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作者:書單君

時隔八年,餘華終於出新書了。

八年前出的《第七天》,已經是餘華公認的“最差的一本書”。一時間,關於他江郎才盡的論調流傳甚廣。

但平心而論,在當今的中國作家之中,餘華依然是最令人期待者之一。

八年之後,他出版了這本

《文城》

書的宣傳語裡最醒目的一行寫著:

寫《活著》的餘華又回來了!

真的是這樣嗎?

小編第一時間拿到書後,花了幾天時間將它讀完,過程中幾次心情大起大落,但最終還是能誠實地說一句:

經歷過巔峰,也承受過質疑的餘華,這一次的確沒有讓人失望。

甚至可以說,對於當下這個人人都是“網際網路移民”的時代而言,《文城》的意義,或許比《活著》還要大。(注:文章第一、二部分包含劇透)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01

尋妻之旅

《文城》的故事發生在清末,主人公叫林祥福。

在溪鎮人最初的印象裡,林祥福是一個“身上披戴雪花,頭髮和鬍子遮住臉龐”的男人,非常謙卑和沉默寡言。

他原本不屬於溪鎮,他的家鄉在遙遠的北方。

為了一個承諾,他將自己連根拔起,漂泊至此。

這個承諾,關於一個叫小美的女人。

24歲那年,在一天夜裡,從遙遠的南方來了一對男女。

男的叫阿強,女的叫小美,他們說想在林祥福的家裡借宿幾晚。第一次見面,林祥福便對小美動了心。

阿強說,他和小美是兄妹,來自長江以南,一個叫做文城的地方,他們打算進京去找尋一個親戚,希望在他那裡某一份職位,開始北漂生活。

林祥福沒有聽說過文城,也沒有去過南方,但他記下了這個名字。

幾天之後,阿強獨自上路了,而小美因為生病,暫時留在了林祥福家,打算等哥哥安穩以後,再來接她。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但是,哥哥再也沒有回來。林祥福和小美就生活在了一起。兩人結婚時,林祥福給小美看了自己祖上的家業。

一張地契,一張房契,和藏在牆壁後面的,祖上傳下來的金條——十七根大金條和三根小金條。這是林祥福對小美展現出的信任。

後來沒過幾天,小美說想去找一個廟,給哥哥燒香,保佑他平安。臨走之前,小美給林祥福做了一頓好吃的,還把很多事情都細緻入微地交代了一遍。然後就一去不復返。

找不到小美,林祥福越想越覺得不對,挪開牆壁上的磚頭後發現,地契房契沒動,金條卻少了一小半,只剩下十根大金條,兩根小金條。

氣急的林祥福,大哭自己不孝,娶了這麼一個壞老婆。過了些日子,萬念俱灰的林祥福重新相親,打算忘掉小美,卻覺得誰也沒有小美好。

就在這時,小美又回來了,她說:

我懷了你的孩子。

金條沒了,帶回來一個孩子。林祥福的第一反應當然是大發雷霆。但冷靜之後,善良的他卻自我安慰道:至少留下的金條,比被偷走的多。

他沒有逼問金條的去處,而是給小美辦了一場更盛大的婚禮,等候孩子生下來。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小美給林祥福生下一個女兒,女兒滿月以後,小美又一次選擇了離開。

這次,她沒有帶走金條。但林祥福這一回鐵了心,要把小美給尋回來。

他把金條全部兌換成銀票,把房子和地交給家裡的長工,抱著襁褓中的女兒,獨自踏上向南的旅程,去尋找小美的故鄉,文城。

02

總有一個地方叫文城

在不斷的尋找中,林祥福終於發現,好像根本就沒有文城這麼一個地方。

最終,林祥福找到了一個叫溪鎮的地方。他感覺這裡的人和小美的口音最像,到長江的距離也和當年阿強描述的吻合。他斷定這裡就是文城。

於是,他在一個正逢雪災的日子裡,在這裡住了下來,聽見哪家門裡有嬰兒啼哭,就上前敲門,手裡揣一枚銅錢,求人給他的女兒喂一口奶。

林祥福的後半生就在溪鎮開始了。他在此地一住就是二十年,期間他結識了一位好友,兩人一起做起了木匠生意。他又用帶來的銀票包下一些田地,漸漸成了溪鎮第二富庶的人家。

接下來書裡大量的篇幅,都在描寫溪鎮的生活,溪鎮的人民,以及動亂年代,面對軍閥和土匪的事情。林祥福最初尋找文城、尋找小美的初衷,似乎被徹底擱置了下來,成為了一場不再被提起的往事。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小編一直在猜測,林祥福和小美到底會以怎樣的方式見面?他還會繼續踏上尋找小美的旅程嗎?

