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家庭生活:夫妻互相體諒、不苛責、不PUA,有問題解決問題

正常家庭生活:夫妻互相體諒、不苛責、不PUA,有問題解決問題

(小塵4x/圖)

在短影片平臺口碑甚好的“這是TA的故事”,常有作品引發共鳴。在一則短影片中,男的聽命買來西瓜,女的丟擲“在哪買的”“熟不熟”等一大堆問題,把男的惹火了,給出一句“煩死了”,於是屋內出現短暫冷戰。男的這時接到朋友電話要出門,告知妻子,妻子卻只冷冷地“嗯”了一聲。男的就大為不適應,再次強調自己是要從這個門裡出去喝一杯,“以你的性格,你肯定問我,去哪,跟誰,男的女的,幾點回”,女的就勢問了這些,完了懟一句:“你不是嫌我問題多嗎!”

你以為夫妻大戰要升級?錯了!劇情至此突然“反轉”,只見男人閉上眼陶醉般地嗅口空氣,脫口而出:“就是這種感覺,踏實!”走到門口還叮囑妻子把看了好幾天的包包買了,女的也笑了,“隨時查崗哦。”

這個短視頗有讓“圍城中人”會心一笑的能力。這才是很多家庭經常上演、欲罷不能的“踏實感”遊戲啊。我所參加過的多次私人聚會中,有的被查崗者一面嗔怪伴侶的多疑,一面又表露出一份暗自的得意。要是喝到酩酊大醉徹夜不歸,也沒個查崗電話過來,那才沒面子。

踏實感是什麼,這則短影片的製作者給出字幕解釋:就是我講廢話你會聽,我委屈時你會哄。這當然不能盡顯“踏實感”的豐富內涵,但也足以直抵人心了。

這讓人們思辨,一個正常的家庭應該是什麼樣子。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想一想一個不正常的家庭是個什麼樣子。

不久前,有學者發了一個短影片,說了東漢名士梁鴻把誓言“非梁鴻不嫁”的著名醜女孟光娶回家,並與妻“舉案齊眉”典故的故事,並詼諧地說,夫妻過成這個德行,我絕不回家。

和“舉案齊眉”有一拼的,是“相敬如賓”。以前我也讀過反對“相敬如賓”式家庭生活的文章,深以為然。這兩個詞代表了非正常家庭的典型狀態。當屋宇之下的兩個人過成了凡間難尋的“典故人”,那真真無趣了。

當然,紅塵男女,誰都不是聖人,因此活成“相敬如賓”“舉案齊眉”的機率大概極低,但是執著於冷戰、假意奉承、面和心不和,卻不難做到。

《延禧攻略》中,“大豬蹄子”和富察皇后的“相敬如賓”堪稱典範,可結果呢?

有些“相敬如賓”不過是“相敬如冰”罷了。所以才有那句話,“不羨鴛鴦不羨仙”。總之請從不食人間煙火的“仙境”下來,回到人間煙火裡。

“人間煙火氣”具體到一個家庭,就是炊煙之下、爐火之上的鍋碗瓢盆協奏曲,就是今天紅臉明天和好、今天惆悵明天微笑。“人間煙火氣”絕對不是浪漫主義眼光下的一派祥和安樂,而是如電視劇《喬家的兒女》、電影《愛情神話》中以細節展現的平實的、有觸覺的悲歡交集。我們可能找不到一個從沒有矛盾的家庭,金庸小說中的經典夫妻郭靖和黃蓉那麼恩愛,還爭執過呢。“夫妻沒有隔夜仇”本身就說明,夫妻之間碰撞幾下、生些“仇氣”屬實正常。

一個正常的家庭理應如此:可以有爭執,可以有面紅耳赤——這才符合人性,也總會面對各種難題與波折,但我們在家庭內部的任務不是放任爭吵、無視難題與波折的存在,甚至把矛盾擴大化,導致家庭的僵局和破滅,而是家庭成員之間攜手直面問題、解決問題。

我認識的一對老夫妻,互懟日常化,但懟“度”有限,很快就“收兵”。他們在不斷的爭執和化解中真正白頭到老。

一個家庭的建設,必然是夫妻雙方共同完成的專案。無論哪一方的敷衍都會削弱這種“共建”的動力,使得一個家庭陷入被動、難堪境地。

這即表明,夫妻應該居於平等的地位。婚姻生活,既不是溢美之詞中空中樓閣的展示,也不是某一方對某一方的刻意取悅。對任何一方尊嚴、權利的誇大其詞,都是對家庭生活真相的誤讀和誤導。

值得注意的是,有一種苛求男性的傾向。本文開頭所提影片中,男人顯然也被妻子使喚慣了,“你要的西瓜”“你要的賣家”背後,是“你要的還價”“你要的標準”乃至“你要的權利”。被使喚且動輒得咎,這也是一些好好男人在家中的真實處境:聽任妻子牽著鼻子走,那是“寵妻狂魔”,否則就是斤斤計較、小雞肚腸,“不像個大男人”。

但似乎很少聽說過“寵夫狂魔”?就因為你是男人,所以只有“寵妻”的份兒,這已是暗行的標準?寵有時是一種情調,但也不是必須限定男對女;大多數時候,正正常常地過日子,同甘共苦、排除難題,過上舒適的日子,就是有煙火氣的生活。

一個社會,“女漢子”和“怕老婆男人”頻現,總歸非正常——我們當然尊重為了生活而不得不負重前行的男女,但在家庭關係特別是夫妻關係中,這份“負重”也是不須強調的重點。試圖讓夫妻的某一方“低到塵埃裡”、強到人間少有,似乎這樣才能讓夫妻關係更健康、更有建設性,這挺奇怪的。把握好夫妻關係的微妙之處,不添油加醋,不違揹人倫,心平氣和地推導一種基於人性的互諒互讓、知難而上、相互尊重,再重要不過了。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伍裡川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