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北歐人一樣化繁為簡,有舍方有得的生活方式

像北歐人一樣化繁為簡,有舍方有得的生活方式

現在人的抑鬱與不安全感,全靠忙碌麻痺

美國人要房子了,借錢買!想車子了,也借錢買!要大螢幕電視機了,再借錢買!

歐洲人,往往每週工作四天半,週五即使上班,也不過是邊喝咖啡邊跟同事閒聊,計劃著週末的度假行程,沒錢度假怎麼辦呢?還是借唄。反正借貸太容易了,利率又那麼低。

這就是美國模式,其經濟理論依據的是新凱恩斯主義:減少儲蓄以增加收入並帶動經濟增長;“需求”重於“供應”,消費可以帶動生產;無須金本位,法定貨幣是可取的;可以充分依賴政府來調控經濟。幾十個年頭過去了,在這一經濟模式的主導下,以美國為首的一些發達國家經濟體,均陷入“一箇中心,兩個基本點”——-即以房市為中心,以高負債和高失業率為基本點的怪圈。像我們兒時玩過的蹺蹺板,壓下這一頭,敲起來那一頭。

以美國為例,財政赤字、欠債消費早已達到天文數字。但要減少財赤,即意味著政府減少開支、減少大型基礎專案、減少個人消費,那樣失業率就會進一步上升;而失業率又是房市的最大殺手,房市進一步下跌的話,負資產家庭將越來越多,法拍屋也跟著越積越多,金融機構就將繼續淪陷,各行各業也隨之受損,金融危機就會進一步加深,要是設法減低失業率,目前現存的私人企業舉步維艱,全成了“總裁”(總在裁員),唯一指望的只有政府。但政府又沒有錢,在不能增加開支與投入基礎專案的前提下,就只能提高稅收和繼續借債,那麼赤字肯定繼續上升,兩頭怎麼都無法擺平。

然而在這場地球性災難面前,美國多次放水,試圖將泡沫吹得更大,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這些泡沫殃及的不僅僅是美國!勢必造成全球焦慮。

像北歐人一樣化繁為簡,有舍方有得的生活方式

慢一點才能發現幸福的全部細節

然而,在這個地球上,北歐彷彿茫茫黑夜中的一盞明燈,為我們指明瞭未來的方向。北歐信奉傳統經濟學:視節儉、勤奮工作和生產為美德;認為金本位抑制了通脹,並提供了穩定的貨幣環境,使經濟蓬勃發展,政府應努力擔負財政責任來平衡預算;國家政策一般不過分干預經濟事務;生產才能帶動消費;但供求關係中“供”比“需”更重要,因為良好的“供”創造了另一種“求”。

遵循著這種傳統經濟模式,使北歐國家踏踏實實的發展生產,靠儲蓄、節儉成為全球社會福利最完善、人均GDP最高、老百姓最富有的國家而令世人矚目。

像北歐人一樣化繁為簡,有舍方有得的生活方式

幸福永遠得來不易!

許多人將全球幸福指數第一歸結於北歐制度、福利、資源等因素,但真的僅僅是這樣嗎?

幸福是什麼?物質很重要,但僅僅是夠用的就可以了。

北歐人的幸福感,更多來源於簡約、自然、寧靜的心態,以及家庭的溫暖、個人努力、而這些是我們可以學會的,可以身體力行的,也是中國文化一直倡導的。

幸福是一種選擇的能力,我們不必去適應別人的生活,也不必為別人的價值觀將自己累得喘不過氣!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