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類不稱母職的女人

1

、排斥型的母親

“排斥型的母親”在子女心理上引起一種被遺棄、被孤立的感覺。她對子女的排洩訓練會要求過苛,對手淫的禁制尤其嚴厲。經期來臨的女兒通常得不到她的情感支援,這樣的母親會是比較糟糕的女性楷模,因此當女兒處在戀父階段時,也不能幫助她渡過這個難關,而娶這類妻子的男人多半缺乏男子氣概,因此會加深女兒成長為婦人的困難。這樣的父親為了彌補自己在老婆面前的失敗,會“過分地接受女兒”,結果女兒就會終身地固置在戀父上頭,但如果連爸爸也採取排斥態度,女兒就會因防禦作用而自己發展出男性特質,換而言之,亦開始走上性別角色倒錯的途徑。

“排斥型的母親”在兒子身上造成的壞影響是使他形成對女人偏頗的看法,認為她們都像媽媽一般是無法取悅的。他會發展成為一個靠客觀業績來贏取婦人芳心的男士,而不懂得透過相互愛慕去達到這個目的。“排斥型的母親”之難於取悅、對子女過度挑剔,乃因為“在非意識裡她從來都不想要他們,並且或明或暗地責怪丈夫把他們強加於己身”。這種女人在心理上類似“男性化攻擊型”女人(指女權分子),她有時候會“公然地遺憾自己沒有生為男子身”。

2

、過度保護型的母親

“過度保護型的母親”在社會眼中是模範母親:她在子女身上花太多時間,不斷地“奉獻”自己,但她的過分熱心、對子女的過度保護乃心理上的“反向作用”,其實是用誇大的母愛來補償她對母職之嫌惡。她的性生活是徹底令她失望的,她和“排斥型的母親”一般是神經質的。“她與自己父母的關係曾令她對自身的女兒性產生怨恨,因而背棄它,但心中的矛盾又引起強烈的罪惡感,迫使她去克服這個怨恨。”她用子女總是不對勁、必須照顧的藉口逃避與丈夫的房事,因為她與“排斥型的母親”一般同不適意的男人結了婚,而這樣的男人也多半不勝任父職。

“過度保護型的母親”傾向把子女的依賴感不斷拖延下去,造成他們無法應付新情況,導致他們的不幸福,因為媽媽沒有教會他們愛是互動性質的,這使他們在人際關係裡學會只取不予。這樣的人之性格是“被動女性化型”的,如果是兒子,他會終身依靠母親型的女人,缺乏堅韌、決心與敢做敢為,不管他的能力如何,他總有一股永久的受挫感;如果是女兒,則停留在永恆的童稚狀態,總是緊抓住不合理和難以維持的關係,自我中心的她不是適合當母親的,結果也是排斥子女的。

3

、宰制型的母親

“宰制型的母親”可用一言以概括之:權力。她總是需要不斷控制人與物。她的問題不是不要子女,而是出於錯誤的理由生男育女,她的母職為她的神經症所扭曲。這類女人在孩提時曾受到母親的排斥,她們自感不如兄弟們,對自身性別缺乏自信心,導致她們在成長過程中不善於培養女性魅力,卻努力從受教育與發展智力中獲得補償,由此變得很能幹,這是她們學會控制環境之道。歸根到底,她不想有女性經驗,她“深埋於心底的願望是想當男人”。這類女人通常會嫁給缺乏男子氣概的丈夫,而不得不透過子女去滿足她們的“陽具願望”,因此對他們很專橫,不幫助他們獨立,常設下不近情理的準則,在他們身上製造挫敗感。

4

、過度溫柔親切的母親

“過度溫柔親切的母親”這類女人一般來說對自己的性生活失望,因此把子女轉化為她愛戀物件,對他們做出“無節制的黏纏”。她們對兒子的損害尤其大,製造出來一連串“被動的男人”,對女兒的損害則非直接,主要是不能夠為她們提供令人滿意的父親(這裡涵示她亦妨礙丈夫執行父職)。無論如何,她對子女過度親近並施行控制,令他們變成她的“被動迴響”。她如此做乃重演自己兒時的經驗。與上述三種喪失功能的母親不同,這一類母親通常都是“相當幼稚的”,她從未進入“性器官階段”(指相對於男性“殺父娶母情結”的異性戀覺醒階段),而停留在更早期的情感成長階段上。她的整個性生活是幼稚的,可能一直進行自慰到中年。

——《過禪意人生:存在主義治療師眼中的幸福》

四類不稱母職的女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