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內部版》刊發這篇文章

能否當好人生的“甲方”?“乙方感”背後的青年浮世繪

原創 劉巍巍 半月談

“麻煩您了”“打擾您了”“拜託了”“馬上安排”……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這些充滿謙卑、恭敬語氣的措辭並不鮮見,彷彿乙方迴應甲方的樣子,表面客客氣氣,實則距離感滿滿。網路上因而創造出一批新詞彙:“乙裡乙氣”“乙德報怨”“堅定不乙”“恐乙己”等等。不少年輕人就此自嘲:“我們是乙掉的一代!”

“乙方心態”無處不在,“乙方感”無孔不入。這種不分場合情境、一味畢恭畢敬的“習慣性卑微”,是主動鑽營、美化人設的刻意為之,還是早早被現實磨平了稜角後轉而尋求自我保護的不得已而為之?部分青年人“乙裡乙氣”現象背後是什麼樣的行為邏輯和處事哲學,折射出哪些社會心理痛點?

“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戀”

“乙”,來源於訂立合同時的甲方、乙方。甲方一般指提出目標的一方,乙方則指負責實現目標的一方。在法律層面上,甲乙雙方原本具有對等的權利義務。但在實際契約履行中,相較於乙方而言,甲方因牢牢掌握出資、驗收等決定性環節,往往佔據更多主動權和更強勢的主導地位。在這樣一種不完全對等的關係中,產生了“甲方虐我千百遍,我待甲方如初戀”的相處模式。

供職於南京一家傳媒公司的85後青年郝菲說,長時間在乙方公司工作,講起話來不知不覺就帶有很強的“乙方感”,做事也變得“乙裡乙氣”。

有網友調侃,一切都只為了讓甲方“爸爸”高興,情緒對了,一切都對。甲方提需求,乙方無論能否實現,總是逃不開一句表達極其配合的“好的”。

在乙方的角色裡沉浸久了,這種語氣往往蔓延到日常生活中,對誰說話都像是在與甲方交流,“乙裡乙氣”的語境已超越了工作體系中訂立契約的雙方。不僅是對甲方,對待同事、朋友,也都客氣到卑微程度。

郝菲說:“逢人都是小鳥乙人、百乙百順和乙德報怨。甚至明明自己才是提供幫助的人,最後竟然沒忍住先說了聲謝謝,場面一度尷尬到從道謝變成道歉。”

不妨總結一下當代“太乙真人”的畫像:聊天資訊從不敢漏看,有了新訊息立馬回覆;聊天記錄裡,出現頻率最高的詞是“好的”或“收到”;最愛掛在嘴邊的是“打擾了”“辛苦您了”“拜託了”。還有人總結了“乙”的精髓:表面功夫要下足、嘴皮子功夫要周全。

“乙化”的行為邏輯

網民“一顆葡萄”說:“搬磚、社畜、乾飯人、乙人……年輕人為自己貼上一個又一個標籤,聽起來是自嘲,實則內心充滿疲憊和困惑。”

網民的留言代表了部分青年的心聲,亦暗示了“乙裡乙氣”產生的社會動因。在逐漸放大的生存壓力下,保持自我還是保住工作?在蹺蹺板上尋找平衡點,並不容易。

總結起來,“乙化”原因有三:

一是禮貌、盡職的人設營造。不可否認,有些被定義為“乙裡乙氣”的特徵和行為方式,某種程度上算是一個人有禮貌、有修養的表現。對職場年輕人來說,如此打造禮貌、盡職、恭敬、謙卑的人設,更易為周圍人接受,輕輕鬆鬆得到好評,風險成本與機會成本是最低的。

二是趨利避害的現實選擇。現實中,每個人的地位不同,手中擁有的“議價權”也不同。領導分配的任務必須完成,這是分內職責;甲方的需求要滿足,這是合同中的約定。對一些職場人,特別是年輕的職場人來說,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有時候與其彰顯自我、表達意志,還不如服從安排、儘快完成任務,因為最終還是得按要求辦。

三是社會角色的潛在混淆。值得注意的是,當一些人面對親人、朋友時,“乙方感”同樣撲面而來。追根溯源,是無休止的加班、過不全的週末、24小時開機待命等,打亂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社會角色在潛意識中發生混淆,工作中的“乙”氣便堂而皇之地滲透生活的方方面面。

過猶不及,允執厥中

“乙裡乙氣”並非一無是處,也並非無可救藥。

在工作中,無論甲方乙方,都要按照契約精神,做好分內之事,保持專業性,不越俎代庖、指手畫腳,這是良好合作的基礎。同時,更要學會換位思考,嘗試著讀懂你的對方,讓“乙裡乙氣”由裝腔作勢變成發自內心的尊重,成全別人也成就自己。

生活遠不止於工作。無論工作的延長線怎樣拓展,仍要儘量保持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感和分寸感,仍要保持內心的純粹性和自我的真實度。“乙裡乙氣”的社交、舉止,不等於人格的卑微,“百乙百順”也應該是有選擇的自願。如果“乙”抹殺了個人所有情緒、意見甚至個性,長此以往,將喪失對自我的掌控和人格底線,也將會迷失自我。

心理學家提出24種性格優勢,並把優勢分為“過度使用”和“使用不足”兩種。“乙裡乙氣”表現出氾濫的卑微感就屬於過度使用狀態。通常而言,每個人都會具備3到5個比較優勢,並且優勢與優勢之間可以互相發生作用,幫助我們調整到最佳狀態。

試著瞭解併發揮自己的優勢,可以嘗試借鑑乙方的良好態度和處世哲學,把“過度”調整為“適中”,便可逐漸重拾對工作、生活的底氣感和主宰感。在提倡個性張揚、多元相容的新時代,職場青年不必無分寸、無底線地把乙方心態代入全部工作、生活甚至植入心靈深處。全社會也要營造文化環境,讓青年一代啟用主人翁意識和主體意識,努力掌握命運主動權,發揮個性和創造性,每人當好人生的甲方。

半月談記者:劉巍巍 | 編輯:李建發

責編:秦黛新

《半月談內部版》刊發這篇文章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