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與“懂帝”做同事,挺尷尬的。

他們彷彿啥都懂,又擅長搶戲。抓住表現的機會,就一頓墨跡。

比如我的朋友A,前些天她跟領導彙報工作,講到一半,旁邊的同事B突然提高嗓門,開始搶話。

雖然B講得不錯,但A感覺自己被冒犯了,憑什麼你要在我面前跟領導表現?你自己不能找機會麼?

乍一看,你會覺得,是A玻璃心。B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主動參與溝通,不是挺正常的麼?

但你有沒有發現,凡是在溝通時顯得“我很懂”的人,往往人緣都很差。就算他們很優秀,也不會被大家待見。

為啥?因為這些人,沒弄清表現與冒犯的區別。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表現與冒犯

區別究竟在哪?

對於表現與冒犯的區別,可以用兩句話總結:

把問題處理好的同時,說出的話讓大家舒服,

這是表現

。把問題處理好的同時,說出的話讓大家討厭,。

這是冒犯

什麼意思?可以看三個場景:

場景1:

同事處理工作時遇到了困難,你看到後上前說了一句:

“太簡單了,連這種問題你都不懂麼?”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隨後,你幫對方把問題解決。這是表現,還是冒犯? 是冒犯。

為什麼?

因為這種語氣講出的話,屬於道德評判,彷彿對方不能解決問題,就是天大的錯誤。

我們不是領導,沒有資格評判同事。就算你幫他解決了問題,對方也不會領情。

倘若換成:

“這種問題確實很難,我之前也遇到過,要不我來幫幫你?”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你感受一下,這樣說是不是好了很多。既能表現善意,又能展示咱們有能力解決這個問題。這是表現。

場景2:

團隊負責的專案,最後沒成功。表現很亮眼的你,覺得十分委屈,然後說:

“我負責的部分,我懂的地方,都做到位了。”

這是表現,還是冒犯?也是冒犯。為什麼?

因為你表現如何,大家心裡有數

。黑鍋該是誰的,就是誰的,不會跑到你身上。

如果此時還要強調自己的表現,不僅會得罪大家,還會顯得你沒有擔當。倘若換成:

“這次主要是我的責任,如果我能為大家再多做一些事情,也許就不會是這樣的結果。”

這是用自責,對自身貢獻進行包裝。就算你這樣說,大家也不會啥活都讓你幹。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講出這段話,在展示自身貢獻的同時,也能賺一波周圍人的好感。這是表現。

場景3:

同事來請教建議,你分享完,發現對方沒實踐。然後你去說:

“我不是把方法都告訴你了麼,為什麼不去做呢?”

這是表現,還是冒犯?也是冒犯。為什麼?

因為你講完建議後,同事可能沒聽懂,或是還有別的苦衷,沒好意思說。。

再加上工作繁忙,也許對方手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要處理

此時你過去質問,是一種強人所難。

倘若換成:

“我看到你還未行動,是什麼原因呢,需不需要咱們再溝通一下?”

然後你詳細瞭解一下情況,針對同事反饋,再分享一些內容。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這種柔和的方式

,既體現了你對同事的關心,又讓大家願意接受。這是表現。

也許你想問,糾結表現與冒犯,真的重要麼?對於優秀的人,就算冒犯了同事,也沒事吧?但你要知道,。

每個人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

沒準今天你讓對方丟了面子,明天同事就會在他擅長的領域,讓你出醜。因此光了解話術,是不夠的。

想避免這種問題,你需要弄清溝通的底層邏輯。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溝通問題

因何而產生?

