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的擔憂,讓我看到了華語音樂可恥的一面!

歌手楊坤在社交平臺發文,引發網友爭議。

楊坤發文表示,自己曾經說過這個時代的音樂倒退了10年,昨天卻發現這個數字說得太保守了。

雖說楊坤近些年來也有不少爭議,但畢竟在華語樂壇神仙打架的年代,他的歌也曾有一席之地,作為音樂人,他也見證了這十多年華語樂壇的衰落。

歲末將至,內地各大平臺舉辦的頒獎禮接踵而至,搶流量、搶收視的一場場頒獎禮,甚至被直白地吐槽為“分豬肉”!

有網友給楊坤留言“咋突然emo了哥”,楊坤迴應道“傷心”,不愧是音樂圈的前輩,僅僅兩個字,就不難看楊坤心繫熱愛的音樂行業,併為目前發展前景十分堪憂。

楊坤的擔憂,讓我看到了華語音樂可恥的一面!

楊坤的坦言擔憂,讓我看到了華語音樂可恥的一面!

因為快速的生活節奏和短影片的興起以及泛娛樂化,音樂漸漸地淪為影片的配角,也更側重於以BGM的形式存在,如今音樂本身的音樂性和藝術性都在慢慢削弱,功能性在不斷增加。

這就是為什麼一些大火的音樂是出現在短影片平臺的原因,因為現在的主要流量是在短影片平臺。

又因為音樂成為短影片的輔助,這就造成了為什麼說,現在的傳播方式比以前的時代強了那麼多。

但現在卻沒有一首大火的現象級歌曲的原因。

這一點,大家若是不服氣的話,可以說一說你認為的現象級歌曲。

楊坤的擔憂,讓我看到了華語音樂可恥的一面!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現在在資料上,我們如今的華語音樂絕對是超過以前的。

比如說華晨宇、肖戰、蔡徐坤。

他們的歌曲銷售絕對是碾壓了前面所有的前輩,一首單曲上億的銷售,在現在也不是天方夜譚。

現在的華語樂壇早就不是講究個人實力的時候了,而是比拼粉絲多少的時候。

只要粉絲多,哪怕就是一首一二三唱出來,照樣有粉絲買單。

那麼這樣的環境下,還有人在乎歌手唱的歌好不好聽,這一個環節嗎?

獨立歌手不能賺錢,最賺錢的是青少年觀眾最熱捧的是“流量愛豆”。

真正做音樂的人要賺錢。只能拼命上各種各樣的節目。

更可怕的是,愛豆也要上綜藝,阿這,層層的圍剿。

然後我們看到的所謂的被寄予厚望的新生代領軍人,用他一成不變的改編套路,低吟淺唱——rap——高音——低吟淺唱——收尾,改編了一首又一首的老歌,卻沒看到有幾首他自己的原創歌曲能夠有幾首耳熟能詳。

楊坤的擔憂,讓我看到了華語音樂可恥的一面!

然後就是尤為嚴重的裁縫拼湊抄襲。

君不見,許嵩都被薅成了許高了嗎?

許嵩的歌《有何不可》被網路歌曲《簡單的幸福》抄襲一事鬧得沸沸揚揚。細心的網友做了兩首歌副歌部分的對比,還做出了五線譜的對比發現,《簡單的幸福》確實跟《有何不可》很相似。

首當其衝的必定是憑藉《離人愁》,而爆紅的李袁傑,一首歌被發現抄襲不下三首曲子。

周杰倫、許嵩都沒能逃過他的魔爪,相信許多人都曾在唱《離人愁》的時候,突然串臺《煙花易冷》吧。

在國外,音樂抄襲也是常事。

涉案歌曲是2013年席捲各大榜單的《Blurred Lines》,因抄襲70年代靈魂歌手Marvin Gaye的歌曲《Got to Give It Up》,判定賠償740萬美金,造成巨大轟動。

之所以有抄襲的現象存在,是因為走捷徑而獲得的成功太容易,不用費腦力去構思,不用絞盡腦汁去尋找那一絲靈感,只需要巧妙地“借鑑”一下,就能名利雙收。

楊坤的擔憂,讓我看到了華語音樂可恥的一面!

現在的歌要麼在短影片上火出圈但旋律簡單,歌詞空洞,很難讓人記住——比如《學貓叫》這樣的神曲——要麼被熱播的劇集帶火,作為電視劇的主題曲才能被大眾所熟知和記住。

目前的歌壇,有兩個最明顯的特點:一方面是金曲匱乏,但另一方面,卻是歌曲量的爆發式增長。也就是高進所說的歌壇空前“繁榮”,每天有成百上千首歌曲發行。

許多音樂平臺的榜單上充斥“不合格”的音樂作品。這樣又推動著口水歌的持續創作,歌曲發行以過往的成百上千倍增長。

而今藝人們就像是一塊磚,哪裡需要就往哪裡搬,唱跳俱佳之外還要去拍戲、上綜藝。他們表面上是全能的,可事實上一無所長,樂壇對於歌手的要求放鬆了?如果沒有,那麼神仙打架的場面,究竟多久能再次重現。

能聽到很有網路歌曲抄襲哪首哪首的,很多歌手連譜子都認不全就可以自稱音樂人。

好聽的歌曲越來越少,華語樂壇需要下一個周杰倫,來帶領華語再次走向世界。

楊坤的擔憂,讓我看到了華語音樂可恥的一面!

或許正是這個時代高速運轉,人心浮躁造成了如今華語樂壇衰落的局面,因為這個時代這個市場本能的在追名逐利,而任何真正打動人心音樂作品,靠的永遠是真誠,永遠是情感。

內地獨立音樂的市場化,擴大商業化已是大勢所趨,畢竟“逆資本”重回“計劃經濟”,唱片時代時代不可能了。

所以現在音樂是否好聽不是所謂的音樂人考慮的原因,他們考慮的是賺多少錢,這才是現在華語樂壇追求的事情。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