沒想到更意外的是,主角突然就死了。

林祥福死於強盜之手,輕描淡寫,且全書才進行到三分之二處。讀到這裡時,小編大感詫異,不知道後面的故事該如何進行。

讀完以後我才明白,其實《文城》的故事,本應到此就結束了,餘華不知是出於什麼心態,在後面寫了一篇“文城 補”,交代了林祥福一生追尋,卻無法得知的真相——小美的故事。

原來,

小美和阿強根本不是兄妹,而是夫妻。

家境貧窮的小美,作為童養媳,很小的時候就被送到了阿強家去。阿強家在溪鎮開著一個染坊,條件還算不錯。但小美的婆婆刻板而封建,讓他們家一直處在一個沉悶的氣氛之中。

小美正式嫁給阿強不久之後,有一次她偷了阿強家一些銅錢,接濟了孃家丟了錢財的弟弟。被婆婆發現以後,小美被一紙休書趕回了家。但小美乖巧可愛,公公和阿強都捨不得她。幾個月後,阿強趁沒人在家,偷了家裡的錢,去接小美,和她一起私奔去了上海。

那是他們此生最快樂的一段時光,兩個鄉下人第一次在上海見到了電燈、電車、風月場。但很快,他們就沒錢了。阿強憶起父親給他提過,說有個親戚在京城做一份好工作,想帶著小美進京找他。

在去京的路上,乘坐的車子拋了錨,阿強就與小美一起,寄宿在了林祥福家裡。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看到林祥福為人溫和善良,一個人住在那麼大的宅子裡,又總是盯著小美看,阿強動了歪念頭。

京城裡的親戚他完全不知道怎麼才能找到,小美跟著自己,恐怕也只會吃苦。於是,他謊稱和小美是兄妹,希望把小美留在這裡,自己先去京城探探情況。等安穩了下來,再把小美接走。

小美在林祥福家看到金條的那天晚上,她就明白,自己該走了。幾天後,她偷了金條,前往京城尋找阿強。這時的阿強,已經淪為乞丐,卻一直在苦等小美的到來。

他們拿著金條,打算回到溪鎮,剛剛啟程,小美卻發現自己已經懷了身孕。她堅持要回林祥福那裡,即使被打被殺,也一定要把孩子生下來。

阿強沒辦法,只好找一個地方繼續等待小美。

從小做為童養媳被寄宿在阿強家的小美,可以說從來沒有過話語權。她一直扮演著一個乖巧聽話,等待被阿強救贖的弱者形象,但是這一刻,不一樣了。她主動選擇了自己的命運。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在這裡,書中這樣寫道:

在這個長江邊的夜晚,小美和阿強對調了他們此生的位置,此後不是小美跟隨阿強,而是阿強跟隨小美了。

生下孩子以後,小美再一起離開,找到了阿強,和他一起回了溪鎮。

那年冬天,溪鎮迎來了一場雪災。雪還未停的時候,溪鎮在廟裡組織了一場祭天,小美和阿強也去了。

活在愧疚之中的小美,祈求蒼天以後,開始祈求林祥福,她說:來世我再問你生個女兒……來世我要為你當牛做馬。

他們在雪中長跪,就再也沒有起來。那場祭天凍死了6個人,阿強與小美都在其中。而那天,正是林祥福剛剛來到溪鎮的時候。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文城》裡從沒有出現過文城,文城是一個不存在的地方,幾乎只存在於阿強的口中,和林祥福的心裡。

在書臨近結尾得地方,小美擔心林祥福找來,阿強卻讓她不用擔心,說“他找不到這裡,他去找尋文城了”。

小美問他:文城在哪裡。

阿強說:總會有一個地方叫文城。

文城到底在哪裡,文城到底是什麼,這或許是每個讀完此書的人,都會疑惑的一個問題。

03

總有一些價值,高於“活著”

小編把這本書講給一個同事聽以後,她問我:林祥福一輩子都在追尋文城和小美,不僅沒有找到,最後還不明不白地死在了土匪手下。那這個故事到底告訴我們什麼呢,求而不得嗎?

