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愛拖延終究一事無成

“勤則世上無難事,拖則易事也難成。”

遇事不拖延,是一種高階的修養,立說立行,才能成就想要的人生。

遇事愛拖延終究一事無成

遇事愛拖延,終究一事無成。

人們常說,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其實,

機會只會垂青於那些能夠緊緊抓住機會的人。

一家效益不錯的工廠招聘員工,提前半年釋出招聘資訊,不僅有基本常識的筆試,還有上機操作的面試。

為了得到這個職位,有心的人,早早就開始準備,透過各種渠道,找來那個廠子以往筆試的資料,還在工廠門口,等著工人下班,詢問他們關於“上機操作”的問題,並請他們指點,到哪裡可以找到相關影片,對照著練習。

可對於一個愛拖延的人來說,雖然心中極其渴盼能入職,行動上卻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即便身邊有人,幫他找齊了所有筆試和麵試的資料,他也不願馬上開始學習。

這種人,像極了小時候學過的課文《寒號鳥》中的那隻總在說著“哆哆哆”、“嗦嗦嗦”的寒號鳥。它明明知曉寒冬即將來臨,只有給自己壘個溫暖的窩才能度過嚴寒,卻成天都在拖延,最後被凍死。

遇事愛拖延的人,最終只能害了自己,要麼坐失良機、一無所獲,要麼累及終生,再也沒有轉變命運的機會。

和一個遇事愛拖延的人合作,簡直給自己背上了一個沉重的包袱,時時都會擔心,分配給他 的事情做好了嗎?為了以防萬一,乾脆自己再動手,做一個備份,才能讓忐忑不安的心,稍微踏實一點。

遇事愛拖延終究一事無成

遇事不拖延,才能抓住思想的火花。

發明家愛迪生,在發明電燈泡的過程中,進行了幾千次的實驗,其中不乏突如其來的思想火花。比如,用圍脖上的棉紗做燈絲。

為了讓想法變成現實,他立即從圍脖上取下一根棉紗,做成炭絲,進行多次試驗。燈泡的壽命延長到13個小時,遠勝於此前用白金做燈絲時燈泡只能延續兩個小時,後來,又達到45小時。

雖然最後的電燈泡絲不是棉紗,但正是“遇事不拖延”,才讓愛迪生一次次在思想火花的指引下,找到了最合適的材料。

每個人都有惰性,累了、倦了的時候,總想要休息一下。可在激勵競爭的當下,唯有不斷推陳出新,才能搶佔先機,贏得市場。

比如,一個寫文案的人,必須天天堅持學習、累積,才會有“火花”閃現。而只有立即將那些突然迸發出來的奇思妙想趕緊記錄下來,並沿著這個思路,形成一個完成的方案,才能將那“一個點”的光芒擴散開來,最終形成獨具特色的文案,給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這就是為什麼,有人半夜會從被窩裡爬起來習作,有人會在“開悟”的一瞬間,立即放下手頭的事,去把想法變成現實。

很多人,一生命運的改變,並不是一件很大的事,往往就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觸碰到了他心底裡的那根“弦”,最後一發而不可收拾,人生也就此大不同。

遇事愛拖延終究一事無成

遇事不拖延,才能抓住成事的機會。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曾寫下這樣的詩句警策世人:“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這也就是告訴人們:

做人,一定要惜時勤勉;做事,一定要雷厲風行。

村裡迎來一位客商,在沿著環村公路視察了兩天之後,決定要承包下整個村子,用來做鄉村旅遊開發。他把這個想法告訴了村支書,並準備了一份合同,如果村民們同意,一週之後就簽約。

村支書趕緊召集村民們開會商量,並宣讀了合同內容。大夥聽了很是興奮,紛紛表示贊同,但對於承包租金卻表示太低了,要求村支書再去“講講價”。

這邊,村支書還在準備著“討價還價”,那邊,客商卻已經做出了決定,一週的時間到了,他簽約了臨近的另一個村,承包租金並沒有增加。

這下,村裡人都很是失望,責怪村支書沒能留住客商。但客商卻說,他之所以和另一個村合作,是因為他們更果斷,遇事不拖延。

其實,大家都明白,“酒香也怕巷子深”,好不容易有人願意來投資,先幹起來再說。等到做出了品牌,提升了影響力,租金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遇事愛拖延終究一事無成

遇事不拖延,是最好的自律。

時間有限,能夠抓住時間的人,才能掌控自己的命運。遇事不拖延,就是讓自己今日事,今日畢。

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但不管哪個在先,哪個在後,都需要動手去做,才能有收穫。一個人習慣了找藉口,則天大的事,都可以往後無限期拖延,最終,讓自己下不來臺。

一個遇事不拖延的人,往往捨得對自己“狠心”,在比常人更有效地利用時間的過程中,他們也漸漸拉開了自己和普通人的差距。

哪怕登上了更好的平臺,發展到了更高的層次,這種遇事不拖延的行為準則,依舊會讓他們脫穎而出,遙遙領先。

作者:如風輕似雲淡。

您的幸福,我的祝福。

圖片源自網路。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