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戰績一般,後世文人為何會將戰功少的李廣,塑造成悲情英雄?

李廣在七國之亂中就身居行伍,而衛青則是以外戚之身得居軍隊總指揮之位,所以這也可能是李廣憤懣不平的地方。而與其說衛青幸運倒不如說漢武帝幸運,他在戰爭中抽到的第一個外戚是衛青,而不是李廣利。

在找不到敵軍主力前提下,衛青透過軍事常識,加上情報分析,和軍事直覺果斷分兵,長距離索敵,由於各部均是經驗豐富的老將,所以分兵索敵就是準備與敵人決戰,而且情報有誤衛青確實不清楚自己面對的是匈奴王庭主力,但不管如何從後世唐名將做法可以看出,各路都會互派斥候進行聯絡,所以決戰時衛青壓根不慫,只要自己穩住,兩翼合圍,就是鶴翼陣。匈奴主力就會被吃光,而衛青部都會有功,可以封侯,增益,結果仗打完了李廣才姍姍來遲。

李廣戰績一般,後世文人為何會將戰功少的李廣,塑造成悲情英雄?

李廣自己性格有問題,過於疏狂,衛青霍去病從不迷路不是一局自帶gps能解決的,他兩戰前情報準備足,帶著匈奴嚮導,甚至軍隊有不少匈奴人,花了很多心血。給李廣配了張騫,他甩下人家帶著小部隊跑了,一頭進了包圍圈。同樣是莽,霍去病在敵人大軍中來去自如,從沒被包圍過,李廣出去四次,兩次被包圍兩次迷路,作為野戰將領顯然是不合格的,他就擅長防禦守城。

李廣戰績一般,後世文人為何會將戰功少的李廣,塑造成悲情英雄?

漢朝一個農耕文明弄騎兵有多難嗎,也就漢武帝這種狠人敢耗盡國力幹這事,而貫徹武帝戰略最徹底的就是衛霍,以快打快,以機動打機動,對於想建立功業下了難麼大本錢武帝來說,只能把主力交給有才能的人。李廣只適合做守將,能做到千里奔襲,一擊必殺的只有衛霍。

李廣戰績一般,後世文人為何會將戰功少的李廣,塑造成悲情英雄?

歷史上那些那些文人把李廣塑造成一個悲情英雄,主要還是為了表現自己的懷才不遇,認為自己跟李廣一樣,有才華但不受重用。文人傲氣作祟看不起那些當朝掌權者,認為他們是靠媚上才能坐上高位的,所以就有意無意的貶低衛青,認為他是靠外戚的身份才能成為大司馬大將軍之位,而李廣卻應為不會媚上才不受重要,難封侯。

李廣戰績一般,後世文人為何會將戰功少的李廣,塑造成悲情英雄?

不自覺地把自己帶入了李廣的角色,所以就寫詩歌頌李廣。加上太史公當年有意無意的抬李貶衛,更給了後世文人歌頌李廣的來源。其實說句實話,中國歷史上哪朝哪代不管昏君明君,能爬上高位的哪個不是大風大浪經歷過來,後世說是名臣奸臣也好,哪個的政治能力,政治手腕,政治智慧都比那些自認為懷才不遇的詩人強太多了。

李廣戰績一般,後世文人為何會將戰功少的李廣,塑造成悲情英雄?

他們看不起衛青,看不起當朝那些媚上的掌權者們,卻從來沒有想過,衛青為什麼能成為大將軍,不止他姐姐是皇后,他取得了漢武帝時期第一次與匈奴大規模作戰的勝利,開啟了大漢武對外用兵時代。或許不是他們沒想過也可能是不願去想,所以就跟當年玄宗當年賜金放還李白一樣,玄宗何等人也,身上流著的可是千古帝王模範李二鳳和第一女帝武則天血脈,開創了開元盛世的男人,李白這種人寫詩天下無雙,至於做官很有可能為禍一方。

李廣戰績一般,後世文人為何會將戰功少的李廣,塑造成悲情英雄?

其實中國歷史上最頂尖的詩人大部分都是這樣,才氣無雙,飽讀詩書,可是政治智慧太差了,所以寫詩的就讓他去寫詩,給這個世界給後世留下一點美好的東西,至於政治就別摻和了。就像李廣箭術無雙,可是一到打仗就不行。但是後世那些詩人就不知道或者說知道但也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就有了所謂的衛青運氣好,李廣運氣不好的認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