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正念?正念讓生活變得從容,生命漸多智慧

剛接觸正念的朋友經常好奇地問我,

“什麼是正念呀?

通常我會回答:

“正念不是正確的念頭或觀念,而是正確心態下的覺知,正確的心態包括放鬆、接納、友善、好奇、開放等等。”

似乎一句話就概括了,但往往感覺還是意猶未盡,因為裡面其實有著更豐富的內涵和層次,於是就想寫篇短文來專門闡述一下。

當今世界世俗正念運動的源頭之一來自流傳於東南亞及南亞的南傳佛教,“正念”的巴利文(記錄南傳佛教經典的一種古印度語言)為sammā-sati,意指“

正確的念住

”。

sammā是個巴利文字首,指“正確的”;sati是“念住”,指“心清楚地了知物件,不忘失”的意思;而“正念”的英文可譯為right mindfulness。所以我們可以很自然地推測sammā-sati和sati,也就是“正念”和“念(住)”應該是有區別的。

而對於“什麼是sammā(正確的)?”在南傳佛教界和正念的社會應用領域,一般是指“

正確的心態

”。

什麼是正念?正念讓生活變得從容,生命漸多智慧

緬甸知名的禪師德加尼亞尊者尤其重視

“正確的心態”

,他曾經開示道,“正念的意思是不忘失,記得。不忘失什麼?你不要忘記什麼是正確的和有益的,(對於禪修者來說)同時也意味著正確的禪修心態和正確的禪修物件……正確的心態是禪修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正念減壓課程(MBSR)的創始人卡巴金博士給正念下的定義是:“正念是一種有意地,不加評判地,對當下的注意(覺察)。”其中的“不加評判”就是一種“正確的心態”。

Brown、Ryan和Creswell定義正念為:“對當下事件和經驗的一種接受性的注意和覺察(2007)。”裡面的“接受性”也是一種“正確的心態”。

Bishop、Lau和同事則認為正念包括兩個要素:

第一個要素是對

當下的

,此時此刻的體驗的覺察;

第二個要素是對體驗採取一種

好奇的

,開放的,接納的態度。這第二個要素明確地指向了“正確的心態”。

什麼是正念?正念讓生活變得從容,生命漸多智慧

關於“正確的心態”,卡巴金博士在其第一本專著《多舛的人生》Full Catastrophe Living中就強調過正念的七種心態:

1。

不加評判(Non-Judgmental)

: 不對自己情緒、想法、身體感覺等現象做好或壞的價值評判,只是純粹的覺察

2。

耐心(Patience)

:對自己的各種身心狀況保持耐心,有耐性地與他們和平共處

3。

初心(Beginner's Mind)

:常保持一個初學者之心,保持好奇,開放,以赤子之心面對每一個現象的發生

4。

信任(Trust)

:相信自然的安排,相信生命的智慧與能力能帶來最適合的安排

5。

不強求(Non-Striving)/無為(Non-Doing)

:只是無為地覺察當下發生的一切身心現象;不強求想要的目的

6。

接納(Acceptance)

:願意如實地觀照當下的身心種種現象

7。

放下(Let it go)

:放下種種的好惡分別心,只是分分秒秒地覺察每個當下發生的身心現象。

而這些“正確的心態”既是正念行者在練習中必須經常檢視的方向標,也是整個正念練習所要培養的目標——個人內在的“狀態/境界”(動態的),即

良好的心的品質。

所以一開始對於初學者來說,上述“正確的心態”只是來自導師的結論性的“道理”,屬於二手的“智慧”,只有經過時間的錘鍊和沉澱,這些良好的心態才會自然地生髮,並作為自身的“智慧”和“狀態”逐漸由內而外地呈現出來。

什麼是正念?正念讓生活變得從容,生命漸多智慧

也許可以說,這種“正確心態下的覺知”練習是目前多數禪修體系以及國際知名正念課程的核心技法,其中包括止禪的練習(隨息或數息練習等)、開放覺知練習和若干輔助禪法(慈心想、感恩念等)。關於這個層面的正念練習給人帶來的許多利益,目前網上已有非常多的研究報告和介紹性文章,這裡就不贅述了。

如果站在去宗教的社會化正念運動的立場,寫到這裡也許就可以擱筆了。但不少喜歡刨根問底的正念行者可能並不會滿足,因為大家相信約2500年前北印度的悉達多太子證得了無上菩提(最究竟的智慧)和痴貪嗔的徹底解脫,而據說那是一種最好的身心狀態。

而嚮往之餘,一心求索的禪修者不禁會問“佛陀是透過什麼方法成就的?”是“正確心態下的覺知”嗎,還是其它的方法?說到這裡,其實就進入禪修道次第的領域了,面對擁有三大語系(南傳、漢傳和藏傳)、宗派林立、經典浩瀚,令人眼花繚亂的古老佛教,究竟哪條是佛陀親傳的菩提道呢?此刻“拈花微笑”也許是最聰明的做法了。

當然在這裡,除了“微笑”和“無諍”以外,我也願意說明一下自己的抉擇,個人更傾向於從南北傳早期佛典(南傳《相應部》和北傳《雜阿含》)對比抉擇出的原始佛法,其核心的教法是十二因緣,禪法的精髓是因緣觀,而“正確心態下的覺知”則是基礎的準備功課;

並且在原始佛法中,“sammā-sati正念”是指“對因緣法及緣生法的正知善見(如實觀察)”,而非其它。

什麼是正念?正念讓生活變得從容,生命漸多智慧

在面向社會大眾的正念課程(正念減壓MBSR、正念認知療法MBCT等等)裡,雖然不同的正念導師往往會有不一樣的修行傳承。

比如卡巴金博士本人的修行就至少融合了南傳的念住禪法和曹溪宗(屬於禪宗)的心法,而我所知的一位資深的MBSR老師是緬甸雪吳敏禪法系統德加尼亞禪師的弟子,另一位知名的正念導師則是緬甸馬雜湊禪法的長年練習者。

但由於這些課程的學員多數是正念的初學者,再加上課程設計中刻意的去宗教化,正念導師們一般會聚焦在常用正念技法的教授上,而不會涉及過多佛教法義和修行道次第的探討,我也認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是個比較明智的做法。

所以在這個層面上,可以說大多數的正念導師們是志同道合的,

家都在致力於正念的廣泛傳播,從而讓越來越多的人身心更為平衡,生活變得從容,

生命漸多智慧。

作者:陸維東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