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攀附宰相製造假政績並盡力贏得皇帝歡心而得以坐擁一方

說到安祿山,就不得不提“安史之亂”。一直以來人們都是把“安史之亂”作為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而安祿山也是大唐由盛轉衰的罪魁禍首。歷史從來都是無法假設的,我們不知道如果沒有安祿山,大唐是否能夠一直繁榮,事實上從安祿山發跡開始,大唐的命運就註定了!

相較於王忠嗣、高仙芝,安祿山沒有顯赫的戰功、沒有行雲流水的文采,他的發跡更加戲劇和偶然。

安祿山從小就是孤兒,30歲以前一直以商人的身份混跡在邊疆地區。30歲步入軍旅,用不到4年的時間就升到平盧將軍,然後開始沉寂,在經歷兩次死裡逃生之後,在40歲那年一躍成為駐守邊疆的藩鎮最高軍事統帥——平盧軍節度使。在之後的幾年裡,他創造了邊疆番帥仕途騰達的神話。42歲兼任了范陽節度使;45歲兼御史大夫;46歲朝廷賜之鐵券封開國公;48歲賜爵東平郡王;49歲又兼河東節度使;自40到49歲,安祿山從一方節帥到身兼三鎮,所獲得的榮耀與君寵達到頂峰。50歲策劃變亂;51歲稱大燕雄武皇帝;55歲被殺。

可以看到安祿山的政治發跡,主要是在40歲以後,而他的發跡和戰功其實並無太大的關係,主要歸功於他處心積慮的個人經營!他是如何做的呢?簡單說來至少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攀附宰相賄賂官員,營造個人榮譽

開元二十九年(741年)河北處置使張利貞到營州考察,安祿山對張利貞及其隨員厚贈金帛,張利貞回朝覆命之時對他大加稱讚,第二年安祿山就被任命為平盧節度使。天寶五年(746年)吏部尚書席建侯監察河北,安祿山又如法炮製,席建侯在向朝廷的報告中力稱安祿山“公直、無私、嚴正、奉法”。

安祿山攀附宰相製造假政績並盡力贏得皇帝歡心而得以坐擁一方

安祿山

之後他投靠宰相李林甫,得到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獲取到更多的政治利益。所謂:“右相李林甫與祿山交通,復屢言於玄宗,由是特加寵遇。”可以說安祿山能夠得到重用,與李林甫等人的推美是有直接關係的。

第二,造假創政績

安祿山知道自己的作用和價值,就是要讓朝廷確信他可以確保唐朝東北邊防的安全。為了“以邊功市寵”,他常常利用欺騙手段誘殺“兩番”。史載:安祿山前後十餘度欺誘契丹,酒宴之時酒中放莨菪子,預掘一坑,待其昏醉,斬首埋之,皆不覺死,每度數十人。甚至不惜有意侵掠兩番,製造事端,惡化邊境形勢。這樣安祿山有了出兵的理由,也就有了立功的機會。

本來東北邊帥身兼“押兩番使”,綏靖兩番、確保東北邊境安謐乃其職守,安祿山卻借之成為他仕途騰達的階梯,其陰毒殘忍與狼子野心可見一斑。安祿山正是利用東北邊防之勢,挾兩番以邀其功,一步一步博得了朝廷的信任、玄宗的恩寵。從這層意義上說,是唐朝的國策造就了安祿山。

第三,贏得皇帝的歡心。

安祿山看準了唐玄宗對東北形勢的態度,明白自己身當守邊重任,向皇帝表達忠心十分必要。進京覲見時,他總是會用很肉麻的話表達忠心。在宴會上,安祿山進奏:“臣生番戎,寵榮過甚,無異材可用,願以身為陛下死。”

安祿山攀附宰相製造假政績並盡力贏得皇帝歡心而得以坐擁一方

李隆基

在唐玄宗面前,安祿山反應敏銳,回答皇上的提問,有時還不乏詼諧。安祿山長得很胖,晚年益肥,腹垂過膝,差不多得350斤。安祿山每行,必有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有次朝見,唐玄宗指著他的大肚子開玩笑:“胡腹中何有而大?”答曰:“唯赤心耳!”詼諧中很確切地表達出自己對皇上的赤誠忠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縱觀安祿山的發跡之路,有幾點還是比較明顯的:

一是他的出生和商人本性,讓他在唐朝邊疆地區找到了發展的土壤。二是洞悉仕途之上的遊戲規則,把個人才華和皇帝的需要有機結合起來,使皇帝信任自己是一個可以倚賴的“萬里長城”。三是緊緊抓住皇帝對自己的信任,充分利用了與楊貴妃的“母子關係”討得皇帝的歡心,鞏固自己的地位。

可以說在安祿山沒有叛亂之前,一直是唐玄宗信任的邊疆守將,那些奏稱安祿山有不臣之心的人,唐玄宗都下令押送給他處理。

安祿山從邊疆守將走上叛亂進而與皇帝分庭抗禮,不是朝夕之事。這與安祿山自身的經營有關,也與唐朝國家政治、軍事、經濟形勢有關,不可一言以蔽之。應該說是當時的歷史條件給安祿山這樣的野心家和投機者提供了舞臺,而這樣的人能夠發跡並且紅透大唐,給我們的更多的是一種警示。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