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海外巨頭在中國的投資:小米、商湯、紫光等早早被佈局

過往的二十多年間,中國市場對於國外資本來說,一直具有別樣的魅力。

在國際化發展的浪潮中,中國穩定的市場發展以及極具增長性的新興潛力,憑藉無可替代的稀缺性引來國外資本強勢駐足。

全球知名投資管理公司貝萊德集團於 2021 年 8 月在旗下首隻中國公募基金投資招募書中明確表示「投資於中國新視野主題相關的證券不低於非現金基金資產的 80%」。

貝萊德對中國市場的重視,至少代表了一部分國外資本對中國的投資態度。

商務部資料顯示,2021 年中國在吸引外國直接投資方面首次超過美國。

IT 桔子最新資料也顯示,在股權投資領域,2022 年中國公司每發生 10 起融資事件,其中至少有 1 起有海外資本的直接出資。

我們發現,過去與當下,以英特爾、高通、三星、博世、谷歌等為代表的國外 CVC 資本,參與投資了大量的中國企業,其中不乏小米、京東、商湯、紫光、科大訊飛等為代表的知名公司。

盤點海外巨頭在中國的投資:小米、商湯、紫光等早早被佈局

下面 IT 桔子對參與投資中國企業較多的國外 CVC 資本進行梳理盤點,為大家展示背後投資的具體情況。

英特爾:在中國投出 40+家上市公司,獲數十億美元回報

英特爾投資是英特爾公司下設的事業部門,自 1991 年以來,在全球 57 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投資總額超過 129 億美元。英特爾投資自 1998 年進入中國開始,至今投資了 170+ 家中國技術公司,總額超過 25 億美元。

根據 IT 桔子追蹤到的資料顯示,英特爾投資的第一家中國公司為搜狐。在張朝陽的回憶中,英特爾投資對張朝陽進行了前後長達 6 個月的問題「審問」,平均每天 6 個問題。甚至有一天張朝陽發燒不適都沒有拒絕對方的來電,咬牙回答問題。最終搜狐在 1998 年獲得英特爾投資的「救命錢」。

搜狐之後,出於對中國網際網路市場發展的看好,英特爾投資在中國第一波網際網路高潮期間又陸續投資了亞信、盈科動力等十多家公司。在此期間,英特爾還投資了洪恩、速達、適普等軟體企業,目的是為了促進其硬體的銷售。

到 2016 年,英特爾投資方向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重點領域逐漸轉向人工智慧、無人駕駛技術、半導體儲存、5G、雲計算、大資料分析等。

期間,英特爾大手筆投資了極氪智慧。2021 年 8 月,英特爾資本聯合寧德時代、嗶哩嗶哩等 5 家資本向吉利控股集團智慧純電品牌極氪智慧共計注資 5 億美元,英特爾投資 1 億美元。投資極氪智慧也將進一步擴大英特爾在出行領域的投資版圖。

不過投資極氪智慧並非英特爾在中國地區的最大筆支出,IT 桔子根據已公開披露資料顯示,2014 年英特爾資本 15 億美元(90 億元)投資紫光集團,佔有紫光旗下控股公司 20% 的股份,雙方聯合開發英特爾架構產品。

據瞭解,紫光集團是清華控股旗下的大型骨幹企業之一,現已成為中國大型綜合性積體電路領軍企業、全球第三大手機晶片設計企業。

英特爾投資紫光集團當然不止合作這麼簡單,更大的目的還在於藉助外部力量幫助其擴充套件手機晶片業務。據悉,此前英特爾一直佈局移動市場,但並未達到理想效果。Gatner 分析師表示「中國手機晶片市場巨大的發展空間,英特爾又不忍心丟棄,於是斥巨資投資紫光集團,以達到替自己『衝鋒陷陣』的目的。」

在中國長達 20 多年的投資佈局中,英特爾也獲得了巨大的回報。截止到 2022 年 5 月 20 日,英特爾投資的中國企業中超 40 家已上市,包括金山軟體、東軟集團、芯原微電子等。在此過程中,英特爾退出率達到 40% 以上,在投資公司上市後進行股票拋售,據悉英特爾獲得的現金收益回報高達數十億美元。

