎人

玻璃心碎了之後,那些碎玻璃常常很鋒利,

不僅

會扎傷

別人,還會扎到

別人。

這些碎玻璃與不合理信念及不當歸因有關。

先說不當歸因。

內歸因,會導致我們常覺得自己脆弱敏感,不受人喜歡,心裡很難過,覺得自己無能,被人嫌棄。

而外歸因,就認為別人傲慢無禮,心生怨恨,別人對自己有敵意,就心生憤怒。

因此,內歸因的人,更少有攻擊性,但常常抑鬱。

而外歸因的人,更加充滿敵意與攻擊,容易破壞人際關係。

所以,

擁有一顆玻璃心,無論是內歸因還是外歸因,對自己的健康成長都是不利的。

“建立邊界感”是成年人的必修課題

同時,玻璃心,一定程度上和邊界感是有密切關係的。

擁有玻璃心,感情上容易被控制,部分也跟邊界感過弱有關;

但是邊界感過強也不好,在人際關係中可能會患上社交恐懼。

最常見的,是在人際行為中多了一些

“防禦”

a. 對於日常瑣事反應過於強烈

最常見的例子,比如在公交車上或地鐵上,一個人不小心踩了另外一個人一腳。正常情況下踩人的一方說聲對不起就過去了,但被踩的這個人有可能發很大脾氣,或者不依不饒,罵完還要對方鄭重道歉,對方態度稍有不如意更加助長自己的憤怒。

從旁人的角度也許會覺得“至於嗎”,一個小事怎麼會搞得這麼難堪。

其實,從被踩者的角度,是內在的羞恥感或積壓了很久的委屈和憤怒,不合時宜地呈現出來。

本質

是一種自體缺損的表現。

b. 人際關係中過度熱情

這在同事間會比較多看到,這類個體的周圍常常圍繞著很多同事,看起來人際關係很好,令人羨慕。

但如果熱情過度,其實是自體不成熟的表現。

明明可以不去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但總不自覺地迎上去做。

或者總是期待用熱情得到對方的尊重、賞識或接納,如果對方拒絕,自己會倍感冷落、沮喪甚至抑鬱。

c. 假活力之下的空虛、無價值感

這類個體往往很孤獨。

看起來非常富有,經常旅遊,明明可以躺贏,但內心就是覺得沒意思。

海明威的著作《太陽照常升起》中,描述的就是這麼一群人,他們也有朋友,一起去旅遊、去西班牙看鬥牛,也有豐富的性生活,但幹什麼都沒有意義感,睜眼閉眼一天就過去了。

d. 渴望安撫與迴應

我的一個來訪,就有非常多的這類需求。

他覺得自己是個嬰兒,需要一個溫暖熱情的母親,不斷地迴應他和照顧他,哪怕他不說話不願動,對方也應該圍著他轉。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幾乎將自己此類的需求,投射到了周圍每一個人身上。

但現實是殘酷的,幾乎不可能會有這麼一個人迴應他,所以他經常感焦慮沮喪。

e. 在諮訪關係中浪漫化性慾化

擴充套件開來就是,在各種人際關係當中會浪漫化和性慾化。

即異性之間看對眼之後,哪怕自己已經成家有了孩子,依然會幻想或見諸行動地去追求、去發生性關係,或把關係搞得比較曖昧。

準確來說,就是缺乏邊界感,不懂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邊界。

“建立邊界感”是成年人的必修課題

如何建立健康的關係邊界?

先來看看什麼是關係邊界?

從心理學上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分為以下3種邊界。

a. 語言邊界

曖昧詞彙

有的人認為叫親密的暱稱,比如“誠誠”,就是一種越界;

有的人卻認為這很正常,只有直白說出“我愛你”“我想你”,才是一種越界。

聊天時間段

有的人覺得晚上11點以後,跟異性聊天,就很不正常;

有的人認為聊到凌晨也沒什麼問題。

聊天內容

有的人認為跟異性聊自己的感情問題,比如“你喜歡哪種型別的啊”,就是一種暗示。

有的人認為這只是對自己的信任,不用太敏感。

男女之間的交往,語言邊界常常是很模糊的,沒有標準答案。

我們需要做的:

