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人能看到你隱藏起來的悲傷。

我微信裡有一個特殊的好友,她發給我的最後一條訊息停留在2019年5月,是一個小女孩在大笑著的表情包。可遺憾的是,她已經從這個世界上消失100多天了,我再也收不到她的訊息。

我和她在不同的部門上班,接觸不多但也有來往,每次見面她都很熱情。她有一個幸福的小家庭,老公在銀行上班,孩子剛滿3歲。她工作能力很強,在公司人緣也不錯。

就是這樣一個工作順利、生活幸福的人,在今年5月的某個清晨,在老公剛剛睜開眼,孩子還沒睡醒的時候,毫不猶豫地從客廳的窗戶跳了下去。拖鞋整齊地擺在地板上,她自始至終一聲不響,連句再見都沒說。

總有人能看到你隱藏起來的悲傷。

參加她追悼會的那天,我拼命回想她的樣子,在我記憶的大多數角落裡,她都是溫和的、親切的、笑著的。唯獨有一次,她編輯了一長段微信訊息,發到了公司的工作群裡。

那條訊息是她在抱怨加班工作帶給她的壓力,但在當時,沒有任何一個人敢回覆她。大家都揹著她說: “ 那誰誰誰瘋了吧,是不是想被領導叫去喝茶?不想幹辭職唄。 ”

在那之後,她還是老樣子,工作努力待人熱情。好像那一次長篇大論的發洩,只是偶爾心情不好的證明,誰也沒想到她會自殺。

總有人能看到你隱藏起來的悲傷。

當她從這個世界上離開之後,很多人才猛地聯想到她發在群裡的那條訊息。那也許是悲劇的起點,也許只是很多線索裡的一個端倪,但無論如何,那條訊息在當時的確無人問津,這促使她在後來藏起了所有真實的情緒。

我後來又點開過她的微信,她朋友圈的背景圖是一家三口的照片,下面的簽名是 “ 做一個淡淡的女子,不爭、不搶、不矯情。”

那一刻我突然很心酸,在我心裡她就是那種淡淡的女子,從沒爭搶過什麼。可是,在歲月靜好的表象背後,是被她藏得好好的痛苦。

她或許也怕表露痛苦會讓她變成異類,所以在小小的嘗試過後,她選擇給痛苦築一個堅硬的外殼,在旁人看不透打不破的外殼裡面,是一顆一點一點被擊潰的心。

總有人能看到你隱藏起來的悲傷。

我想起英國作家馬特·海格,他24歲時患了抑鬱症,不得不離開西班牙,和家人一起回到英國。在和西班牙的房東道別時,房東熱情挽留,並且反問: “ 你們為什麼不待在這裡?馬特會好的,他看起來沒事啊。 ”

後來,馬特在《活下去的理由》裡寫到: “ 頭腦最怪異的地方是,即使裡面驚濤駭浪,外表也可以風平浪靜,除你之外的其他人根本看不出來。你的瞳孔可能放大,說話可能前言不搭後語,面板可能在流汗,但全世界都對你的痛苦視而不見。 ”

總有人能看到你隱藏起來的悲傷。

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有脆弱、有焦慮、有暴躁,也有失落和難過,有些情緒超脫了我們能夠控制的範圍,但不應該被質疑,而應該被給予最真誠的理解。

生命脆弱但可貴,我希望在那些受傷的人面前,我們都能成為溫暖的存在,不是去較真這件事有沒有那麼難,不是去勸慰說這件事不值得難過,而是安安靜靜的,聽他們抱怨、發洩、甚至崩潰。

而當有一天,我們自己也受困於情緒時,希望我們依然能感受到理解和被愛。

大多數看似善意的勸告和寬慰,對真正置身痛苦的人來說都是更加致命的打擊。如果情緒、疾病本身是一個殺手,那身邊人的不理解和淡漠,就是在把一個原本已經抑鬱的人,推向槍口的正中央。

總有人能看到你隱藏起來的悲傷。

就在不久前,我家小區一個29歲的女孩兒跳樓自殺,當場身亡。我從小區人心惶惶的氣氛裡多多少少聽到了一些傳聞,大家都在說,女孩家裡催婚,她不想結,想不開就跳了樓。

在各種惋惜裡,我聽到最多的就是: “ 怎麼這麼想不開,連死都不怕,結個婚有什麼好怕的? ” 很多人在談論這件事的時候,都沒有意識到,在當事人的心裡,內心的痛苦,是比死亡更可怕的東西。

就好比人們不理解她為什麼不伸手撥一撥烏雲,但卻沒發現她沒有雙手。在質問她為什麼不起身跑出陰霾,卻不知道她早就斷了雙腳。

總有人能看到你隱藏起來的悲傷。

她生活的全部被困在那裡,但每一個健康的、生活在陽光下的人,都不明白這有什麼好怕的,有什麼好難過的,有什麼好去死的。

事實是,當苦難沒有發生在我們身上時,我們永遠無法感同身受。

對每一個身處痛苦的人來說,你眼中的雞毛蒜皮可能是他眼中過不去的溝壑,你覺得大不了的事情可能是他世界裡的支柱。

所以,當壞事來臨時,你身邊的人身處困境,可能你無法理解、無法感同身受,但請你不要說風涼話,不要以你的角度度量她的選擇,靜靜地傾聽,真誠地擁抱,或者就是一個肯定的眼神,可能就是他重整旗鼓的勇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