英特爾資本董事總經理王天琳在 2021 年接受媒體採訪時說,不管經濟週期如何,無論行業是風口還是寒冬,英特爾每年會從幾百上千家公司精選 5 至 10 家進行領投。未來,英特爾還將長期關注半導體、硬體、軟體、服務及應用等領域。

高通:小米商湯股東,十幾家獨角獸背後的資本

作為一家無線半導體和無線技術公司,高通在 2000 年設立了高通風險投資基金(即高通創投)。透過 20 多年的投資佈局,截止到 2021 年年底,高通投資過的企業超過 360 家,持有被投企業的資產總額超過 20 億美元。高通自 2003 年開始在中國進行投資,迄今為止已累計投資超過 70 家中國企業。

在投資上,高通很有自己的特點。「高通創投不是看階段而是看領域」,高通全球副總裁、高通創投中國區董事總經理沈勁對外這樣形容高通的投資。

高通在不同的時間階段有明顯的投資變化。在 2008-2015 移動網際網路興盛時期,從硬體到軟體高通投資了教育、移動廣告、專車、輸入法等移動網際網路的不同領域。這一時期投資的公司包括輸入法公司觸寶、教育公司劍橋 WOWO 幼兒英語、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小米集團等。

其中,高通首次投資小米發生在 2011 年,高通風險投資部聯合順為、啟明、晨興、IDG、淡馬錫等私募基金給小米投資了 9000 萬美元。之後到 2018 年小米集團在上市前進行了一輪基石輪融資,包括高通、順豐、中國移動、招商局集團、保利集團等在內的 7 家公為小米募集 5。48 億美元,這其中高通投資了 1 億美元。

事後沈勁表示,投資小米一方面看中以雷軍為首的「全明星」創業團隊,另一方面小米有望在中國手機市場每 7 到 8 年的行業洗牌中成為黑馬。

自 2015 年之後,高通創投將其投資重點擴充套件至前沿科技,專注於在人工智慧、物聯網、VR/AR、機器人等領域的投資。為此,高通還設立了不同的基金,做針對性投資。例如,2018 年設立人工智慧風險投資基金,2019 年設立 5G 生態系統風險投資基金,2022 年 3 月份設立驍龍元宇宙發展基金,積極投資網際網路與前沿科技領域的創業公司。

近些年,高通投資了多箇中國知名企業,十幾家獨角獸企業,包括摩拜單車、商湯科技、自動駕駛領域的縱目科技和毫末智行等。其中,高通先後在 2017 年、2018 年對 AI 公司商湯科技進行投資,這背後頗有故事——

高通全球副總裁沈勁談論此事曾說,在投資商湯科技之前,一個有趣的現象是高通的客戶包括 vivo、OPPO、小米都在不遺餘力的投入人臉雙攝,而這些手機同行們都跟商湯科技合作。由此引起高通的注意,才有了後面的投資入局故事。

對於未來高通在中國區的投資重點,沈勁表示高通將繼續在 5G 賦能的智慧互聯上,具體是將 5G 和人工智慧、XR、機器人/自動駕駛和物聯網四大領域融合。

谷歌:退出中國市場前,曾投資過百度迅雷等

作為一家網際網路巨頭科技公司、世界 500 強企業,谷歌的強大不僅只限於自身業務,還在於全球性的投資佈局。

憑藉強大的發展根基,谷歌旗下設立了多個投資基金延伸自身邊界。知名的投資機構有 2009 年設立的谷歌投資(Google Ventures),2014 年推出的谷歌資本(Google Capital)等,透過投資運作,才有了谷歌如今世界級科技巨頭的地位。

在進入中國的早期投資中,谷歌投資了一批知名企業。

盤點海外巨頭在中國的投資:小米、商湯、紫光等早早被佈局

2004 年穀歌花費 500 萬美元投資百度,擁有其 2。6%的股份。作為自己的競爭對手,谷歌投資百度是想將其收編到自己的麾下,而李彥宏則想借谷歌投資者的名氣順利在美上市。一年之後,百度登陸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股價一路高漲。

