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女心理師》預告片出來的時候,我對這部電視劇還蠻期待的。

一來是看到楊紫其中穿著職業裝,講著心理學術語,形象似乎與她以往的不太像。

挺希望小妮子能在劇裡有所突破。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二來是因為我自己對心理學有興趣。

可是當我開啟這部劇看了幾集,真有些後悔沒有預先給自己敲警鐘。

畢竟許多前車之鑑表明,

我們的職場劇就像單位老領導,不裝,是不行滴~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說實話,《女心理師》開頭那個長鏡頭還行。

彷彿在說明立場:快節奏的現代社會里,人們之間有著這樣那樣的碰撞,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應該去注意。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然而,當楊紫出場,我隱約感覺到氣氛不妙。

她出場前,章若楠飾演的女學生給自殺干預中心打去電話,告訴一位接線員:“我想自殺。”

接線員問“在樓頂哪個位置”時,楊紫適時出現。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第一個鏡頭,是她的嘴,這張嘴用很嚴肅的聲音,說:能在哪兒?要跳樓的人在哪兒都危險。

立馬,襯托出另一位接線員水平不如自己。

接著,螢幕裡是楊紫風馳電掣的背影,以及動感十足的音樂。

火速戴上接線員的裝置後,她自我介紹道:您好,我是心理學會的諮詢師,請您相信,我有足夠的專業能力可以幫到你……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之後與女學生的溝通中,楊姑娘的表情、聲音無多少起伏變化,總是很嚴肅,

包括在說“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的時候。

有點像……影視劇裡的拆彈專家。

不禁有些納悶,這樣有距離感的態度,真的會令一位要自殺的女學生放下防備嗎?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好吧,心理學那套東西我也不是很懂。

只好勸說自己,也許這樣的表現形式,是為強調專業心理諮詢師在極端情況下的沉著冷靜吧。

所以就諒解了這一幕。

可繼續看的過程中,我發現那種“沉著冷靜”老是重演。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倪萍扮演的賀媽媽一頭“血”地躺在椅子上,楊紫演的賀頓立即去做的事是,

緊閉雙眼,回憶種種細節。

然後從細節中發現,媽媽正在裝死。

其實這個情節主要的地方倒也沒啥問題,畢竟臺詞裡有交代賀媽媽之前裝死過多次。

賀頓緊閉雙眼回憶的模樣,有秀“最強大腦”之嫌。

發個動圖大家感受下。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提個醒,這一段也配上了動感十足的音樂。

滿螢幕彷彿都在寫著“高上大”。

後面,還有賀頓為選擇諮詢室裝備而閉目思索的畫面,同樣高上大。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熟悉的氛圍,熟悉的畫面,讓我有齣戲之感,

會想起《唐人街探案》裡有超能力的偵探劉昊然。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不僅僅如此,賀頓還有個問題。

看她生活中大多數時候的樣子,挺自然挺鄰家。但是,千萬不要跟她聊心理學!

因為聊心理學時,

她會自動切換成另一副面孔。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有天,井柏然演的男主躺在傢俱店的椅子上,說:電影裡所有諮詢室裡,都有這麼一張躺椅。

賀頓便立即直挺身軀,昂著頭,放大瞳孔,進行了一段科普。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而後她想到男主不知道大名鼎鼎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是誰,於是,又對弗洛伊德做介紹。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順便說下,這樣閃著藍光類似科幻片的畫面,在前幾集出現過數次。

有次還是出現在楊紫行走於辦公場所的時候。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賀頓的閨蜜何以玫,也犯過男主一樣的“毛病”。儘管不懂心理學,她卻常和賀頓提它。

有回她們一邊喝著小酒,一邊聊起了多巴胺。

果不其然地,賀頓在對“多巴胺”作名詞解釋時後又變了樣子,眼神、語調都發生了改變——

嚴肅的、幾乎不容置疑的。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一旦開啟“心理學”這個話匣子,賀頓就難以停下來。

與閨蜜繼續聊天中,她用所學知識分析起了男主的人品。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分析完,又根據穿著,分析起先前未曾謀面過的另一個男生(估摸著是男二吧):

黑色,象徵著威望、高雅、低調,還有創意,同時也意味著執著、冷漠跟防禦。黑色一般是高管還有專業人士,像這樣的人,他們都是肉食動物,處在食物鏈的頂端,黑色外衣之下隱藏的,是具有強烈的攻擊性……

一邊說,還一邊露出傲嬌的小眼神,有點霸總靳東的感覺。

閨蜜聽完,不知何故掐起了人中。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反正,前幾集《女心理師》真讓我覺得不夠好看。尤其是前三集。

主要原因不是出在楊紫的表演上,畢竟她需要按照導演、編劇的意思走。

後來又看了幾集,感覺她在與來訪者交流時表現得還可以,不再是那種端著的姿態。才讓我鬆了口氣。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個人感覺《女心理師》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它好像透露著一種逼格焦慮:

人設一定要夠斜槓,要多種才藝纏身,生怕觀眾不知道他們是精英;

臺詞、畫面一定要夠酷炫,夠牛氣哄哄,即便失真也沒關係……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然而在主角的專業性上,似乎又不那麼追求。

查了下《女心理師》兩位編劇的背景,感覺她們沒有學過多少心理學。

大膽推測下,“大心理諮詢師”賀頓那段透過穿衣打扮篤定評價他人時,所運用的“心理知識”,可能是透過某搜尋引擎自學的。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而女主說出的“一看就是自大、自妄,主要是自戀,我最討厭自戀的人”,也讓我有點迷惑。

因為,心理學上有個常見觀點是:所有人都自戀。

《女心理師》:楊紫的“最強大腦”,看得我有點懵

不過,《女心理師》在有些點上還是值得表揚的。

它讓許多人知道了一些心理諮詢倫理,如:諮詢師和來訪者不可以戀愛(《無間道》裡諮詢師與來訪者搞物件真是誤導人)。

也讓部分對心理疾病有誤解的人,改變了看法。據說有觀眾看後說“曾經真不知道,有種抑鬱叫陽光型抑鬱”。

更重要的是,有關心理學的國產劇如今真的是很罕見。

開先河的《女心理師》,

也許會引發不少原本對心理學不感興趣的人,去涉足這個領域,併產生興趣。

作者:肖大雨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