是儘量坦誠地說出彼此的想法,在平等討論的基礎上,儘量折衷彼此的觀點,為關係制定規則。

b. 行為邊界

美國人類學家Edward Twitchell Hall認為:

人們相處,彼此之間都有一個特定距離。比如,親密距離是0-45釐米之間,等等。

當不那麼親密的人闖入這個距離時,我們就會下意識感到排斥,向後退;

而一旦我們允許對方進入這個距離,其實在心理上,是默許了關係更進一步的發展。

為什麼劇本殺、看電影、鬼屋等等娛樂專案,常常是愛情的溫床?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

它能透過身體距離的靠近,迅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c. 心理邊界

已婚後,與異性交往的心理邊界,歸根結底,其實就是:

“我希望我是你心中的第一位”。

比如當她們問:“你都不知道我大姨媽什麼時候,還給同事送紅棗紅糖茶”,

其實,真正的潛臺詞是:

“我在你心中到底處在什麼位置?難道什麼貓貓狗狗都能排在我前面嗎?”

所以,作家亨利 克勞德談到:

“評判越界最好的辦法是,你的行為是否讓你婚姻中的另一半受到了傷害。”

好的婚姻是:

雙方都瞭解與異性交往的邊界,同時自覺接受這份約束。

你與別人的邊界越清晰,與伴侶的邊界就越融合。

或許,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去定義每一個行為,是否“越界”,但至少,我們應該明白,哪一個行為,會讓你的伴侶不舒服。

所以為了讓自己健康成長,也為了建立健全的人際關係,適度的邊界感是有必要建立起來的。

如何才能建立健康的關係邊界呢?

這裡有三步,希望可以幫到你。

意識到自己有建立邊界的權利

建立合適的心理邊界第一步是要明確自己有權建立屬於自己的邊界,即有權保護自己的隱私,有權拒絕別人無理的要求。。。建立並堅持自己的原則可以保持自己的獨立性,也贏得別人的尊重。

增強自信和獨立性

心理邊界感弱有一部分是心理上太過依賴別人,別人不認同就是沒價值,一味討好別人會讓自己活得很累,要學會肯定自己,駕馭自己的生活。

學會拒絕,擁有被討厭的勇氣

不要以為所有人都會喜歡你。

你也不必喜歡所有人。

這兩句話,就是我們的底氣。當你有了這種底氣,你可以做真實的自己,這個過程中你會覺得“別人怎麼評價都很正常,他們可以喜歡我,也可以不喜歡我。”

當別人對自己提無理要求,我們也可以本能地感覺生氣,但有些人覺得拒絕了會得罪別人而被動接受,這樣在心裡埋怨彼此關係反而會受到損害。表明自己的原則並明確拒絕,是對別人和自己的尊重。

“建立邊界感”是成年人的必修課題

與情侶建立邊界,避免情感控制;

與父母建立邊界,避免關係綁架;

與朋友建立邊界,避免陷入負面情緒;

與孩子建立邊界,避免雙方陷入焦慮;

最舒服的關係不是簡單的相濡以沫,而是有適度的邊界感。

希望在你的生活裡,也逐漸建立健康的邊界,遠離情感控制,成就更好的人際關係。

關注公眾號壹心理,回覆【急救】即可免費獲得解救壓力和心理傷害的【心理急救手冊】電子版。

品味人生的美麗與哀愁

李晶晶老師作為演員深得國際眾多歌劇大師推崇,是一位獲得多項國際大獎的著名歌劇藝術家。她看上去就像一位鄰家小妹妹一樣的乖巧可人,而如此外表下,卻又藏著表演藝術家無限的表現力和張力。

為了給大家呈現最完美的聽課體驗,晶晶老師親自精心挑選世界最好版本的音樂曲目,穿插於劇情的始終供大家欣賞。她會深度剖析音樂,劇情,人物、時代背景,作曲家的奇聞軼事等等好玩的東東,以一位80後的年輕藝術家和活躍在歌劇舞臺上的一線女演員的視角來調侃西方“嚴肅”的歌劇,怎麼會乏味呢?一邊聆聽優美的詠歎調,一邊瞭解音樂背後的動人故事,你會不會當場愛上歌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