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生,心靜如水

01

不亂於心,不困於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

《菜根譚》有言:“忙處不亂性,須閒處心神養得清;死時不動心,鬚生時事物看得破。”

一個人在忙碌的時候,也能保持冷靜,而不會慌亂,這不是天生的本領,而是在平時培養了“清晰的頭腦”;在死亡來臨的時候,也不會畏懼,這是平時修煉了自己,大徹大悟了。

看來,能夠做到心靜如水的人,真的不簡單,看似一動不動,其實能“以不變應對萬變”,一切都是股掌之中。

心靜如水,才是一個人最高階的活法。把生命融入到自然,人生的一切,便可順其自然。

人活一生,心靜如水

02

臨危而不心亂。

《賭局》裡,有這樣一句話

:“我真的不知道你們在慌什麼,今天不漲不代表明天也不漲。莊家都不慌,小散慌什麼。”

賭什麼,輸贏都會令人心驚肉跳,特別是那些輸家,可能一夜之間,傾家蕩產。

每個人都希望能夠安安靜靜過一生,但是總有很多十字路口,需要自己去選擇。

“選擇”就是一場賭局。

方向錯了,就會變成“南轅北轍”的笑話。

三國時期,諸葛亮帶幾千士兵出行,遇到敵軍五六萬人。

此時,和敵軍硬拼,肯定要輸。大家都慌作一團。

諸葛亮下令,所有士兵把鎧甲脫掉,換成一般的衣服。然後在敵軍必經之路,堆了很多石碓。

敵軍逼近的時候,發現旁邊有一股力量,在拉扯自己。有人認為,這是一股神力,可能中計了。士兵們非常害怕,只能潰散而去。

其實,石頭是磁石,能夠吸住鐵做的鎧甲,讓敵軍感覺到神力,產生恐懼的心理。

關鍵時候,想要化險為夷,需要動腦筋,而不是慌不擇路,隨意決策。

很多時候,我們不是真的沒有路走了,而是內心慌亂,茶飯不思,夜不能寐,活得很痛苦。

我們常說,選擇大於努力。沒有一顆安靜的心,如何做出正確的選擇?學會冷靜,才是積極應對。

人活一生,心靜如水

03

生死而不憂慮。

莊子,在妻子過世後,能夠鼓盆而歌,絲毫不覺得憂傷;在自己將死的時候,沒有害怕,而是從容地安排自己的後事。

莊子的弟子,知道莊子即將過世,憂心忡忡。

莊子反而安慰弟子:“”天地就是我的靈柩,日月就是掛在我身邊的玉符,天上的星辰會像寶石一樣在我四周閃閃發光,所有存在的都會在場,就像守靈的送葬人。還要什麼呢?一切都得到了充分的照應。

視死如歸,說起來很簡單,能夠做到的人,少之又少。

人這一生,生老病死,皆有定數。不是你想活一萬年,就真的可以做到。當你天天期待自己長命富貴的時候,你反而會憂心忡忡,壽命更短了。

戰國時期,有人向楚王進獻了長生不老藥。楚王身邊的一個護衛,把藥拿在手裡,一口就吞下去了。

楚王大驚,要殺了護衛。

護衛說:“你要是殺了我,我死了,證明不死藥是假的。這樣的騙局,你怎麼能相信呢?”

楚王聽了,頓悟。

不管是誰,都沒有辦法阻止“生死”。唯有正確對待生死,從容地生,安靜地死,才能活得逍遙。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如秋葉之靜美。這樣的日常,便是最好的生活吧。

人活一生,心靜如水

04

人窮而不怨恨。

曾經看過一個小故事:一個老和尚帶著小和尚去化緣。

因為適逢亂世,周圍的村莊都很蕭條。兩個人走了老半天的路,才討來一杯米。很多窮人,幾天都沒有喝粥了,靠野菜充飢,哪有米給和尚呢?

兩個和尚往回走的時候,遇到一個小孩,正抱著奄奄一息的奶奶哭泣。

很明顯,奶奶餓壞了,承受不住了。

老和尚走進小孩的家中,找到一個小鐵鍋,到河裡取了一些水,把討來的一杯米,熬成了粥,分給了孩子和奶奶。

折騰了一整天,兩個和尚空手而歸。

小和尚抱怨道:“我們兩天都沒有喝粥了,如何熬過這窮日子啊?”

老和尚說:“我們已經熬過去了,就在剛才。”

小和尚不解:“你把最後的一杯米,都給別人,我還能說什麼呢?”

老和尚笑了:“佈施,就是致富。”

小和尚琢磨老半天,終於明白,真正的富有,不是金錢和物質,也不一定要酒足飯飽,只要有一顆幫助別人的心,就可以了。

兩個和尚的餓得肚子“咕嚕咕嚕”叫,但是他們都不再抱怨,渾身充滿了力量。

貧富是對立面,也可以互相轉換,並且不是絕對的對立。

很多人,抱著金錢不鬆手,看似富有,其實窮得掉渣;有的人,每天能賺幾百塊錢,但是天天在抱怨,日子並不好過。

唯有心靜如水的人,才能接受現實,或窮苦或富有,不過是一種生活狀態。只要心不窮,一切都會好起來,哪有什麼窮困?

人活一生,心靜如水

05

結束語。

其實,每個人的生活方式不一樣,富有程度也不一樣。每一個家庭,都會有矛盾,夫妻也會爭吵。煩惱是在所難免的。

如果你刻意去追求某種生活,反而會適得其反,覺得自己很不幸福。

古人說,此心安處是吾鄉。

能夠讓你心安的地方,就是仙境一般。

當你卸下一身疲憊,徜徉在自己喜歡的風景裡,和喜歡的人在一起,這就是妙不可言的生活。

心靜如水,才是一個人頂級的活法。放下雜念,善待一切,讓風輕輕地從心田拂過,人生就順了。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