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的血,最終去了哪兒?

前些天,康康在醫院時,遇見一位年輕的小夥子,在打電話和朋友抱怨:“我就一個普通的感冒,到醫院檢查,醫生啥也沒說直接讓我去出現抽血,真有這個必要嗎?直接開個藥給我吃不就得了。”

康康經過了解得知,這位患者因重感冒就醫,主治醫生詢問了病情之後,就開出了驗血的單子。但是小夥子明顯是不樂意的,因為他覺得這麼做是沒必要的。今天康康就帶大家瞭解一下,有關抽血的二三事。

抽的血,最終去了哪兒?

去醫院檢查,為啥總是要抽血?

其實有不少人,像上文的小夥子一樣,對於醫生的做法很是不理解。的確,從正常人的角度來看,感冒這種疾病,直接開藥就可以了。但是從醫生的角度來看,感冒分為普通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等,患者還有可能存在病毒感染的情況,引發流行性感冒。而這些問題,正需要透過驗血的方式進行檢查。

透過血液檢查中的白細胞指標,就可以初步判斷患者的病情了。我們設想一下,如果醫生只是透過你自己感知的症狀,就說你患有的是什麼疾病,那你是否會覺得這位醫生不夠專業。而透過你的感受,就直接給你開藥,那這個藥吃著也會不太放心。

抽的血,最終去了哪兒?

為啥有時抽血,需要抽好幾管?

之所以有人有這樣的疑惑,主要是因為同樣是抽血,別的人抽一管就可以了,但自己可能要抽好幾管。對於這個問題,其實理解起來很簡單,因為不同的患者,所需要進行的檢查是不同的。可能別人要進行的檢查,只需要一管血液,而你的檢查比較多,則需要較多的血液。

通常我們的血液在被抽取之後,需要拿到其他化驗室進行化驗,有時可能需要經過多個化驗室進行化驗。若是共用同一管血液,可能會出現汙染的情況,而抽取多管血液,剛好可以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那麼被抽的血,最終去了哪兒?

對於被抽血的人來說,前往抽血的地方抽一管或幾管血,而後等待化驗結果就可以。但很多人都好奇,自己被抽的血,最終都會去哪兒?

其實抽取的血液,是遠多於化驗所需血液的,在化驗完之後,血液通常並不會直接被處理。因為有時可能會對化驗結果存疑,可進行再次檢驗,通常情況下,血液能夠儲存一週左右。若過了儲存期,則會進行滅菌消毒處理,而後當做醫療垃圾被處理。醫院對於血液的管控,是比較嚴格的,並不會流入到其他途徑當中。

抽的血,最終去了哪兒?

關於抽血,大家可能還存在以下疑問

1、進行抽血檢查,會對身體有影響嗎?

其實對於這個疑惑,大家可以放心,通常情況下,抽血檢查只需要抽取幾十毫升血液。而身體當中的紅細胞,會由新生走向衰亡,即使不抽取,最終也會因衰老自然死亡。但在抽取之後,血紅細胞就會加快分裂,對促進血液迴圈有一定的幫助。

再說了,人們常說定期獻血,對身體健康有好處的。而獻血一次,通常需要抽取400毫升血液,但抽血每次僅有幾十毫升。因此,偶爾進行抽血檢查,並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2、抽血後體內白細胞減少,是否會導致免疫力下降?

有些人覺得,血液中含有一定的白細胞,而強大的免疫力,需要充足的白細胞,所以在抽血後白細胞會減少,自然就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但事實上,血液當中主要的細胞還是紅細胞,通常在獻血400毫升時,有可能會減少體內2%的白細胞,不過在數小時內,就又會恢復正常了。

但是每次抽血檢查時,身體內缺失的水分僅有幾十毫升,並不會使白細胞出現大量缺失的情況,所以也就不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的情況。

3、為什麼抽血檢查前,需要保持空腹狀態?

其實這麼做的目的,主要是避免使檢查結果受到影響。因為人體在進食後,身體會吸收營養物質,此時檢查結果可能會受到影響。並且血液檢查的參考指標,也是人體在空腹狀態時的標準,因此空腹抽血,才可以更好的對比。

抽的血,最終去了哪兒?

抽血檢查,是一項很常規的檢查,透過這項檢查,醫生能夠更明確的判斷患者的病情。所以希望大家在醫生開出檢查單後,積極配合抽血。本文給大家分析了很多人存在的顧慮,大家是否對抽血,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