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要做到心裡清清楚楚,嘴上含含糊糊

人生於世,有誰不希望自己是聰明的,是充滿智慧的,但每一個人所認為的聰明不一樣,他表現出來的智慧也不一樣,有時只通過很小的一件事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為品性,是真聰明還是假智慧。

我們經常會在不同的場合聽到有人侃侃而談,也會有人喋喋不休,但同樣是話多,有些人的話你就聽不厭,有些人說話你就不是很樂意聽,甚至於有人話雖不多,也許就那麼一兩句,要麼令你心生敬畏,要麼讓你敬而遠之,誠然,大部分或許都不會讓你產生漣漪。

很多時候,我們要做到心裡清清楚楚,嘴上含含糊糊

為何?皆因不同人不同性格,對於同一件事會有不同的看法,表達出來自然也不一樣;而有些事情大家可能看法都趨於一致,大家內心都明白著呢,但有人保持沉默,有人委婉表達,有人卻實話實說,於是乎,對於當事人而言,對於不同的人就有了不同的看法。

特別是說別人不好的事情時,尤為明顯,比如說,評論一個人的外貌,保持沉默的就不說了,沉默是金,我們大家都知道的;有人則會說,“瞧瞧,您這氣質,真不錯”;而有人可能就那麼直接來一句,“你看你這長得……”,可想而知,當事人聽了後面這位的話心裡會是啥滋味。

很多時候,我們要做到心裡清清楚楚,嘴上含含糊糊

儘管後面這位說得是實話,但就是不能那麼直白地去說,因為每個人都是有比較強的自尊心的,特別在公眾場合,更是要注意的,很多時候,我們心中要有個章程,明白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而什麼事又必須做,什麼話又必須說。

對於非原則性的事情,完全沒必要一板一眼那麼較真,沒必要一是一,二是二的與人爭,人生於世,太多的事情本就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也沒有絕對的美與醜,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凡事也一樣,有利有弊,我們沒必要鑽牛角尖,非要爭出個所以然。

很多時候,我們要做到心裡清清楚楚,嘴上含含糊糊

對於智者而言,很多時候,其實要做的是心裡清清楚楚,嘴上含含糊糊,因為很多時候,不同的人站在不同角度看待一個問題,就會有不同看法,但你說哪個就一定對,哪個就肯定錯,它不是的,所以,你只要自己心中有個判斷,能夠在不失公允的前提下,有自己的主張即可。

所謂難得糊塗,也正是如此吧。但這並不是說我們要放棄做人原則,該說的還得說,該做的事還得做,只是我們要學會有所取捨,懂得分割,否則就是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那是絕對得不償失的。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