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去世之後,老公得了抑鬱症

婆婆去世之後,老公得了抑鬱症

作者 | 王璽

一位中年男士被醫院診斷為抑鬱症,被妻子帶來做心理諮詢。

之所以說被妻子帶來,是因為諮詢是他妻子提議並堅持的。他不願意一個人來,要妻子陪著自己一起來,才肯接受諮詢。

諮詢室裡面對妻子時,他的表現就像一個小孩子,說話小心翼翼地看著妻子的臉,妻子說什麼都頻頻點頭,對她有一種無條件的全身心的依賴。

妻子說,以前可不是這樣的,以前都是她依賴他,幾乎什麼都聽他的。

這個變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他倆互相張望,各自陷入沉思中。

他妻子先開口:

好像是從他媽走了以後。

3年前,他80多歲的老母親去世了。

他被喪母之痛擊垮,長久沉浸在悲傷中,抑鬱的種子可能從那時就埋下了。

其他兄弟姐妹都很快恢復了正常的情緒和生活,只有他一直情緒低落,做什麼都提不起精神,總是跟單位請假,不想去上班。

與此同時,他對妻子表現得越來越依賴,恨不得什麼都要她來決定,她去哪兒他都亦步亦趨。

他妻子有些欣慰地說:

我婆婆在世的時候,我老公眼裡只有他媽,成天就圍著他媽轉,對我愛搭不理的,也不愛管我們自己家的事,我和孩子不知受了多少委屈。

我婆婆走了以後,他倒對我上心了,說句大逆不道的話,我婆婆走了以後,我們夫妻關係倒好多了。

說到這兒她看看老公,他不說話,神情陰鬱,沉默地聽著。

她話音一轉:

但是他現在這個樣子,對什麼都沒興趣,連班都快上不了了,也挺讓我擔心的。他就想天天守著我,連買菜都想跟著我,我也有點煩啊。

我覺得他媽沒了,他的魂兒也隨他媽去了……

其實他媽生前挺自私刻薄的,對他一點都不好,幾個孩子裡頭最不喜歡的就是他。他卻最孝順,討好了他媽一輩子。

他媽走了,最傷心的人也是他。

婆婆去世之後,老公得了抑鬱症

每次諮詢,妻子都陪著他一起來。

很多時候,都是妻子不停地說,他在一旁默默聽著。

這種感覺有點奇怪,但我知道這個諮詢對他很重要,所以沒有過早干預。

同時去理解他只是沒有做好準備,還處在依賴妻子、希望她替自己表達的狀態中。

雖然他不太說話,但不說話本身也是一種表達。

有一次諮詢,他自己來了,他說有些話當著妻子的面不好問我。

他問的第一個問題:我承認我愛人說得很對。我媽生前對我就是不好,兄弟姐妹裡最不心疼的就是我,但為什麼她都走了好幾年了,我還是接受不了,還是很悲傷?

我字斟句酌,力圖委婉:也許因為媽媽在世的時候,你一直沒有得到她的愛,所以你才會拼命討好她,希望她能夠愛你關注你……

當她走了,意味著你永遠也得不到她的愛了。

他很驚訝地看著我:我沒想到是這樣。

我們沉默了許久。

他打破沉默:

可是她在世的時候,無論我怎麼討好她、孝順她,她也沒有愛我、重視我啊……

我最想不通的是,我為她做了很多事情,買了很多貴重的東西,她從來不表揚我,也不會表現出很高興的樣子。

但如果我哥哥我妹妹給她買一樣東西,哪怕那東西根本就不值錢,她也會高興好幾天,還逢人就誇他們。

我一直努力想滿足我媽,但我好像怎麼做都不夠,怎麼做她都不滿意。

現實生活中,這樣的事例其實不勝列舉。

原生家庭中,越是得不到父母之愛的那個人,越會去討好父母,黏著父母,無私奉獻給父母很多愛,甚至為了討父母歡心,還要無私地為兄弟姐妹奉獻。

得不到愛的孩子,想用這個惟一可能在家庭中獲得位置和認可的方式,來換取父母家人的愛和關注。

但他越是去討好和奉獻,越得不到父母家人的愛和認可,因為父母家人早已理所應當地習慣了他的奉獻和付出。

有時他為父母做十件事,抵不過兄弟姐妹做一件。

母親在世的時候,他得不到愛和認可;

母親走了,他永遠也得不到了。

這是他比其他兄弟姐妹更難接受母親離世的原因,也是他對妻子開始依賴的原因。

情感空虛無所依託的他,無形中把妻子當作了另一個媽,另一個精神寄託。

婆婆去世之後,老公得了抑鬱症

從小缺愛的孩子,一生都在找媽。

曾有一位中年女來訪者羞憤交加地跟我說:我爸老了,怎麼變得這麼下流?