討論底層邏輯前,先明確一點,

什麼是溝通

也許你會覺得,找同事交流、給對方發微信、寫郵件,是溝通。其實,這些只是表象。

更底層的邏輯是,當你對一件事情產生了看法,然後找同事表達。。

對你來講,這是觀點

當同事聽到你的觀點,內心也會產生想法,。

對他來講,這是感受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由於感受的推動,同事會輸出他的觀點。然後你聽到了,也會產生感受。

你的觀點,別人的感受;

別人的觀點,你的感受。

這種往復迴圈的過程,就是溝通的底層邏輯。當迴圈能正常進行時,你懂的事,對方也懂,大家你來我往,英雄所見略同。彼此相安無事。

但當同事遇到了問題,恰巧這事你很懂;又或是你突然講出了高深的內容,同事沒法理解,此時溝通的迴圈就被打破了。

因為他們不懂,所以沒法迴應觀點。你懂,就能繼續單方面說教。

如果是在私下場合,說教沒毛病。。

你主動分享自己懂的內容,是讓同事學習的過程

可要是在公開場合,特別是在領導面前,你來說教,是讓同事產生委屈的過程。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為什麼你可以?同事卻不行?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仗著自己很懂,導致迴圈被打破的現象,就是同事之間產生問題的原因。

也許你想說,為公司團隊解決問題,這本身也是好事。對於能力強的人,就算說話難聽一點,大家也應該包容吧?

從表面上看,這種觀點有道理,解決問題當然好啊。

但你別忘了,。

人是一切問題的根源

咱們之所以要花心思,顧及同事感受,就是為了降低後續產生問題的機率。

倘若他們感受不好,就算你解決了眼前的問題,同事們也還會折騰出新的問題,就像“”一樣,你打不過來,還會陷入困境。

打地鼠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解決溝通問題

我們能做些什麼?

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如何能在表現自己的同時,不傷及同事的感受?對此,我有3點建議,供你參考。

(1)思考在前說話在後。

我們職場中的形象,由個人言辭決定。你說了啥話,決定了你在同事心裡,是啥樣的人。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比如有人平時滿嘴跑火車,說了很多廢話,。比如有人說話不經過大腦,總是得罪人,。

大家會認為這人不靠譜

大家會認為這人沒法處

同樣的邏輯,當我們在職場中成為“”,說出一些讓同事不舒服的話,顯得自己很牛掰,這是對個人形象的摧殘。

懂帝

摧殘到最後,就沒人待見你了。

所以,一件事如果你沒想清楚,閉嘴,是最安全的方式。

非要說的話,先用大腦想清楚,然後再說。而不是先用嘴說出去,之後再用大腦思考往回圓場,順序不能顛倒。

(2)定期進行溝通回顧。

我們每天在工作中,都要講許多話,所以總會有說漏嘴的情況。

有時真的就是,自己沒當回事,噹啷來一嘴,然後同事聽到就不舒服了。對方可能礙於面子,不會明說。

但問題確實存在。因此,當你完成一次溝通後,要主動想一想:

剛才說的話,自己語氣正常麼?剛才說的內容,自己的根據是啥?聽到對方的觀點,自己的回答到位麼?

如果你感覺,自己的溝通表達,存在問題,就可以主動找同事聊一下,適當道歉並做出解釋。

更直接的辦法,是找同事尋求反饋,以一種請教的態度,問問對方自己溝通時,有沒有不足之處?

倘若對方提出了建議,咱們後續再去解決,及時消除隔閡,也能維繫住同事友誼。

(3)溝通前先嚐試水溫。

因為同事的狀態,每時每刻都會有浮動。

也許上一秒溝通還好好的,下一秒你再去講,對方就不願意聽了。

對方情緒一上來,這時你講啥都白扯。

所以,。就像晚上洗澡,自己得先感受一下水溫。

我們表達觀點的前提,是對方願意傾聽

和懂帝做同事有多難?

例如,在溝通開始前,先用嘮嗑探探對方的情緒,覺得沒事,再步入正題。

之後表達觀點時,時刻注意對方的表情,如果發現同事臉上,顯露出不耐煩的情緒,這時就別再繼續講了。

後續找機會再說。

並且,場合的選擇,也很關鍵。

如果你既著急溝通,又發現同事狀態不好,就儘量找私下場合談事。這樣也能減輕彼此的壓力,方便開誠佈公。

以上,希望這些內容對你有用。

參考來源:

[1]《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

[2]《蔡康永的說話之道》作者:蔡康永。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