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博士生的一封致謝信,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故事讓你真正瞭解他!

“他的世界本無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我走了很遠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

二十二載求學路,一路風雨泥濘,許多不容易。如夢一場,彷彿昨天一家人才團聚過······”

近日,這封博士生畢業論文的致謝信刷爆社交網路,感動了很多網友。

信的作者叫黃國平,是中國科學院的博士。然而,這封致謝信講的故事,和他的頭銜看上去實在不搭。

信中,他講述了自己20年的求學之路。坦白講,其中的艱辛,讓書單君受到強烈的震撼。

12歲時,母親離家出走;

17歲時,父親因交通事故去世,照顧了他17年的婆婆也病故;

“她照顧我17年,下葬時卻僅是一副薄薄的棺材。”

緊接著,如兄長般的計算機啟蒙老師,對他照顧有加的師母,不久之後都離開了人世。

親人的相繼離開,已經讓人倍感痛苦,但對黃國平來說,

真正讓他絕望的,是看不到頭的貧窮。

這位博士生的一封致謝信,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故事讓你真正瞭解他!

他有多窮?

高中之前的生活費,主要靠抓黃鱔、週末釣魚、養小豬崽和出租水牛來掙。

有一次,他半夜因為被狗和蛇追而掉入水裡,手電筒又碰巧出了故障,最後只能摸黑爬回家中。

然而,就這樣辛苦抓來的黃鱔,還經常被父親賣掉拿來買酒,導致他常常連學費都沒得交。

“人後的苦尚且還能克服,人前的尊嚴卻無比脆弱。”

這位博士生的一封致謝信,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故事讓你真正瞭解他!

別人踏踏實實坐在教室上課,他卻經常因為拖欠學費被老師叫出去約談;

因為窮,他買不起衣服和鞋子,所以夏天只能光著腳走路;而冬天,他也只有幾件破舊的衣服,常常被凍得縮著脖子,走路都打激靈。

黃國平坦言:“如果不是考試後常能從主席臺領獎金,順便能貼一牆獎狀滿足最後的虛榮心,我可能早已放棄······”

有人說,黃國平的故事,就是

當代版的《送東陽馬生序》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600多年前的宋濂,不正是今天的黃國平麼。

這位博士生的一封致謝信,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故事讓你真正瞭解他!

好在,命運並沒有放棄他。

進入高中後,學校免了他全部的學雜費,還有人幫他解決了生活費的問題。上了大學,他更是找到了自己喜愛的計算機事業。

如今,他不但是中國科學院的博士,還就職於騰訊人工智慧實驗室,年薪達到了六位甚至七位數。

窮人家的孩子,想要改變命運,何其艱難。但正因如此,黃國平的出現,才彌足珍貴。

“他的世界本無光,他把自己活成了光”。

在這個人人皆喊“階層固化”“寒門難出貴子”的時代,這個“山區窮孩子逆襲”的故事,無疑是一束最耀眼的光。

誰成就了“黃國平們”?

在這封信底下的眾多留言中,有一條讓書單君感觸最深:

“如果人生真的有捷徑,那讀書依然是最好的一條路。”

事實也證明,讀書以及對知識的渴望,也成了黃國平改變命運的唯一抓手。

就像他在信中所說:

“家徒四壁,在煤油燈下寫作業或者讀書都是晚上最開心的事。”

你能想象得到嗎?無數孩子厭煩的“作業”,在黃國平的眼裡,那是“最開心的事”。

這位博士生的一封致謝信,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故事讓你真正瞭解他!

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而這份堅持,最終也讓他獲得了回報。

這個回報,

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中科院博士的學歷、網際網路大廠的高階崗位、近百萬的年薪;

有精神上的富足:

樂觀、謙遜、懂得感恩;

比如當初為他解決高中生活費的胡叔叔,黃國平每次假期回來,都會前去看望。

此外,他還希望自己年過半百,依舊有一顆赤子之心,“最後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

“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苦難沒有成為黃國平桎梏和羈絆,相反卻讓他在讀書中不斷用知識的力量,打開了一扇人生逆襲的門。

這位博士生的一封致謝信,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故事讓你真正瞭解他!