上市之後的百度與谷歌的競爭並沒有停止,隨著百度的上市,在充足資金的加持下百度不斷擠壓谷歌在華份額,市場佔有率從最早的 30% 多,迅速飆升到了 70% 以上。而谷歌也未能如願達成收購百度,於 2006 年全部全部拋空百度股票,獲利 5500 萬美元。

收購百度的計劃流產之後,谷歌迅速入股迅雷,向對方投資了 500 萬美元。有分析人士認為,谷歌此舉是藉助迅雷的使用者群推廣其搜尋工具欄,以便與百度競爭。不過到 2014 年,迅雷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的 IPO 招股書中,谷歌卻從迅雷股東一欄中消失。

不僅如此,為抗擊百度的「知道」,2007 年穀歌以 1 美元的價格認購天涯控股 100 萬股。之後與天涯社群共同合作推出產品「問答」和「來吧」。但之後隨著谷歌宣佈其搜尋業務退出中國地區後,其所持的 100 萬股在 2010 年被天涯控股以 2。9 美元/股的價格回購,雙方就此分手。

除為與競爭對手較量展開投資外,2007 年穀歌還投資了趕集網,不過該筆投資主要是為了解決谷歌中國一直存在的 ICP(網際網路內容提供商) 資質問題。同樣在 2007 年穀歌出資 400 萬美元聯合紅杉資本投資大眾點評,這一次谷歌是真真正正搞投資。時任谷歌大中華區投資併購總監宓群直言,大眾點評的發展潛力吸引了 Google 進行投資。

然而之後由於谷歌 2010 年相關業務在中國的退出,投資業務也受到了影響。2010-2013 年期間,谷歌在中國地區的投資按下了暫停鍵。直到 2014 年 9 月,谷歌資本參與了蘇州旭創科技 3800 萬美元的 C 輪融資,這才又重新返回大眾視線。

谷歌引起大眾廣泛注意的投資是在 2018 年。2018 年穀歌在二級市場階段向京東投資 5。5 億美元,獲得 2700 多萬新發行的京東 A 類普通股。雙方將此次投資描述為合作伙伴關係,據悉合作包括在谷歌的購物服務中推廣京東的產品。

但獲益的並非只有京東,據路透稱,谷歌此舉是試圖擴大其在亞洲市場的影響力,並與包括亞馬遜在內的競爭對手進行競爭。

對於谷歌的投資,曾任 Google 公司大中華區投資併購總監的宓群這樣評價:「在谷歌做投資,主要的考慮並不在它的業務收入和利潤,最重要的是業務和谷歌有互補,或者在使用者體驗、技術或者產品上有創新。」根據自身業務、不考慮利潤,這是谷歌獨特的投資之道。

三星:30 億投資比亞迪,獲超 50 億元回報

1999 年 10 月,三星成立 Samsung Ventures,專注於投資與三星集團業務有戰略關聯的高科技企業,尤其是在三星電子相關的核心領域,併為企業提供資金支援、管理支援、技術支援和市場註冊。

2014 年,Samsung Ventures 在中國成立事務所,加快了在中國地區投資的程序。在投資領域方面,三星專注於半導體、電子裝置、通訊軟體、網際網路科技、生物工程和醫療以及電影/影片方向。而在投資企業上看,三星比較看好初創公司,投資的輪次多集中在 A 輪、B 輪。

在三星投資的中國企業中,比亞迪是其中知名企業代表,也是獲得高回報的經典案例。據悉,2016 年三星電子以 5287 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29。5 億元)收購比亞迪 1。9% 股權。5 年後,三星於 2021 年對所持股份進行拋售,持股比例從 1。9% 下降至 0。3%,股價轉讓收益價值為 1。5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83。5 億元)。也就是說透過這次減持,三星從比亞迪身上賺到了 53 億多元。

