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階理財產品安全嗎?你以為的高階理財,其實也坑了很多人...

作者:搞錢基地

Hello,我是基姐,帶你尋寶避坑選好基~

前兩天有粉絲來問基姐一個在天天基金火爆的高階理財產品,

“XXX月月紅”,

高階理財產品安全嗎?你以為的高階理財,其實也坑了很多人...

因為他想買個穩健保本的產品,而這款產品看上去真的很有吸引力:

30萬起投、券商集合理財、還有吸引人的筆直收益曲線。。。

怎麼看這似乎都是一款值得被分分鐘搶售一空的產品,

所以他就想讓基姐幫忙看看這款產品到底怎麼樣,值不值得衝。

大體一看好像確實很好,收益也不錯,

但當我去幫他穿透底層投資策略分析的時候,才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我們來看看:

深入瞭解高階理財產品

1。 產品性質

高階理財產品安全嗎?你以為的高階理財,其實也坑了很多人...

首先從基本資訊能看出來,這是證券公司發行的固收+產品,

大家都知道,固收+本身的風險和收益都不算太高,追求的是一個性價比和穩定性,本質邏輯和公募基金、銀行理財都沒有太大的區別。

在此基礎上30萬的起投門檻,和公募基金(10元起投)以及銀行理財(3-5萬起)相比就有點高了。

2。 費用收取

費用收取是很多投資者容易忽視掉的隱藏小坑,

在頁面展示上,我們一般只能看到購買費率和贖回費,

高階理財產品安全嗎?你以為的高階理財,其實也坑了很多人...

雖然購買和贖回費為0,但大家要知道,作為專戶、私募、券商集合理財產品,基本都會收取一筆“業績報酬”

這個費用一般不會展現在產品介紹上,需要大家自己去翻詳情頁:

高階理財產品安全嗎?你以為的高階理財,其實也坑了很多人...

其中有一條:“年化收益高於管理人公佈的業績報酬計提基準以上部分,收取60%報酬”

什麼意思呢?

這個產品的業績計提標準是4。85%,那麼超過4。85%的收益,管理人就要提走60%

如果這個產品賺了10%,那麼投資人真正拿到手的只有:

10%-(10%-4。85%)*60%=6。91%!

emmm。。。

想想當初韓廣哲的金鷹民族新興基金因為“超5%收15%的管理費”被罵成了篩子:

高階理財產品安全嗎?你以為的高階理財,其實也坑了很多人...

現在對著30萬起投的專戶產品收“4。85%以上收益的60%的管理費”顯得更不厚道得多了。

3。 投資策略

不過就像大家吐槽的,你可以多收費,你能安全到讓我不虧錢,我也可以接受。

雖然從這隻理財產品的淨值曲線來看,它確實沒有太大的波動(唯一一次為年底分紅)

高階理財產品安全嗎?你以為的高階理財,其實也坑了很多人...

但如果穿透它的底層持倉,我們就能看到這個理財產品的投資邏輯和底層持倉:

高階理財產品安全嗎?你以為的高階理財,其實也坑了很多人...

本質上投資的是信用債,不以任何公司財產作為擔保,完全憑信用發行的債券。

另外產業債,押煤炭價格維持、週期屬性變弱邏輯,企業的現金流就能維持較高水平,對應的地區競爭力也會有保障,城投債也就穩了。

買這樣的債券,就意味著背後的風險波動不是0%就是100%,一旦錢收不回來,那就一點可能都沒了。。。

雖然現在淨值曲線走得好看,但隱藏的風險卻很大。

最終基姐得到的結論就是,不建議我們這位追求穩健保守的粉絲購買,

原因有2:

①風險不是0 就是1,底層投資借錢給三四線城市的一些企業,

屬於搏一搏要麼單車變摩托,要麼單車都不剩的型別產品,不適合保守投資者。

②理財產品收費不夠合理,提取60%的業績報酬,拿錢借給政府,

這就意味著在讓投資者承擔“對方可能還不上錢”的風險同時,券商自己可以分得賺錢部分的大頭。。。

高階理財產品安全嗎?你以為的高階理財,其實也坑了很多人...

所以,事實證明真的不是業績好的產品,就一定是適合所有人的好產品。

從中吸取經驗教訓

事實上,市面上這種打著“高階理財”的產品還有很多,並不是所有“高階”、“專戶”產品都值得信賴。

如果一定要相信,那麼大家還是要相信自己的投資知識,學會看理財產品合同說明,

不管外在包裝得多麼精美,產品圖吹得天花亂墜,最終的投資合同說明是騙不了人的。

那麼大家還買過什麼坑爹產品嗎?歡迎在評論區分享一下,大家抱團避坑~

最後,還是要跟大家強調一遍:

基姐只做基金測評,不構成買入建議,投資是一個嚴肅且深思熟慮後才能做的決策,大家買基金要根據自己的目標收益和可承受風險綜合考慮哦。

關注我,帶你深入瞭解基金,洞察不易察覺的風險,選基不迷路。祝大家早日發財!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