我請她詳細講講。

原來她一直在照顧年邁的父親,但父親有時竟然用“色迷迷”的眼神看她,有時對著她這個女兒喊媽媽,有時還嘟噥著跟她說想吃奶……

可把這個女兒噁心壞了,跟我說氣得都不想再看到他,直接讓保姆照顧他算了。

我請她談談父親的經歷。

原來她父親從小就沒了媽,跟著爸爸和後媽長大,沒有得到什麼愛。

跟她媽媽結婚以後,他非常依戀妻子。

她媽媽十年前去世後,她父親整個人一下子垮掉,好像活不下去了,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之前的愛好不再有興趣,老朋友們也不想交往。

成天呆在家裡不想出門,他的身體衰敗得很快,還有些老年痴呆的症狀。

她說她爸爸活下去的惟一樂趣,是每天都要看著亡妻的相片,跟相片上的妻子說話。

這個女來訪者,偏偏長得跟她媽媽還很像。

我聽完心裡有些明白了,對她說:你爸爸糊塗的時候,可能把你當作了你媽媽的替身,有時甚至可能把你當作了他媽媽的替身。

她的眼淚一下子奔湧而出。

她回想起來,承認老爸清醒的時候就不會這麼失態。

她沉甸甸的心因此而輕鬆釋然了。

理解父親後她很自責,說早知道爸爸這麼孤獨缺愛,當初就該支援他再婚的。

她媽走後,她爸曾想和一個相識多年的阿姨再婚,遭到她的強烈反對。

婆婆去世之後,老公得了抑鬱症

有一個來諮詢的大三女生,是我見過對諮詢最認真謹慎的人。

決定諮詢前,她花了幾乎大半年時間,尋找適合自己的諮詢師。

她尋找諮詢師的方式很特別,看面相憑眼緣,不管機構推薦的諮詢師有多好,她都只堅信自己的感覺,以直覺和本能去抉擇。

確定諮詢後,她向助理拋了一大堆問題,大到諮詢師受訓背景、其他來訪者的評價,小到地鐵怎麼坐,出地鐵要走幾分鐘……

問完還是不放心,諮詢前一天她提前踩點,掐著表看坐地鐵到機構要多少分鐘,出了地鐵要走多少分鐘,還有“看看諮詢的這個地方跟自己的氣場合不合”。

正式進入諮詢時,她先從包裡掏出一沓稿紙,鄭重地遞給我:這是我寫的從小到大的成長經歷,您先看看吧。

我說:諮詢結束後我會看的。

她堅持:我希望您現在就看,這樣可以對我多一些瞭解。

意識到這對她很重要,我答應了。

我們的諮詢從我看資料開始,這是她用另一種方式在表達。

我花了半小時看完她寫的東西,這個過程中她一直盯著我,等我看完馬上問:看了我的故事,您最直接的感受是什麼?

我衝口而出:

我覺得你用了很多力氣來保護自己。

這句話頓時讓她紅了眼圈。

我終於理解她為什麼如此小心謹慎了。

她剛滿一歲時父母就離婚了,她被送到爺爺奶奶家撫養。她的父母很快各自再婚生子,只在每週末抽時間回去看看她。

對她來講,等於自己從一生下來就失去了父母。

上小學後,她每週末輪流去父母家住一天,起初她還覺得新鮮好玩,父母也安慰她說:

別的小孩只有爸爸媽媽兩個人愛她,但你現在有兩個爸爸兩個媽媽愛你,而且你比別的小孩還多了兩個弟弟妹妹呢。

小時候她不懂,懂了以後怒火萬丈:除了爺爺奶奶,我沒有別的親人了。我跟那些所謂的爸爸媽媽、弟弟妹妹一點都不親。

沒有人督促敲打,她從小就發奮要好好學習,力求德智體全面發展。學習之餘她還學會了做家務,為爺爺奶奶分憂。

在眾人眼裡,她成績優異,綜合能力強,性格獨立有主見,很多同齡人做不到的事情她都能做到。

她被很多家長視為“別人家的優秀孩子”。

諮詢中我問她:爸爸媽媽無法更多地照顧你,但你依然活得很好,你是怎麼做到的呢?