而這樣的例子,又何止黃國平一個。

前不久,

“北大保安第一人”

張俊成又火了一把。

原因,則是他成為一所民辦中職學校的校長。

27年前,還是一名北大保安的他,透過自學考上北大法律自考專科,從保安逆襲成大學生,一時間傳為佳話,被稱為“北大保安第一人”。

改變他命運的,正是讀書。

作為一個從窮山溝裡出來“山娃子”,張俊成有多珍惜讀書的機會?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見過每一個時間點的北大。”

由於沒有先例,所以當時根本沒有人相信他。但他深知,只有死死抓住讀書這條路,人生才有更多的可能。

底子薄,基礎差,他就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功夫。

白天站崗,晚上拼命學習;平時刻苦,週六日也不休息;甚至很多時候,吃飯都顧不上。

這位博士生的一封致謝信,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故事讓你真正瞭解他!

備考那段時間,他每天只睡3小時,以至於半年瘦了15斤。

就是這樣跟自己死磕,他最終如願以償,上演了一出

“掃地僧式”的傳奇

後來,張俊成的故事,被寫進《北大燕園衛士》校刊,他的照片也被印到了北大的地圖冊上。甚至在他的影響下,北大從此多了一個“北大學霸保安隊”。

但更令人震驚的是,他在畢業後拒絕了北大的挽留,而是選擇回到家鄉,當了一名中學老師。

“我要把北大學到的東西,帶給家鄉的孩子。因為我比誰都清楚,‘落後’是什麼滋味。”

2015年,他和幾位朋友,一起聯手創辦了一所民辦中等職業學校,而他自己,也成為了這個學校的校長。

他的學生,大多都是窮人家的孩子。

學生沒錢上學,他就自掏腰包;學生在家裡沒人管,他就自己扮演父親的角色,陪著學生讀書,被同學一口一個“爹”地叫著。

這位博士生的一封致謝信,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故事讓你真正瞭解他!

北大校友盧新寧有一段演講特別有名:

“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

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你們或許不相信了,因為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

社會階層的流動固化了嗎?

也許有人會這麼覺得。

但書單君相信,

只要人們還可以讀書,還相信讀書的力量,流動就不會停止。

這也是為什麼,在黃國平的信中,比苦難更讓人動容的,是他那句樸素的信念:

“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後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熱搜背後,還有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有人說:不管是黃國平, 還是張俊成,說到底還是小機率事件。

這樣的話,不無道理。

畢竟,確實還有很多出身不好的苦孩子,

往往一點風浪,就能改變他們的人生軌跡。

假如黃國平的升學過程中,某一個環節出現錯誤;假如張俊成沒有碰巧遇到幫助他的老師,那麼結果可能完全不一樣。

讀書的信念、奮鬥的過程、社會的幫助,一樣也缺不了。

在黃國平的致謝信刷屏後,微博@中科院之聲發了一條訊息:

“在中國科學院流傳著一句話,我們不會讓任何一個有志氣的孩子,因為錢的原因讀不起書。”

這位博士生的一封致謝信,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故事讓你真正瞭解他!

在書單君看來,這也是在黃國平這件事,更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社會應該給更多尚在奮鬥途中的“黃國平”們,提供更加公平的上升機會。

即使不可能人人都像他一樣徹底改變命運,至少能夠在讀書中獲得成長,以及向上的力量。

這也是讀書,更加普世的價值。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叫:“讀書給你帶來了哪些改變?”

網友@最後的精神王國,在底下留言:

“在我最焦慮的時候,像智者一樣幫我指明方向;在我得意忘形的時候,幫我懸崖勒馬;又在平淡迷茫的日子裡,告訴我路在何方。”

這句話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29000多人給他點贊。

讀書就是這樣,看似一個個微小的獲得,卻總能在生活中的不經意處,給你帶來重大的影響。

比如在路遙《平凡的世界》中,一本《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影響了主人公孫少平的一生。

這位博士生的一封致謝信,刷爆了朋友圈!一個故事讓你真正瞭解他!

多少年過去了,就像村上春樹所說:“聽故事的人成了講故事的人,講故事的人成了故事裡的人。”

這像是一場人類精神力量的馬拉松,一代一代的人都在接力傳承,從而讓每個少年都有向上生長的機會。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