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水墨動畫片可以稱得上是中國動畫的一大創舉。它將傳統的中國水墨畫引入到動畫製作中,作為人物造型和環境空間造型的表現手段,人物與佈景造型既沒有邊緣線,又不是平塗,從而能從影片上表現出毛筆畫在宣紙上的效果,再運用動畫拍攝的特殊處理技術把水墨畫形象和構圖逐一拍攝下來,透過連續放映形成濃淡虛實、擁有水墨畫特別風格、又有可以活動的影像的動畫片。

這種動畫形式風格獨特,而且極具觀賞性,也有極強的中華傳統特色,畫面又有著深遠的意境,可惜由於製作工序複雜,非常繁瑣,成片不多,從1961年到1995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也只成功製作了4部水墨動畫片。

《小蝌蚪找媽媽》

中國第一部水墨動畫片,上映於1960年,取材於齊白石創作的魚蝦形象。故事非常簡單,小蝌蚪羨慕小雞一家其樂融融,在蝦公公、金魚、螃蟹和烏龜的幫助下,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本來這只是一個有趣的幼兒故事,片長僅有15分鐘,但在悠揚的古琴和琵琶配樂中,用巧妙的畫面形式,把觀眾帶進一個優美抒情的水墨畫世界。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本片誕生後獲得過國內外諸多獎項,包括1964年的戛納國際電影節榮譽獎。

《牧笛》

在《小蝌蚪找媽媽》之後,導演特偉、錢家駿又製作了《牧笛》,於1963年上映,片長達到了20分鐘。在藝術方面,這部影片由山水畫家方濟眾擔任了影片的背景設計,畫家們特地畫了十四幅“牧牛圖”供劇組參考。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相對於《小蝌蚪找媽媽》的幼兒故事形式,《牧笛》雖然仍然簡單,但情節上更貼近生活。動畫圍繞一個善於吹笛的牧童展開。一次早出放牧,歇在一棵大樹上朦朧地進入夢鄉。夢中牧童找不到自己的水牛,於是進入深谷曠野尋找。隨著牧童的腳步,影片展現出小橋流水、綠柳成行、竹林幽深的江南小景,以及崇山峻嶺、飛流千尺的宏大氣象。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牧笛》更加獨創的畫面,悠遠童真的意境與餘音繞樑的笛聲,整體一氣呵成,以現在的說法,是一部相當治癒的動畫。

《鹿鈴》

《牧笛》之後,直到1983年才有新的水墨動畫片誕生,這就是根據廬山“白鹿洞書院”的傳說改編的《鹿鈴》。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一對祖孫在採藥時救下了一隻被老鷹捕食的小鹿。小女孩把小鹿治療,當她為了小鹿受傷時,小鹿反過來照顧小女孩,還代替女孩每天到鎮上去賣藥和採購食物。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小鹿聰明伶俐,大家都非常喜歡它。直到有一天,小鹿與父母重逢,準備離開小女孩,雖然他們難分難捨,但為了讓家人團聚,小女孩還是與小鹿告別。臨別前小女孩給小鹿繫上常用的小鈴鐺,小鹿的身影慢慢遠去,清脆的鈴聲依然在山谷裡迴盪著。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與前兩部水墨動畫相比,《鹿鈴》情節性更強,故事更為飽滿,但仍充滿治癒感,而且人物形象更為生動。

《山水情》

1988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製作了水墨動畫片《山水情》,特偉再次擔任指導。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山水情》講述了老琴師在歸途中病倒,偶遇漁家少年。在幫助老琴師康復後,老琴師傳授琴技給漁家少年,又把古琴贈予少年。當老琴師離開時,少年撫琴相送。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這種中國獨有的動畫片,30多年間上美影僅製作4部,部部經典

和《小蝌蚪找媽媽》和《牧笛》一樣,這部動畫在藝術設計上也有國畫大師支援,邀請了吳山明和卓鶴君設定人物和場景。成片更具有詩一樣的氣質、幽遠清淡的畫面已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水墨動畫片是最具有中國文化底蘊與特色的藝術形式,雖然上美影的水墨動畫僅有4部,也都不超過20分鐘,但每部都是巔峰之作,影片所描繪的物件也都是充滿了傳統詩情的內容。可惜想要達到高水準,投入的成本也會極高,即使現在技術發展,想要觸及過去的巔峰,也是極難。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