她說當自己不得不面對一些困難或挫折時,也會很害怕,也會很崩潰。

她說自己腦子裡常常有自怨自憐的聲音跳出來:

你看你多可憐啊,別的孩子什麼都有人管,想要什麼馬上有人給買,上學放學都有人接送……

只有你總是一個人,想哭都不知道找誰哭,想要什麼都不知該找誰要。你就是個倒黴孩子,你一點都不好,你沒有人管沒有人疼,連親爹親媽都不要你。

說到這兒她流淚了:

把自己一通狂貶之後,我心裡很快又有一個聲音跳出來,那個聲音跟我說,

沒關係的寶貝兒,爸爸媽媽越不能陪著你,你越要好好照顧自己,好好愛自己……

其實跟很多孩子相比,你還算是幸運的,爸爸媽媽在以他們的方式對你好,物質上從沒虧欠過你,歸根到底他們還是愛你的。

很多事情不是你造成的,不是你的錯,你已經很好很努力了,你值得擁有好生活,你值得被愛被認可。

很多時候,她就是以這種內心對話的方式去勸解自己,鼓勵自己。

在這樣的方式裡,她真的得到了安慰和療愈。

她無疑以這種方式嘗試著重塑自己的

「內在父母」

,重新去定義、建構自己和父母的關係。

在自我安撫的過程中,她學會了接受現實和靈活變通。

她心裡明白,如果一味陷入對父母的怨恨和期待中,她只會把自己逼進無藥可解的死衚衕。

事實上在很多家庭裡,孩子和父母的角色是本末倒置的。

當父母沒有能力堅守在父母的位置上,就意味著拱手讓權,意味著承認自己也是個孩子。

這時候,有些孩子便會成長為一家之主,甚至成為父母的父母。

現實中,很多對父母失望或得不到父母之愛的人,會把這份期待投射到配偶或重要他人(包括可信任的長輩、老師、領導、諮詢師)身上。

有的人幸運地找到了那個重要客體。

有的人窮其一生,也找不到心意契合的愛人,找不到可以信賴的重要客體,其間的心痠痛楚,旁人難以感同身受。

著名的華裔影星尊龍,從小被親生父母拋棄,幾次被人收養,每個收養他的家庭對他都很刻薄,他幾乎在打罵和忍飢挨餓中長大,日子過得非常悲慘。

18歲那一年,他終於苦盡甘來,迎來人生重大轉機。

一個美國家庭資助他去了美國,經過多年磨難與打拼,他終於成長為國際巨星,成為第一個獲得金球獎的華人演員,更以其高顏值入選全球最美50人。

他到底有多成功呢?

上世紀90年代,國人平均工資才幾百元的時候,尊龍的片酬已超過千萬元。

人生如此成功如此輝煌的他,內心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孤兒。

他一生都在渴望找到歸屬感,找到自己的根。

可惜直到67歲,他還是孑然一身,陪伴他的是永遠的孤獨清冷。

他曾傷感地說:

“我沒有家,沒有父母,沒有讀書,沒有童年。

這個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的國際巨星,後來把兩棵很有眼緣的千年古樹認作了自己的祖父祖母,每當他難過痛苦的時候,就會靠著古樹哭一會兒。

婆婆去世之後,老公得了抑鬱症

那兩棵千年古樹,是尊龍為自己尋找的精神上的父母,是他能夠想到的疼愛自己的方式。

每個人都渴望父母的愛,渴望透過父母來確認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現實中,理想的父母其實少之又少,每一個為人父母者都有各自的侷限、脆弱甚至創傷。

求而不得的時候,我們要學會放下對理想父母的渴望。

我們還可以選擇成為自己的父母。

去學會自己長大,哪怕跌跌撞撞,吃苦頭,走彎路。

我們可以承擔起屬於自己的人生責任,管理、照顧好自己,充分地肯定、整合、療愈自己,由自己來決定,將擁有什麼樣的生活,活出什麼樣的狀態。

當我們能成為自己的好父母,就能成為孩子的好父母。

一位智慧的來訪者延伸了這個概念:

如果我們可以成為自己的好父母,那我們還可以成為自己的好兄弟,自己的好朋友。

他說得太好了,就像一下子開啟一個通道。

光亮照進來,天地頓時開闊。

婆婆去世之後,老公得了抑鬱症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