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讀樂府】鼓吹曲辭下: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戰歌

在上一期,我們分享了漢樂府鼓吹曲辭中的鐃歌二十二曲,其中保留下來的有十八曲。這些樂府舊題,也被歷代詩人所擬作,最早的擬作鼓吹曲舊題流傳至今的是魏文帝曹丕《臨高臺》,受到鮑照的影響在齊梁以降,擬樂府舊題而作較多,謝脁、王融、沈約、範雲、盧思道等六朝詩壇領軍人物,梁武帝、梁簡文帝、梁元帝、陳後主等詩人都有鼓吹曲辭的擬作。

【領讀樂府】鼓吹曲辭下: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戰歌

而唐人擬作名篇更多,初唐的王勃曾擬作《臨高臺》“君看舊日高臺處,柏梁銅雀生黃塵。”沈佺期擬作《巫山高》《芳樹》和《有所思》等。盛唐已來,樂府舊題名篇更是層出不窮。如李白的《戰城南》緊扣舊題義寫了“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的戰事頻仍,“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的戰事殘酷外,以散文句“乃知兵者是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作結反對朝廷的黷武。此外還有李白和李賀各有千秋的《將進酒》“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豪邁,“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源於古詩十九首的及時行樂,,以及盧仝的《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疑是君。”

【領讀樂府】鼓吹曲辭下: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戰歌

除了對樂府舊題的擬作之外,魏晉開始各朝代也有自己原創的鼓吹曲辭,作為戰歌演奏,有的用漢樂府舊題,只是略有改動比如劉宋何承天所作的宋鐃歌十五曲,除了上陵篇作上陵者,君馬黃篇作君馬之外與漢代鐃歌篇目名保持一致。有的則是在篇目上和漢樂府保持一致,比如傅玄所作的晉鼓吹曲二十二首,則是把漢樂府中散佚存目的篇章重作,復原原有的二十二篇。

【領讀樂府】鼓吹曲辭下: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戰歌

然而大多數朝代的鐃歌都是更貼近於本朝戰史,尤其是一些大勝的戰役,比如曹魏的十二首中有《獲呂布》說的是曹操東圍臨淮,生擒呂布的戰役。《克官渡》說的是大破袁紹於官渡之事,《平南荊》是降服劉琮,《平關中》是征伐馬超。孫吳的《克皖城》是孫權親征大破曹操的戰役,《關背德》是呂蒙白衣渡江破關羽的故事。唐代的鐃歌也繼承了魏吳的十二篇記事的寫法,《晉陽武》是隋末大亂李淵晉陽起兵,《獸之窮》寫瓦當李密之敗天命歸唐,《戰武牢》唐太宗大破竇建德,《靖本邦》是破劉武周。此外還有描寫天可汗邊塞和西域戰功的篇目比如《鐵山碎》是擊退突厥,《吐谷渾》《高昌》是李靖滅兩國。

【領讀樂府】鼓吹曲辭下: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戰歌

《樂府詩集》將晉以後的凱歌也納入到鼓吹曲辭中,比如晉張華所作凱歌兩首,隋代的《述帝德》《述諸軍用命》《述天下太平》三首,唐代的凱歌前期有五言體《破陣樂》《應聖期》《賀聖歡》《君臣同慶樂》外,岑參隨封常清征伐又作七言凱歌六首。

【領讀樂府】鼓吹曲辭下: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戰歌

這些歷朝歷代後作的文人鼓吹曲辭,普遍存在官方軍歌的特點,禮儀作用遠遠大於軍營中的娛樂意義,不如漢樂府民歌中的鐃歌接地氣,便於傳唱,整體來看不如漢樂府成就高。但蕭齊永明年間謝脁應隨王教令所作的十首鼓吹曲辭,頗有清詞麗句,比如《送遠曲》的“北梁辭歡宴,南浦送佳人”,《泛水曲》中“百年如流水,寸心寧共知”。最有名的《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

【領讀樂府】鼓吹曲辭下: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戰歌

鼓吹曲辭就和大家介紹到這裡,接下來我們和大家繼續講述樂府中的另一類軍歌——橫吹曲辭,看看他們有什麼異同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