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億70後的扎心現狀:父母在身邊,兩代人苦,不在身邊,老人苦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古人云“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在階段性的人生道路中,每個時間段都有相對應的任務與責任,在以年齡為計時的人生旅程中,不同的年齡也有著不同的要求。

2021年,最早的那批80後,已經41歲,已步入不惑之年,再往上推導最晚的那批70後,也就是79年出生的群體,已經52歲。

已步入中年的70後群體,大多都面臨著令人唏噓的現狀,上有父母,下有孩子,幾乎每個70後都在和自己的人生賽跑。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的資料統計,在1970年到1979年出生的大約為2.15億,這就意味著有2億多的70後正面臨著人生最艱難的時刻,

父母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孩子的教育投入也馬不停蹄,工作與生活上的失衡成為了無數中年人的“難言之隱”。

2.15億70後的扎心現狀:父母在身邊,兩代人苦,不在身邊,老人苦

一、70後群體的生存現狀與心理淺析

然而對於無數中年人來說,最掛念的,最愧疚的莫過於遠在他鄉的父母,自己已經成長在而立之年,老家父母的生活也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

我想大部分70後最心心念唸的人一定是遠在他鄉的父母,

揹負在70後肩上的不僅有對父母的愧疚,也有巨大的生存壓力,而社會大環境的殘酷現狀也反映在了70後群體的心理上。

從埃裡克森的八階段人格發展理論(Eight stage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theory)來看,70後群體的年齡大多分佈在42——50歲,將其按年齡進行劃分,那麼他們所處的階段正是成年中期(Mid adulthood),結合多方面的探討與分析,其實這個階段的個體大多會面臨以下三大困境:

2.15億70後的扎心現狀:父母在身邊,兩代人苦,不在身邊,老人苦

主要的任務與潛在風險是:獲得繁殖感,避免體驗停滯感,所謂的繁殖感包括了兩個方面,一是對子女的養育,老人的贍養,等一系列與繁殖相關的現實事件,二是自我專注力的獲取,譬如自我建設與提升,側重於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統一與積極情緒的培養。

當繁殖感獲取失敗後,很容易陷入人生的停滯階段,表現出對生活的無望與無奈,而失衡的工作與生活,則是體驗停滯感的主要途徑,因此大部分中年群體的主要任務是平衡多方面的矛盾,尋找到自己的立足點,平衡多方面矛盾。

具體到生活中則是角色的衝突,

處於不同的人生階段需要扮演的社會角色也不盡相同,中年人要扮演的角色大多是孩子的父母,父母的孩子,職場上的員工,這就意味著他們的人際交往脈絡繁多而複雜

,因此,社會角色的順利轉變對於他們來說是個巨大的考驗。

2.15億70後的扎心現狀:父母在身邊,兩代人苦,不在身邊,老人苦

二、該選擇怎麼樣的方式贍養父母,成為70後群體難以平衡的矛盾

對於父母的贍養,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世紀性難題,不管怎麼選擇都無法十全十美。

1。

將父母接到身邊是兩代人之間的苦

當你把父母接到身邊住的時候,差異化的價值觀與兩代人之間思維的碰撞,勢必會導致一定的矛盾與爭吵,本該頤養天年的年紀隨著子女隨遷到了異鄉,離開故鄉再難回,將自己剩下的時間又花在了對後代子女的養育之上。

而這樣的特殊群體接近1800萬,對於子女來說這是大環境下迫不得已的選擇,生活成本高昂,一家老小的吃穿也難以兼顧,父母的需求必然受到忽視。

2.15億70後的扎心現狀:父母在身邊,兩代人苦,不在身邊,老人苦

於是為了解決老人的贍養問題,解決孩子的哺育問題,他們將自己的父母接到了身邊,一方面讓父母生活在自己身邊,一方面也能減輕育兒壓力。

誠然這對於大部分中年人來說,是最佳選擇,但是立足於老年群體來說,“老漂族”的存在是時代的產物,則是1800萬遠在他鄉的老人的無奈。

兩代人之間的生活差異與思維差異顯而易見,矛盾與爭執在所難免,而本就肩負著生活重擔的中年人,也很難在顧及到父母的情緒。

這彷彿成了一個“死結”,對於把父母接到身邊的夫妻來說,是一個挑戰,代表著生活又需要尋找新的平衡點,而對父母的照顧,也成了忙碌中年人身上的“大山”

2.15億70後的扎心現狀:父母在身邊,兩代人苦,不在身邊,老人苦

2。

不接父母到身邊,又成“空巢老人”

據悉,根據國家統計局資料彙總,截止到目前為止,也就是2021年十月,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到2。64億,根據第4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顯示,全國空巢老人的數量已突破一億大關。

這就意味著有1億的60歲以上的老年人獨自生活,兒女常年在外,很少有人照料他們的生活起居,這同樣也是在他鄉謀生的子女的痛楚。

大部分情況下,只有遠離了故鄉才能尋找到新的出路,也只有找到新的出路,自己的父母才能有更好的生活質量,這是無法避免的矛盾。

2億70後中,也有無數的人在異鄉獨自漂泊,父母則在故鄉翹首盼望,空巢老人的苦,同樣也是異鄉漂泊的子女的痛。

2.15億70後的扎心現狀:父母在身邊,兩代人苦,不在身邊,老人苦

將父母接到自己身邊,兩代人又很容易因為瑣事而爭執不休,讓父母待在老家,落後的醫療條件與孤獨的身影又讓無數中年人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而處在這種尷尬境地的70後,則成了目前來說最辛苦的這代人,被歲月推著往前走,才領悟到40歲的真正意義,又開始馬不停蹄地為家庭,為父母尋找新的出路

任憑怎麼選擇都無法十全十美,因此,對彼此的理解就在此刻顯得意義非常。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編輯 | 前後黑白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