業內人士表示,三星投資比亞迪,其實就是純財務投資。經過 5 年時間,隨著比亞迪股價的上漲,在高價時出售,是符合投資策略的。

三星於 2018 年參與投資的另一家鋰電巨頭贛鋒鋰業,也是一名優秀的種子選手。隨著新能源汽車及儲能行業的快速發展,下游客戶對鋰鹽的需求強勁增長,贛鋒鋰業業績也大幅提升。根據 2021 年贛鋒鋰業釋出的業績,該公司全年營收 111。62 億元,同比增長 102。07%;淨利潤 52。28 億元,同比上升 410。26%。在市場利好的情況下,三星所持贛鋒鋰業股價也不斷上漲,在這種情況下三星又會獲得一個大回報。

作為為數不多被三星多次投資的中國企業,一站式慢病服務與健康管理平臺智雲健康先後在 2019 年、2020 年獲得三星的兩次投資——Samsung Ventures 中國事務所長慎宰英表示,使用者可以根據三星智慧手機或者智慧手錶實現睡眠、健身等方面的個性化定製選項,打造個人專屬的健康管理功能,與三星健康業務產生協同。

2022 年 3 月智雲健康向港交所主機板遞交上市申請,如果成功上市,那麼三星投資的公司中將再添一家上市公司大將。

博世:圍繞自動駕駛,承包不少獨角獸公司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於 2007 年設立博世創投,以集團業務為基礎,著眼於世界投資專案。

2015 年博世創投開始進入中國市場進行投資,雖然進入中國時間相對較晚,不過博世創投內部卻認為踩到了一個相對好的節點上,因為中國企業愈加自主創新的時機,正好被他們趕上了。基於此,博世創投頻頻出手投資。

不僅如此,博世還在 2021 年 9 月成立博原資本,專注於中國深度科技領域的市場化投資平臺,主要投資方向包括可持續交通、智慧製造及物聯網、人工智慧、半導體和碳中和等領域,目前重點關注成長期階段的企業。

在博世創投+博源資本的支援下,博世在中國的投資能力被進一步激發。

盤點在中國市場的投資,IT 桔子發現博世投資的專案均圍繞集團主營業務展開,涉及機器人、工業 4。0、積體電路、自動駕駛等領域。博世創投投資合夥人蔣紅權說:「作為技術型的 CVC,我們從來不去涉足不懂的領域。在投資過程中,我們掃到的基本都是能與集團產生戰略協同並且非常優秀的專案。」

因此,基於博世投資的原則,博世在中國投資了一批高科技製造公司,投資的知名企業有文遠知行、Momenta、禾賽科技等,且多個為獨角獸公司。

其中,博世在自動駕駛領域投資的公司和次數最多。

盤點海外巨頭在中國的投資:小米、商湯、紫光等早早被佈局

IT 桔子梳理發現,博世投資的無人/自動駕駛公司達 6 家,且均為業內知名企業。在投資輪次上,博世投資較為謹慎,多集中在 B 輪、C 輪等中期投資,僅少數為 A 輪投資。主線科技即是為數不多的獲得博世 A 輪投資的公司。這家成立於 2017 年的公司,2019 年的 A 輪就獲博世投資,這與其創始團隊技術背景不無關係。據悉,主線科技聯合創始人張天雷曾就職於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聯合創始人李博先後畢業於北大和瑞士蘇黎世理工,回國前曾供職於歐盟 V-Charge 自動駕駛專案和谷歌街景專案,之後作為元老成員加入於百度無人車專案。

博世在 2021 年 3 月投資了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商 Momenta,8 個月後又在同年 11 月再次參與投資該公司。

據瞭解,為實現可規模化的自動駕駛,Momenta 基於資料驅動的「飛輪」技術洞察,以及量產自動駕駛(Mpilot)與完全無人駕駛(MSD)相結合的「兩條腿」產品戰略,提供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更高效快速地實現無人駕駛規模化落地,賦能更安全、便捷、高效的未來智慧出行。

除了積極投資自動駕駛領域之外,新成立的博原資本則積極投資智慧製造及物聯網、人工智慧、半導體和碳中和等領域。此前,博世創投投資合夥人蔣紅權接受採訪時透露,博世未來不光要投自己的獨資企業、合資企業,也希望透過與國內優秀基金的合作,一起投入一些初創企業,以便更快促進汽車產業的發展。

頂部