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捨得:婆家融不進,孃家回不去,田雨嵐的窘境紮了多少女人的心

《小捨得》裡田雨嵐是一個不那麼討喜的人物,她每天只會逼著自己的孩子學習,從不顧及孩子的意願。你說她不愛孩子嗎,不是,可是這份愛卻很沉重,讓孩子無法承受。

小捨得:婆家融不進,孃家回不去,田雨嵐的窘境紮了多少女人的心

可走進田雨嵐的內心世界,我們卻會

發現

,作為一個母親,在她的認知裡,她已經給了她認為能給孩子好的一切,作為一箇中年媽媽,她的人生又何嘗不是處在艱難的窘境當中呢?

因為田雨嵐的媽媽嫁給了南建龍,婆家一直看不起田雨嵐,所以用田雨嵐的話來說在婆家是“直不起腰”的,她和婆家的關係一直處於非常微妙又脆弱的狀態。

小捨得:婆家融不進,孃家回不去,田雨嵐的窘境紮了多少女人的心

在公婆因為子悠被鍾老師責罵而質問田雨嵐時,婆婆指出他們看似獨立居住,其實每個月的房貸還是公婆在承擔,孩子的花銷也大部分出自公婆之手。

面對婆婆的詰難,田雨嵐說了一句:“我有時候都不知道,我到底是嫁給了顏鵬,還是嫁給了你們全家。”

小捨得:婆家融不進,孃家回不去,田雨嵐的窘境紮了多少女人的心

她委屈地來到孃家,可是“孃家”已經沒有她的位置,媽媽除了說“回去說開就好了”,也無法給予田雨嵐更多的支援。

融不進的婆家,回不去的孃家,使田雨嵐內心的委屈無處可去,她蹲在南建龍家外的牆角下失聲痛哭。

小捨得:婆家融不進,孃家回不去,田雨嵐的窘境紮了多少女人的心

不管田雨嵐之前有多麼的“惹人厭”,可是這一幕卻叫人心疼,有多少像田雨嵐這樣的中年媽媽,沒有“家”的歸屬感,“嫁”給了一個男人,似乎就是嫁給了他的全家,從自己曾經的家庭走出來,又成了“潑出去的水”。

在婆家,她是一個外人,在孃家,她成了一個客人。

已婚的女人,位置到底在哪裡?

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結婚之後,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家成了孃家,自己成了客人,父母會很客氣,每次回家會特地準備好吃的,不讓自己做家務。可是,再也沒有小時候的自在感。

自己住過的房間變成了儲物間,什麼東西都往裡放,曾經的生活痕跡被一點一滴抹掉。如果還有兄弟,而且兄弟已經成家,那麼回孃家就要注意頻率,每次去都不能待太久。

父母應該孝順,但是孃家的事別介入太多,尤其是兄弟已婚,那個家有了新的當家女主人,你要尊重她不能去幹涉人家的家庭內部矛盾。否則你很可能裡外不是人。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大機率是我們要直面的現實。

小捨得:婆家融不進,孃家回不去,田雨嵐的窘境紮了多少女人的心

而嫁到婆家以後,假如暫時和公婆住在一起,那就更不是自己的家,而是“公婆的家”,如果丈夫還有姐姐或者妹妹,那麼自己的位置就會更微妙。

即使自己買了房子,單獨住了,來自“夫家”的掌控也不會那麼容易消失,尤其像田雨嵐這樣,因為丈夫的“不上進”,一直在“啃老”的小家庭。

好像因為結了婚,女人的歸屬感就不知道安放在何處了。

這種“歸屬感”大概就是阿德勒所說的“共同體感覺”。

所謂“共同體感覺”就是指把他人看做夥伴並能夠從中感到自己的位置。

結婚以後,我們在婆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在孃家也沒有合適的位置,似乎成了一個夾心層,離哪一面都似乎那麼近卻又那麼遠。

已婚女人的歸屬感誤區

其實,從我們結婚的那一天開始,我們的歸屬感就應該從孃家剝離開,也不要試圖從婆家找。

小捨得:婆家融不進,孃家回不去,田雨嵐的窘境紮了多少女人的心

我們建立起來的小家,就是我們首要的歸屬感來源,這個小家才是我們要建立“共同體感覺”的地方。

《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裡提到,歸屬感不是生來就有的,要靠自己的手去獲得。

田雨嵐一直都在掙扎,試圖找到自己的“歸屬和價值”,但是她用錯了方向,她把一切都壓到了孩子的身上,認為只有孩子的成就才能夠使她在孃家抬起頭,在婆家直起腰。

這大概也是很多母親的想法,既想做獨立女性,又想母憑子貴,到頭來卻憋得自己一身傷。

想要獲得擺脫這種漂泊的感覺,獲得踏實,關鍵的因素依然在自己本身。

接納這個無法改變的事實,作為一個女兒,我們長大成人,有了自己的小家,曾經的“一家人”變成“親戚”,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從情感上來講也許難以接受,但“分離”也正是我們獨立的第一步。

小捨得:婆家融不進,孃家回不去,田雨嵐的窘境紮了多少女人的心

當我們從母親的子宮裡出來以後,就時刻會面臨“分離”的課題。

女兒要“嫁人”離家,兒子要“娶媳”也一樣要獨立。

兒媳婦能不能在自己的小家找到“歸屬感”,很大程度上跟這個“兒子”有關係。

公公婆婆不是媳婦將來共度一生的人,婆家“融不進”也正常,這個事實我們需要接受,也沒有必要失落,只要能夠和自己的愛人一起,建立好小家,其餘的就順其自然。

作為一個成年人,已婚的我們也應該明白,不管是多親的人之間,有一定的界限感才能使雙方的相處更舒服。

不管我們多麼留戀曾經的家,就算不結婚,也一樣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從孃家到婆家,再到自己獨立的家,也是我們逐漸成熟,尋找到內心支撐點的過程。

小捨得:婆家融不進,孃家回不去,田雨嵐的窘境紮了多少女人的心

這個過程是女人作為一個“獨立完整”的人成熟的開始。

逐漸擺脫對於父母從物質到情感的依賴,是我們向內尋求價值,從而最終獲得“自我價值認同感”和“自我歸屬感”的第一步。

對於一個女人來說,我們在社會中的位置一開始被父母定義,後來被夫家定義,再後來被兒女定義,卻從來沒有機會被自己定義。

在這樣的分離過程中,強烈的孤獨感會侵襲我們,卻也是我們開始思考自我定義的良機。我們不從屬於父母,也不從屬於夫家,我們只屬於我們自己。

在家庭這個小小的“共同體”以外,我們還可以尋找到更多給予我們價值感的“共同體”,我們的角色不僅僅是女兒、兒媳婦,也是“老師”、“經理”、“設計師”、“工程師”……

小捨得:婆家融不進,孃家回不去,田雨嵐的窘境紮了多少女人的心

不管是孃家,還是婆家,和自己的小家保持一定的距離也未嘗不是好事,不執著於“融”和“回”的想法,才能慢慢找到自我的真正歸屬之所,內心變得更加強大。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