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婚姻跨越階層,現實嗎?沒有閃光點別人不可能青睞你

如果要說什麼小說經久不衰,那或許是

愛情小說

了。

每個時代的主流愛情觀念也許千差萬別,但總有些精神核心是相似的。常言道:

人類總是在重複以前犯過的錯誤

。這也側面證明了,在愛情、婚姻裡那些前人栽過的跟頭,後世也依然會栽進去。

比如十九世紀的時候,歐洲的資本主義處於發展階段,但封建階級制度卻沒有被取消。所以在那個時候,即使你非常有錢,但在落魄貴族面前依然是抬不起頭的。

靠婚姻跨越階層,現實嗎?沒有閃光點別人不可能青睞你

這有點類似在我們古代,商人再有錢你也處於被動狀態。所以當時就出現了一種風氣:富裕人家的女兒透過與貴族聯姻,帶領全家實現階級的跨越。

當時女方有錢,男方有地位的婚姻才被視為“

強強聯合

”。不過也因為這樣的婚姻中充滿了功利性,所以很多夫妻之間並沒有愛情,會出現許多的問題。不少小說也會選擇以此作為切入點,對封建資產階級進行批判。

不過不同於十九世紀那種“

一方有錢另一方有地位

”的“強強聯合”,現在許多人更多是寄希望於另一半既有錢也有社會地位。

靠婚姻跨越階層,現實嗎?沒有閃光點別人不可能青睞你

更有趣的是,希望透過婚姻跨越階級的男性一點不比女性少,只是一般新聞和影視作品都不太選擇這一類作為展現的點,畢竟比起拜金男,

拜金女才是製造話題的“金鑰匙”

要說起描述透過婚姻跨越階層的小說,那麼就不得不提到

簡·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

了,光是改編的影視作品就高達數十部。

《傲慢與偏見》中的貝內特一家五個女兒,根據當時的英國法律,女兒是沒有繼承權的,於是貝內特家的女兒們都鉚足了勁想要嫁給一個好的丈夫。

靠婚姻跨越階層,現實嗎?沒有閃光點別人不可能青睞你

當然,女主角伊麗莎白並不這麼認為,她與達西之間,卻因為姐姐/好友的關心,彼此都產生了偏見,但最後兩人卻又放下了傲慢,解除了誤會走到了一起。

事實上在書中簡·奧斯汀透露了一個真相:不僅是女性在覬覦男性的地位,男性也覬覦著女性的財產。

很多貴族都是徒有虛名,落實到過日子還是要看真金白銀,比如達西父親收養的男孩威科姆,就一心想要攀上有錢女性的高枝。

靠婚姻跨越階層,現實嗎?沒有閃光點別人不可能青睞你

而《傲慢與偏見》進步的一點,就是達西與伊麗莎白的結合超脫了階層和金錢的需求。伊麗莎白本身沒有多少財產可以繼承,但達西喜歡她並不是對她有所圖,而是

看上了她高貴的靈魂

比起為了金錢而去結交的女人,伊麗莎白顯得更加純粹,正是這份純粹吸引了達西。所以當伊麗莎白批評達西時,達西雖然會因為自身傲慢而感到生氣,卻會反思自己的錯誤。

伊麗莎白的魅力在於思想和生活的獨立。正是因為這種獨立,才讓她有底氣對“強強聯合”的婚姻表示反對。

靠婚姻跨越階層,現實嗎?沒有閃光點別人不可能青睞你

在面對權貴時的不卑不亢,也是很多人,哪怕是一百多年後現代人的罕見品質。

大環境都在主張女性經濟獨立的時候,其實我們更應該注意的是

思想上的獨立

。經濟獨立可以帶給自己主動權,但思想獨立可以讓人在經濟條件欠缺的情況下勇敢對輕視和不平等說“不”。

尤其是在現代,不僅是女性,男性也逐漸在思想上形成了依賴性。從好的地方看,這是大環境對兩性之間都更加寬容了——

不會將買房買車的重擔全部壓到男方身上

。但從長久來看,這種現象無論是對自身還是整個社會的風氣導向都不好。

更何況,這種建立在“跨越階級”基礎上的婚姻,又能有幾分真情在呢?《傲慢與偏見》中探討了婚姻的兩種極端:

完全感性

,拋棄一切現實因素而結婚;以及

只考慮金錢利益

,在完全沒有愛情的基礎上走進婚姻。

不過從結果上來看,絕對的感性和極致的利益,都不會帶來一段好的婚姻。也許就像在簡·奧斯汀在書裡所寫的:

好的婚姻,夫妻雙方是互相仰慕的

兩個人身上都有能吸引對方的品質,彼此能互相支援,這樣的婚姻才有繼續下去的動力,這也正是企圖用婚姻跨越階層的人,身上所不具備的。

靠婚姻跨越階層,現實嗎?沒有閃光點別人不可能青睞你

現實點說,想要透過婚姻跨越階層,實踐起來也並非容易,自己身上沒有閃光點,靠什麼去吸引高階層的人來青睞於你呢?

美貌

可能是一個答案,只可惜美貌換來的婚姻註定短暫,江山代有美人出,只見新人換舊人,想要單純靠美貌實現這一夢想是不現實的。靠婚姻跨越階層,現實嗎?沒有閃光點別人不可能青睞你。

這個世界上,終究還是

靠自己最靠得住。

不要對婚姻抱有超越平常心的期待,畢竟很多時候,期望越大,失望越大。完全感性或者只考慮利益的婚姻,都沒有好結果。

靠婚姻跨越階層,現實嗎?沒有閃光點別人不可能青睞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