其實,我也不知道。

好的文學通常都是主題模糊的,可以任意去解讀

,但有一點很確定:

如果寫一個追求夢想最後成功的故事,那豈不就是隨處可見的勵志雞湯小說了嗎?

這顯然不是餘華會寫的,或許不問結果,只是去追,對我們普通人來說,才是更應該去了解的道理。

既然無法解釋《文城》在表達什麼,那麼或許可以將它引向另一個問題:餘華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寫一本《文城》這樣的書。

嶺南大學教授許子東曾經這樣概括《活著》。

他說這是一本“只有厄運,沒有惡行;只有美德,沒有英雄”的小說。

《活著》裡並沒有出現過真正的惡人,福貴的遭遇,基本都是因為厄運。而小說裡的人物,特別是一輩子不離不棄的家珍,完全是美德的化身,聖人般的存在。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至於英雄,那更是沒有。福貴一家人,在面對種種厄運和時代變遷時,從來都是被動承受的。他們承受命運,只求活著,自然不能算作是英雄。

但到了《文城》,情況有所不同。

《文城》裡什麼都有。

充滿殘酷的命運,也有真正的惡人。

小說裡的人物依然充滿美德。林祥福的不離不棄,為了一個女人拋棄家產,尋找一生。造成林祥福悲劇的小美,雖然將他拋棄,你卻會在讀完以後,依然認為她是個好女人,只是遇上林祥福的時機不對,這是命運的捉弄。

書裡也有英雄。明明認慫可以活下去的林祥福,選擇了反抗,最終死於土匪刀下;明明可以逃離溪鎮的老百姓,組成了自衛隊,與土匪廝殺。

面對命運時的主動抗爭,使他們成為了英雄。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多了一腔熱血,多了一股勁兒

這是《文城》與《活著》第一個大的區別。

另一個巨大的區別,在於對文城的尋找上。

多年以來,我們聊起《活著》在表達什麼,一定有一個詞會在這時出現——好死不如賴活。這幾乎可以說是《活著》的主流價值。

福貴一生可以說完全是一個被動的命運接受者。他沒有信仰,也沒有追求,只有作為生物最低限度的慾望——活著。

《文城》中的人物就大不相同。林祥福正是因為不願接受小美的離開,才主動選擇尋找。溪鎮的人民為了保護家人,捨生取義和土匪搏鬥。

有些價值高於活著本身。

這大概是《文城》之於《活著》,第二個大的區別。

在單純的文字分析上,《文城》自然比不上《活著》,有存粹的惡人與英雄的存在,也必定是傷害文學價值的事情。

但至少就“對於當下這個時代的價值”這一點上,小編認為,或許《文城》比《活著》更有意義。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知乎上有個問題,說如果天降橫財,你會怎麼生活。很多高讚的回答,都在表示,想要混吃等死。

“不想努力,想當鹹魚”,這是當下眾多年輕人心底最大的夢想。

這是否也算是新時代的“好死不如賴活”呢?

相對於正在佔領時代的“鹹魚黨”們,《文城》裡清末的世界中,有一個為了愛情放棄金錢,尋找一生的林祥福,一個忠誠於從小在一起的阿強,卻也不忘報答林祥福的小美,和一群勇敢抗爭的溪鎮人民。

他們的故事,在這個信奉“不相信愛情,只相信金錢”“對誰好不如對自己好”“我只想躺平”的時代裡,顯得有那麼一點不合時宜,卻像一股吹進領口的冷風,能讓人打一個哆嗦,停下來環顧四周。

至於讀過《文城》的人,是否會去相信那套略顯老舊的價值觀,其實也未必重要。

它能讓對當下的主流習以為常的我們看到,“噢,原來還有這麼一種活法兒”就足夠了。

餘華出新書了!這一次,他的《第七天》和《文城》,你能接受幾個?

主筆 | 輕濁 編輯 | 燕妮

圖源 | 《活著》、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